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对医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2020-06-29康益敏朱先奇李雪莲
康益敏,朱先奇,李雪莲
(1.太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0 引言
创新是促进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将创新驱动作为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根据《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已经跻身于创新型国家阵列,成为全球最具创新性的15个经济体之一。在众多急需创新的行业中,医药行业首当其冲进入高发展、重创新行业之列。医药创新不仅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要求,也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长久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医药健康产业越来越受国家重视和扶持,其规模稳健上升。创新是医药企业的命脉,是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保障,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已成为医药企业的必经之路。在当前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大数据时代,医药企业创新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不确定收益的长期过程。如何让医药企业突破固有、封闭式创新体系,寻求与利益相关者合作,整合创新资源,建立互惠共赢的协同创新网络,并提高其创新绩效是医药企业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而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合作的前提是获取利益相关者信任并充分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企业社会责任代表了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方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显然成为医药企业创新的全新突破口,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能激发企业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来满足这些需求,从而推动本企业创新[1]。
医药企业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主要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人类疾病,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但近年来,医药企业由于社会责任缺失而导致医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监督统计年报,仅2018年,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查处药品案件9.8万件,货值金额高达27.4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48个,移交司法机关案件2 000件。庞大的数字后面隐藏的是对公众生命健康的危害,医药企业也因此备受质疑和打击,在缺乏公众信任情况下,医药企业生存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创新发展。因此,医药企业取得利益相关者信任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那么,医药企业通过履行社社会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要求,进而取得利益相关者信任并与之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是否有助于提升医药企业创新绩效呢?
目前,已有学者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间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形成统一结论。部分学者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创新绩效有促进作用[2-6]。而另外一些学者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7-11]。这与学者们选择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相关,而其中选择医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并不多见,更没有针对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内涵与维度的清晰界定。针对上述理论空缺,本研究厘清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内涵和特征维度,进一步探索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因而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在开放式创新情境下,企业通过获取及吸收特殊异质性资源,为企业带来更有价值的新知识和新能力,进而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因此,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为依据,借鉴“资源-能力-绩效”研究范式,从能力视角入手,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外部重要资源,使其影响体现于创新绩效中。而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整合、重组等方式得到资源并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在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诸多研究同样表明,企业动态能力有助于帮助企业不断更新资源,持续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进而促进创新绩效提升。因此,本文将医药企业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关系中。
同时,在得到资源并合理利用资源的决策过程中,医药企业与多数利益相关者群体相互影响,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影响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决策。也即,医药企业在应用企业动态能力管理和控制企业创新过程中,必然受到利益相关者压力的影响。由此,在医药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中,需要考察利益相关者压力的调节作用。本文将利益相关者压力引入研究模型,探讨其边界影响,进一步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动态能力-创新绩效这一作用路径。
