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霉素抗肿瘤药动学分析

2020-06-29杨青青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药代阿霉素药效

杨青青,陆 强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扬州 225001)

阿霉素(Ardramy)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抗肿瘤药物,此类药物对大多数的癌症均有效果,如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等。有研究称不同的患者在应用相同剂量的药物时,不良反应以及药效存在差异[1]。为探讨阿霉素药物对肿瘤的药物动力学与疗效关系,选取44例肿瘤患者进行研究,主要目的为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另外也外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肿瘤患者4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均22例。观察组:年龄36~60岁,平均(45.27±11.52)岁,肺癌11例,乳腺癌9例,食道癌2例;对照组:年龄36~61岁,平均(45.26±11.31)岁,肺癌10例,乳腺癌8例,食道癌3例。两组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入选的患者均通过相关的诊断方法以及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肿瘤;心、肺等脏器功能正常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伴有其他躯体疾病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3 方法

给药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第1 d给予阿霉素40 mg/m2、25 mg/m2,以上不同的药物均在30 ml0.9%生理盐水进行溶解,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患者的体内。分别在患者给药前以及给药后的0、5、10、30、60、180、360、720、1440 min采血。

1.4 观察指标

药物动力学参数、临床治疗效果。

1.5 指标评价

临床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患者体内病灶完全清除,淋巴结清扫干净,残存的小淋巴结可忽略;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大部分消失,大量淋巴结清扫;无效(NR):疾病程度无改善,可能出现恶化;总有效率=(CR+PR)/n×100%。

药物动力学参数。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进行计算和统计,以%表示,x2检验。()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药代动力学相关的参数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1163.31±623.53)ng·ml-1·h、Vc(8.46±5.22)L·m-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其余参数无显著差异。RSD为34.2%~64.7%。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药代动力学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药代动力学的比较()

组别 T1/2α(h) T1/2β(h) K12(h) K21(h) AUC(ng·ml-1·h) Vc(L·m-2) CL(L·h-2)对照组 1.85±0.65 27.47±14.95 2.04±1.37 0.15±0.06 802.37±500.21 5.38±3.56 35.59±11.57观察组 1.75±0.74 28.78±2.13 2.34±1.24 0.13±0.07 1163.31±623.53 8.46±5.22 36.21±12.46 t 0.904 0.700 0.143 0.370 8.402 2.144 2.193 P 0.372 0.448 0.887 0.713 0.000 0.032 0.138

2.2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3 讨 论

阿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此类药物具有消除缓慢等特征。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存在大部分的患者均呈现二室开放模型[2]。

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1163.31±623.53)ng·ml-1·h、Vc(8.46±5.22)L·m-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此类参数与疗效具有正相关关系,由此表明,通过适当增加阿霉素的药量,可提高药效[3]。但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剂量的阿霉素药物,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存在差异。不同的患者对于阿霉素的代谢能力以及方式等有区别,使得药物动力学部分参数也存在差异。

综上,对确诊的肿瘤患者定期进行药代动力学监测是必需的,利于医务工作者提出更具有个性化的用药方案,提高药效。

猜你喜欢

药代阿霉素药效
多肽类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甲啶铂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药效
叶酸对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
几种杀菌剂防治香梨树腐烂病的药效对比试验
心复力颗粒对阿霉素致心力衰竭大鼠PPAR-α及ET-1的影响
柚皮苷保护H9c2心肌细胞对抗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毒性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
熊果酸自微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