我从远方来我从远方来
2020-06-29王存芳
刘 静 _王存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深处款款流出,一路向东,蜿蜒奔腾;中原大地在黄河母亲的臂弯里孕育成长,让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璀璨闪耀。中原的一缕风,是否吹进文成公主的梦里?那里可有白马寺的钟声和日月山的皎洁?丝绸之路在历史的时空里往返,青海湖的明净里,是否倒映着清明上河图上的繁盛?青海、河南,早已在岁月交融里,遥相辉映,血脉相连。
生态文明,蓝天碧水,是梦想的方向和奋斗目标。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让梦想照进现实。它绵延1587千米,带着远方的祝福和期冀,从青海出发,跨越甘肃、陕西两省,到达河南,将青海的清风和阳光化为绿色清洁能源,点亮中原的万家灯火。
我的家乡驻马店是这项工程的终点站。作为一名驻马店人,能亲眼见证它的落地和竣工,无疑是非常骄傲和自豪的。青海省海南州、河南省驻马店市,我沿着地图上的坐标,一眼一眼望去,手指一寸一寸地滑过,一种异样的感觉在心头荡漾。汉代,驻马店第一个驿站——征羌驿,就是因征伐青海羌族胜利而分封设立。如今,一条线路又让驻马店和青海首尾相接,绿能互联,这不能不说是独特的奇妙缘分!
从驻马店市区出发,一个小时车程,就到达了工程所在地——驻马店市上蔡县蔡沟镇大朱村。远远地,入目就是高耸的铁塔和银线,越往前走,带给人的越是震撼和壮观。施工现场党旗飘飘,“践行新基建 建设特高压”“牢记初心使命 主动担当作为”“争创国优 建功豫南”等标语随处可见,各类工程车来回穿梭,数千名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电缆沟里、作业车上、作业梯上、设备台架上,他们或变换着身体角度仔细测量,或低头焊接,或一声不吭努力搬运,或盯着手里的工具细心安装,或两人一组监护喷刷……尽管戴着口罩,但他们专注的神情、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儿深深打动了我。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当我站在这里,目光追随着他们,看着工具在他们手里转动和轮换,看着他们在银线上的“舞蹈”,看着他们的背影或侧影,内心充满向上的、积极的、让人振奋的力量。每一项伟大的工程,都是由一个个普通的、平凡的人共同托举起来的,是他们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执着忘我的工匠精神凝聚起来的。
经询问得知,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力系统,有河南本地的,也有安徽的、四川的、上海的……不同的口音,不同的工种,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在这里,他们共同协作、克服困难,为了工程早日完工。他们每天的生活就是工地、宿舍两点一线重复着,和家人的联系只有打电话和视频。前些天,我看完了央视新闻客户端直播的《向劳动者致敬!记者直击青豫直流特高压工程现场》近1个小时的视频,在记者最后的镜头里,我看到了一个温情的场景。一个施工人员在孩子出生10天后,就赶到了施工现场,照看两个孩子的任务全部落在同为电力工人的母亲身上。当记者让他和家人视频通话时,5岁的大女儿脱口而出:“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他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变化,说:“工程结束就回家,回家给你讲故事。”我想,他此时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内心也一定是有亏欠的。直播快结束时,记者问他工程完工后最想做什么时,他说:“待在家里,陪陪家人,陪陪孩子。”我知道,不仅是他,所有在这里的施工人员,都有这样一个回家的心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这些电建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工地上,哪里有施工任务,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辛苦忙碌对他们来说已习以为常。他们是别人眼里坚强的汉子,也许只有家才能触动他们心头那根柔软的弦吧!
绿色能源,点亮中原!我从远方来,带着清洁电。这条特高压线路,载着它的使命,填补了中原电力负荷的缺口。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卜算子》忽然在脑海里闪现。这样的情形和眼前是多么相似呀!一条黄河连接青豫,一条特高压线路再次将两地紧密相连……共饮黄河水,共享清洁电,无形中拉近了两地人民的心,也让两地的情谊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