基于此,本文以医药企业为研究主体,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引入利益相关者压力作为调节变量并分析其影响机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为上述理论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1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1.1.1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依法经营、积极创造利润的同时,以增进对所有影响企业和受企业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目的,通过企业制度和行为而承担的各种责任。具体到医药企业,由于其产品既具有关乎生命安全的特殊性,又具备一般企业的共性,因此,医药企业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更多,公众对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也更高。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得到最高标准的健康是每个人的基本人权”的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便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我国医药企业将社会责任上升为企业战略高度,把社会责任理念贯穿到每个企业和每个员工思想中去,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李洁[12]认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包括3个层次:①对消费者是基础核心责任,其中包括医药产品质量责任、医药产品价格责任、医药产品信息责任和医药产品结构责任;②对投资者、雇员、保护生态环境属于基础责任;③对社区和社会慈善是高层次责任。李洁和徐佩等[13]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认为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是在保证药品质量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上,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行为期望所需承担的责任;付菲等[14]从消费者视角认为,医药商品质量是医药企业需要承担的主要社会责任。由此可见,不少学者指出保证医药产品质量是医药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本文认为,医药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药产品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与法律、伦理、道德、慈善及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因此,有别于一般企业,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是医药企业行为对社会需求从被动履行到主动适应的结果,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承担增进对影响企业和受企业影响的利益相关团体或个人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
医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医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特殊使命及特殊内容。本文在对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主题,将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产品与服务责任、股东与债权人及信息披露责任、用工与劳动者权益责任、医药产品供应链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和慈善与公益责任6个维度。
1.1.2 创新绩效
创新是产生创新思想并使其产出结果的过程,被看作是一种聚焦于组织情境的创造力[15]。绩效是一个宽泛又复杂的概念,目前,学界对绩效的界定主要基于结果、能力和行为3种视角。总体来讲,创新绩效是指企业在创新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其内涵包括两类:一是狭义的创新绩效,主要是指创新产出结果,包括技术、产品、工艺推出速度、水平及效果等;二是广义的创新绩效,既包括创新产出,同时又关注创新产出过程。本文将创新绩效作为结果变量进行研究,认为创新绩效是医药企业中一切与创新有关的活动所创造的效益和取得的成果。
1.1.3 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是在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概念,其包括4个特征:①动态能力以应对动态环境变化为出发点,以最终适应动态环境并提升企业价值为落脚点;②整合是动态能力的核心要义,虽然学者们表述不同,但其内涵和组合、构建、重构等一致,动态能力的核心是对资源的整合能力;③资源是动态能力的基础,从组织管理和流程视角看,动态能力就是获取、整合和释放资源的流程;④更新是动态能力的本质,企业利用现有资源从外部获取新资源,在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建立新资源体系。综上所述,本文对动态能力的定义是:企业通过从外部获取新资源与内部资源存量进行整合,及时更新现有体系,实现企业各方面的协同,以适应动态环境的能力。根据研究主题及对动态能力的界定,依据内外部整合理论视角,本文将动态能力进一步分解为识别俘获能力和整合创造能力两个维度。
1.2 研究假设
1.2.1 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
医药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相对于其它企业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①产品与服务是医药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通过履行该责任确保医药产品质量,对提升企业形象和获得公信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可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医药企业需要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满足消费者(患者)需求,这敦促企业积极开展社会责任产品创新[16]。正如默克公司表示:“通过我们的产品创新,直接改善和维持全世界人类个体与群体健康,帮助他们生活得更好并提高生产力”;②企业本质上是契约的集合体,价值创造是企业存续和发展的目标。医药企业履行对股东的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最大化的过程。医药企业与股东、债权人建立持续伙伴关系的同时也要履行好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17]。因为,社会责任表现优良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机构投资者青睐[18],甚至还能吸引境外机构投资者目光[19]。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企业创新所需的资金,通过机构投资者加入对企业管理进行监督,还能够极大程度提高企业管理和创新水平;③医药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员工对企业的整体满意度及员工对工作的回报程度正相关。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程度越高,越会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和氛围,越有利于企业吸引高水平、高质量创新人才,建立可供企业创新发展的“人才储备库”[20]。而与此同时,社会责任水平高的企业,其人才参与产品、技术和服务等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较强,更有利于为企业创新创造更大价值。同时,医药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可有效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创新发展宏观环境,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④企业通过履行对医药产品供应链的社会责任,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互信、互惠、共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彼此间信息、技术等共享程度,从而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进行合作创新、获取新技术知识,优化开发和生产流程,节省产品开发时间和成本,降低产品开发风险和开发成本,提高创新绩效[21];⑤医药企业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医药企业通过履行环保责任,不仅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够保障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医药企业为保护环境参与到淘汰落后产能的创新活动中,采用低碳、节能、环保新技术,不仅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可降低社会成本。从这个角度看,环境保护成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动力之一。另一方面,企业在技术、工艺上的创新可以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得到相关部门支持,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工艺创新,形成良性循环;⑥医药企业积极参与公益和慈善事业,除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口碑并赢得社会各界支持外,还可以将这种良好的公共关系内化成独特竞争优势,助力创新绩效提升。另外,企业要更多地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在保证企业基本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在无形之中转化为促进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动力。
