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淡水鱼养殖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0-06-29胡长波赵翠萍冯建新

河南水产 2020年1期
关键词:淡水鱼渔业渔民

胡长波, 赵翠萍, 冯建新

(1.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450002;2.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44)

1 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业已成为河南省大农业中最具生机、最富活力的产业之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河南省淡水鱼养殖情况经历重大调整,从以往地粗犷式发展转为强调生态协调、提质增效上来,如何有效的保持生产稳定增加成为一大问题。

2 河南省淡水鱼养殖现状

2.1 淡水鱼产量总体增长

河南省淡水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发展形势良好。2018年河南省淡水鱼产量9.549×105t,占全省淡水水产品产量的93.88%。数据表明,河南省淡水鱼产量从1998年的2.608×105t增长至2018年的9.549×105t,年均增长速度6.8%,整体上呈现出稳中有增的态势,但2007和2017年产量出现波动情况(见图1)。

图1 河南省淡水鱼产量及占全国比例

从在全国的占比趋势上看,1998~2017年间河南省淡水鱼产量占全国比例稳定在2%~5%之间,其中,大部分年份在4%之下,特别是在2007年,受到产量下降的影响,河南省淡水鱼产量占全国比例重新回到2000年的水平。

在提质增效方面,河南省依靠科学技术创新,转变传统养殖方式,大力发展绿色养殖、生态养殖。同时,积极培育渔业养殖饲料生产、淡水鱼产品加工等产业,兴办一批具有相当技术水平的淡水鱼技术创新企业,不断推动淡水鱼养殖行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渔业产值。图2数据表明,河南省近年来渔业产值增长速度高于产量增长速度,特别在2017年,虽然淡水鱼产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渔业产值仍然保持增长,说明河南省淡水鱼产业在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图2 2013~2018年河南省淡水鱼产量与渔业产值

从增长速度上看,河南省淡水鱼产量大多年份保持较快的增速,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3可以看出,河南省淡水鱼产量在1998~2006年之间的增速除去2001、2007、2017年出现负增长情况,在其他年份都是增长态势且增速较快。同时,与全国淡水鱼增长速度相比,河南省具有较大的优势。由此可见,河南省淡水鱼产量增长速度虽然在个别年份出现波动,但是总体依然处于较快的增长水平,与全国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图3 全国及河南省淡水鱼产量增速

2.2 主要淡水鱼生产稳定

从淡水鱼分种类产量上看,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是河南省主要的淡水鱼养殖种类。2017年,草鱼等五种淡水鱼的产量共计760501 t,占河南省淡水鱼总产量的82.5%,是河南省淡水鱼养殖的主要品种,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力较强。表1和图4表明五个种类淡水鱼产量尽管年度之间有波动,但呈现总体增长态势,且在河南省淡水鱼生产中的比重稳定;从产量增速上看,五种淡水鱼在2006~2018年产量年均增长3.28%,增长速度较快;从全国的生产比重上看,五种淡水鱼产量占全国比例较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表1 2006~2017年河南省主要品种 淡水鱼的年产量 单位:t

图4 2006~2017年河南省主要品种淡水鱼产量占全国比例

2.3 淡水鱼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从单位面积产量上看,河南省淡水鱼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图5表明,河南省养殖淡水鱼单产从2008年的3.30 t/hm2提高到2017年的6.22 t/hm2,年均增长速度为7.3%,处于较快的发展水平上。与其他省份相比,虽然2008~2016年间河南省淡水鱼单产与湖北、山东存在较大的差距,但2017年后实现反超,表明河南省在不断的优化淡水鱼生产技术,通过科学养殖提高淡水鱼的单产水平。

图5 河南省、湖北省、山东省养殖淡水鱼单位面积产量(t/hm2)

2.4 养殖面积先增后降

图6表明,2004年以来,河南省淡水养殖面积整体上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2007、2017年也出现养殖面积大幅下降的情况。

图6 河南省淡水养殖面积(hm2)

结合淡水鱼产量与淡水养殖面积的数据来看,养殖面积与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向,特别是2009年之后,河南省淡水养殖面积的增长幅度扩大,这与之前的淡水养殖面积缓慢增长情况形成明显的区别。养殖面积的大幅度增加最终表现在河南省淡水鱼产量的快速增长上。同时可以看出从淡水鱼产量和养殖面积变化的幅度上看,产量的增加幅度高于养殖面积的增加幅度,表明河南省淡水鱼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提质增效效果明显。