综上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医药企业履行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创新绩效。
1.2.2 企业社会责任与动态能力
医药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异质性资源,这些异质性资源为增强企业动态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这些异质性资源进一步拓宽了企业识别和获取外部环境信息、资源的范围,同时增强了将资源转化为企业新知识的能力。其次,随着对异质性资源识别和获取的增多,对企业发展是机遇还是威胁的判断也随之出现,需要企业对内外部资源进行重组和配置,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是货币资源和人力资源,医药企业对股东、债权人的社会责任感越高,股东、债权人与企业合作的意愿就越强烈,企业获得货币资源的机会也就越多。同样,医药企业在用工方面的社会责任程度决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影响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因素。医药企业履行供应链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增进与上、下游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降低合作成本,帮助企业获取最新市场信息和尖端技术,从而提高企业动态能力。医药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在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会赢得社会关注和认可,对动态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医药企业对慈善和公益方面的社会责任积累将影响政府对企业的态度,从长远看政府相关部门将给予那些积极履行慈善和公益责任的企业以资金投入、政策优惠、税费减免等,从而增强企业动态能力。另外,医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通过与消费者(患者)、股东、债权人、上下游企业、政府等建立联系,由此形成网络,并经由社会责任履行对处于网络核心位置的医药企业资源质量和数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医药企业与利用相关者间的交流更加密切,资源活动也更加频繁,由此导致资源同质化从而产生资源冗余,促使企业对资源进行整合创造以增加异质性资源需求。综上所述,依据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本文认为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动态能力有促进作用。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企业动态能力。
1.2.3 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采取以资源为基础的集聚战略难以保持竞争优势。为增强自身实力,企业需要对市场环境、资源进行内部整合,让企业在外部市场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快速调整、尽快适应[22]。很显然,拥有动态能力的企业能够不断更新资源,持续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变化。因此,企业动态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创新绩效产生影响。
医药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企业,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识别俘获能力,就意味着企业可通过多种渠道从外部发现、获取更多创新信息和机遇,如消费者(患者)需求信息、竞争者发展战略信息、供应链供销信息、政府扶持信息以及与高校和科研院的战略合作信息等。这些信息有助于企业制定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的创新战略,对提高企业创新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23]。另外,企业识别俘获能力强说明企业拥有丰富的知识积累。依据消化吸收能力理论,企业在过去搜集的创新知识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已出现的新技术,并预测未来创新发展趋势,为创新发展指明方向,提高创新成功率。医药企业通过识别俘获能力,发现和获取更多创新信息和机遇后,需要对机遇作出快速反应,参考相关信息作出正确决策,这对企业创新成功至关重要。而内部整合和重构过程是企业更新创新观念和认识,实现资源柔性和协调柔性的过程。因此,企业整合能力可推动企业创新加速。在对内部资源整合、重构的基础上,企业最终实现技术创新突破、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此目的,必须发挥创造能力的关键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基于资源基础理论,本文认为医药企业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正相关。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医药企业动态能力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医药企业创新资源可从包括消费者(患者)、供应链、科研机构、政府、金融机构等成员在内的外部网络获取。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医药企业应该加快构建互惠型外部关系网络,与网络主体形成持续交互关系,进而从网络成员中获取创新资源[24]。因而,本文认为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医药企业动态能力。履行社会责任能够优化并扩大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搭建平台。一方面,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与利益相关者构建起相互信任、稳定持续的社会互动关系,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这种稳健的关系网络可促使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取创新资源。在此情境下,利益相关者(如政府部门、上下游企业)成为企业潜在创新资源来源,相互信任的长久关系能够促使利益相关者主动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此时,企业可持续不断地以较低成本从利益相关者网络中获得有价值的资源,增强其创新资源获取能力[25]。另一方面,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扩大创新资源供给主体,进而扩大其外部关系网络。这些主体可能与企业异质性相关,因而更有可能为企业提供创新所需的异质性资源。进一步,较高的动态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获取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企业带来更多有价值的资源。综上所述,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能够与拥有创新资源的成员构建广泛、优质的外部关系网络,进而提升自身从外部网络中获取创新资源的动态能力。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医药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具有中介作用。
1.2.4 利益相关者压力的调节作用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可知,在决策过程中,医药企业与多数利益相关者群体相互影响,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影响企业创新发展战略决策。例如,医药企业发展通常都会出现能源不合理消耗、污染物不达标排放等问题,这将导致相关利益者施加压力要求企业采取环境创新决策行动。政府通过调研企业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同时,注重环境创新的企业可获得利益相关者更高的满意度,因此,企业环境创新受利益相关者压力的影响。此外,Buysse等[26]研究发现,企业环境主动性与员工、股东和金融机构密切相关;Henriques等[27]研究表明,组织利益相关者压力(如股东、债权人)和社区利益相关者压力(如社会团体)影响企业环保主动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医药企业利益相关者压力调节企业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利益相关者压力正向调节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间的影响关系。
在前述理论假设基础上,本文构建如下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与收集
本文以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数据。此次数据采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设计问卷,通过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选取认可度、成熟度较高的量表;②预调研,选取山西省内以及在山西省内设有分公司的20家医药企业进行预调研。预调研采用问卷填写和当面访谈相结合的形式,根据调查对象提出的疑问和建议,进一步完善;③确定调研目标。为避免调查区域单一造成的误差,分别对华东、华中、华北和西北4个地区的多个医药企业CEO、总监、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选取多个行业、规模不等的医药企业;④获取数据,为避免造成潜在误差,使用纸质问卷、电子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不同环境下的作答问卷,通过匿名填写,以防止心理因素造成的偏差。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为81.4%,样本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其中,调查企业54.7%属于成熟期,31.9%属于中型企业,46.3%技术等级属于国家级,样本企业年龄、所属行业及企业规模分布较分散,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图1 理论模型
表1 样本特征(N=228)
2.2 研究变量与测量
本文使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量表,以保证问卷内容效度。英文量表采用翻译-回译方法,确保其表达意义符合中国情境。所有量表均采用Likert 5级测量(“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
(1)企业社会责任:本文借鉴Carroll[28]、Turker[29]等的量表,针对医药企业社会责任分类,从产品与服务责任、股东与债权人及信息披露责任、用工与劳动者权益责任、医药产品供应链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和慈善与公益责任等方面共设计28个题项,代表题项有“贵公司注重所提供产品的安全使用”。
(2)动态能力:将企业动态能力置于医药企业背景下,结合Teece[30]和章威[31]对动态能力的测度题项,共设计包含“贵公司会不断对顾客需求或潜在顾客需求进行探索”等在内的13个题项。其中,6个题项用于测量识别俘获能力,其余7个题项用于测量整合创造能力。
(3)创新绩效:创新绩效是本研究的结果变量,本文参考陈劲等[32]、Zhang等[33]对创新绩效的评价量表,包含“贵公司GMP与国际规范接轨程度较高”等7个题项。
(4)利益相关者压力:本文借鉴Donaldson[34]、Clarkson[35]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Turker[29]的量表,结合医药企业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包括来自“企业股东”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以及来自“医药消费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共10个题项。
(5)控制变量:已有研究表明,企业特征影响其创新绩效。由此,本文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所属行业作为控制变量,并对其进行虚拟编码。
2.3 数据同源偏差检验
本文采用SPSS22.0和AMO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Harman单因子检验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解释方差贡献率为27.143%,说明同源偏差并不严重。各变量VIF值均在1.316~1.907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本文选取多家医药企业CEO、总监、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中高层管理者进行问卷填答,沿用国内外著名学者的成熟量表制定本研究变量测量量表,保证问卷内容效度。关于构建效度,本文首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 EFA ),数据计算结果显示,KMO值为0.832,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正交旋转后,归属于4个因子,没有出现跨因子负荷现象,且因子载荷均大于0.6,总方差累积解释变异量超过60%,说明归属于4个因子合适。进而,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 CFA )检验主要变量间的区分效度,四因子模型拟合结果为:χ2/df=2.712,RMSEA=0.075,TLI=0.805,GFI=0.927,AGFI=0.912,CFI=0.904,表明拟合效果良好,变量间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通过Cronbach's α进一步测度各量表信度,结果如表2所示。企业社会责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4,动态能力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2,利益相关者压力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6,创新绩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2,且删除各变量中任何题项后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均无大幅度变化,高度符合测量要求,说明量表信度较好。
3.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本文运用SPSS22.0软件对所选样本的各个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中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与动态能力(r=0.706,p<0.01)和创新绩效(r=0.751,p<0.01)均显著正相关;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r=0.712,p<0.01)显著正相关;利益相关者压力与创新绩效(r=0.578,p<0.01)显著正相关。各主要变量间相关系数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可进行下一步回归分析检验。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相关性系数与信度分析结果(N=228)
注:*p<0.05;**p<0.01;***p<0.001,下同;加粗的为各相应变量的Cronbach的Alpha值