2.5 养殖水域变化较大

养殖水域的类别主要分为池塘、湖泊、水库及河沟。表2显示,河南省水库网箱养殖已基本取缔,生态可控养殖(池塘养殖)产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利用稻田进行淡水鱼养殖的情况增长迅猛,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速度迅猛,反映出河南省淡水鱼产业在优化结构、绿色生产等方面进行不断的调整,已经具有一定的成效。

表2 河南省养殖水域变化

养殖方式主要分为围栏、网箱和工厂化。从表3可以看出,相较于2013年,2018年河南省淡水养殖中网箱养殖方式急剧下降,表明当前河南省淡水鱼正在由传统的网箱养殖转向利用水库开展综合养殖的方式转变,生态友好型养殖观念正在形成。

表3 河南省养殖方式变化

2.6 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

从表4可以看出,相比2013年,2017年无论是渔业乡、渔业村、渔业户个数还是渔业人口和渔业从业人员都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减少。渔民人均纯收入五年间上涨3359.34元,涨幅相对较小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从渔业从业人员数量和渔业总产值来看,渔业人均产值水平有所提高,说明对渔民在产业内部的收益分配保护相对欠缺,未来应该对淡水鱼产业的收益分配做出调整。从渔业人员数量的变化上看,河南省渔民人均纯收入由高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到基本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渔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放缓,使得渔业生产人员数量减少。虽然生产技术进步使得劳动力需求量进一步减少,但是渔业生产人员的减少和渔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对下降对河南省淡水鱼产业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利影响。

3 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河南省淡水鱼主要是池塘集中化养殖,结构布局缺乏合理性,没有良好的水质循环系统,缺乏有效的水质监测,致使鱼类病害较多。河南省淡水鱼生产单位认证“三品一标”和创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积极性不高,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苗种、饲料、鱼药等投入品来源渠道广泛,水产部门缺乏必要的监管职能和有效的监管手段,隐患难以及时发现,水产品生产中质量安全监管面临严峻形式。另外,对渔民的生产技能培训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加强。

表4 河南省渔业人员与从业人员情况

3.2 养殖资源较为匮乏

河南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养殖资源较为匮乏。河南省作为水资源并不丰富的省份,在强调绿色发展、倡导生态养殖的社会共识下,淡水鱼生产面临的生态压力随之增加,如何兼顾绿色和发展成为河南省淡水鱼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有效利用紧缺的自然资源发展淡水养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3 缺乏生产投入积极性

河南省淡水鱼生产人员收入增长缓慢,与产值的快速增加不相符合。虽然技术投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使劳动力需求不断降低,但是淡水鱼生产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过少的劳动力投入将会使得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较多,渔民不愿意对新技术投入,导致淡水鱼产量、质量、效益相对落后,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

4 建议

4.1 改进养殖模式

传统养殖模式的改进,将提升生态与淡水鱼养殖有机结合,创新和采用全新或已经成型的良好养殖模式。例如:渔稻生态养殖模式、生态浮床养殖模式等。其次,对淡水鱼养殖过程中较易出现的病害问题做集中和分类两种方式处理:积极研发病害疫苗,从源头上对鱼苗进行疾病的预防;建立疾控系统和远程诊断系统,对病害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健康养殖,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同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塘边,及时提供技术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积极探索利用合作社或“企业加农户”的运作方式,发展绿色健康的养殖模式,从根源上减少鱼类病害发生,提高淡水鱼产品质量。

4.2 加快推进淡水鱼生产规模经营

推进水面流转进程,鼓励规模经营,促进水面有序向养殖能手、养殖大户、养殖企业集中,鼓励创办家庭渔场、生态渔庄等新型经营主体,适度开展规模经营,提高水产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养殖业主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鼓励淡水鱼养殖企业充分发掘当地资源优势,注重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开发适合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大宗淡水鱼加工产品,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4.3 建立渔民保障机制

首先,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对渔业、渔民的扶持力度,建立渔业风险防范机制,帮助防灾减损。其次,要完善技术培训体系,以示范培训的方式提高渔民技术素养,鼓励渔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政府应推动淡水鱼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进程,通过技术和管理优化,提高渔民的生产效率与风险防范能力。

猜你喜欢

淡水鱼渔业渔民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淡水鱼类育种和人工繁殖技术关键点分析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携手院士剑指淡水鱼育种业!渔美康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少军达成合作意向
淡水鱼健康养殖及病害的防治技术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