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3.3 假设检验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为进一步降低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发现,各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容忍度(Tolerance)大于临界阈值 0.1,方差膨胀因子( VIF )远低于临界阈值 10 ,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本文在检验研究假设时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和模型3是仅包括控制变量的基准模型。由模型4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结果可知(β=0.652,p<0.001),H1得到支持;由模型2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结果可知(β=0.657,p<0.001),H2得到支持;由模型5动态能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结果可知(β=0.699,p<0.001),H3得到支持。
本文在检验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时分别使用Baron & Kenny[36]提出的逐步法和Hayes & Matthes[37]提出的Bootstrap方法,逐步法分析结果见表3。由模型6可知,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15,p<0.001),且企业社会责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系数和显著性均有所降低(β=0.314,p<0.01)。同时,使用SPSS22.0的Process插件,设定 Bootstrap 抽样1 000次。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动态能力作用于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值为 0.409(SE=0.087),在95%水平上的置信区间为(0.244,0.614),H4得到支持。
本文在检验利益相关者压力的调节作用时,在回归模型中加入利益相关者压力与动态能力的一阶交互项,形成模型7,回归结果见表3。从中可见,一阶交互项不显著(β=-0.045),说明利益相关者压力在动态能力影响创新绩效中不存在调节作用, H5未获得支持。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以医药企业为研究对象,以医药企业创新绩效为结果变量,探讨影响创新绩效的前因、中介及调节变量,构建 “企业社会责任-动态能力-创新绩效”影响路径,提出相关研究假设,并在对医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医药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起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则以中介作用形式影响这种因果关系,利益相关者压力对医药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相关。研究结论对医药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4.2 理论贡献
本文主要理论贡献如下:首先,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切入点,借助企业社会责任这一视角探讨其对医药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动态能力-创新绩效作用路径,丰富了有关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内容,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其次,本文对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和维度划分,认为有别于一般企业,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是医药企业行为对社会需求从被动履行到主动适应的结果,医药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承担对影响企业和受企业影响的利益相关团体或个人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本文将其划分为产品与服务责任、股东与债权人信息披露责任、用工与劳动者权益责任、药品供应链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和慈善与公益责任6个维度,完善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范畴,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维度划分;再次,基于能力视角,验证动态能力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创新绩效影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拓展了企业能力理论适用范畴;最后,本文考察利益相关者压力在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影响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扩展了创新绩效研究相关边界作用条件。
表3 层次回归检验结果(N=228)
4.3 管理启示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管理启示:
(1)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主体企业不仅要为企业自身谋求最大利润,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也不容忽略,作为与民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医药企业更是如此。而作为利益相关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机构,不仅是企业创新资源的重要来源,同时在这些机构关系网络中可获取增值资本。因此,医药企业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实质上是为企业争取更多发展资源。医药企业在挖掘各种资源和信息的同时,还应重视自身形象,认清自身责任与义务,在发展中提高企业动态能力。除此之外,企业要以创新意识从外部载体导入资源,尽量避免对外部资源产生过度依赖。同时,要依据企业发展实际,对外部创新资源加以应用和再创造,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根基。医药企业应不断开拓企业社会责任载体,从源头重视提升动态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获取到的知识与信息将更加多元化,并最终作用于企业创新绩效。
(2)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医药企业必须在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与动态能力有机结合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最优。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也要提升包括识别和俘获能力以及整合和创造能力在内的动态能力,建立从资源识别、俘获到整合、创造及利用的长效机制,促使企业在获取大量外部资源与企业内化吸收上联动运转,使动态能力在创新绩效最大化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4.4 不足与展望
本文仍然存在以下不足:①本文以医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基于医药企业特点,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选取主要变量测量指标,但对其它行业的适用性仍有待验证;②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分析,虽然有针对性地获取了一手数据,但主要变量测量均由同一人根据自身主观评价填写,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未来可采用多层次和多维度评价方式采集数据,或者采用案例法进行纵向跟踪研究;③本文使用医药企业横向数据研究变量间相关性。然而,动态发展是企业存在的本质,按不同时段进行测量可能更加准确,所以未来研究可采用跨时段纵向数据;④学界对创新绩效的测度主要集中在创新性、盈利性和成长性等维度,本文在分析时并未对创新绩效进行分维度考察。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动态能力的影响下,不同维度创新绩效可能有不同的表现结果。因此,未来可将创新绩效划分成不同维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