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2020-06-29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康义

中国有色金属 2020年12期
关键词:有色金属企业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原会长 康义|文

“十四五”时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启之年,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科学规划和理清“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对于推动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工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支撑经济发展和国防军工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领域。“十四五”时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开启之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动力的关键时期。面对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科学规划和理清“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对于推动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成就辉煌

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经过70年奋发图强、砥砺前行,建成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产能巨大、结构优化的产业体系和生产能力。从落后的困境中分发成为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第一大国,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世界有色金属工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产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有色企业国际地位显著提升。2019世界500 强企业中,有色企业8 家,全球精炼铜前十位企业排名,中国占据5家,江西铜业位居榜首;全球十大电解铝企业,中国占据5 家,其中,魏桥和中铝位居前2 位。

世界最大的600kA铝电解生产车间

2.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有色企业通过产学研技术攻关,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了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应用生产,迅速实现了产业升级。

进入21世纪以来,加强了基础研究,在原始创新和协同创新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其中,电解铝技术最为显著。近年来开发的600 千安超大型铝电解技术,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自主研发的300 千安大型铝电解技术早已输出国外,在伊朗、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建厂,并取得了良好业绩。

自主研发的悬浮铜冶炼、氧气底吹、双底吹和“两步”炼铜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主生产的高端铝材、镁材和钛合金材已应用于航空、汽车、高速铁路等。超粗、超细、超纯均质硬质合金,核电锆铪材料以及其他稀有金属加工材,在替代进口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3.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21世纪以来,有色企业认真践行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理念,率先淘汰了全部落后产能。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推动节能减排全面持续开展取得明显成效,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全国电解铝原铝综合交流电耗为15480 千瓦时/吨;2019年降为13531 千瓦时/吨,比2010年下降1949千瓦时/吨,当年节电683 亿千瓦时。比世界(不含中国)平均水平低669 千瓦时/吨,当年节电234 亿千瓦时。

做好绿色开采,打造绿色矿山。近几年来,全面推广“采矿——选矿——充填”和“排土——开采——复垦”一体化有序开采,实现了矿山开采科学化、资源利用无害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同时大力推进低品位复杂难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选冶尾渣、废水、废气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有效利用。

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是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的重要途径。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为节省原生金属矿产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为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再生铜铝铅锌产量为330 万吨、725 万吨、237 万吨、145 万吨,分别占原生金属产量的33.7%、20.7%。40.8%和23.3%。

4.资源配置更趋市场化

近10年来,有色金属工业优化资源配置,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冶炼——加工一体化,向深加工产品及中高端化方向发展。铝行业的煤电(水)铝一体化企业增多,自备电厂的电解铝企业达70%以上。形成了若干个大型氧化铝、电解铝及铝加工较为完整产业链的生产基地。

产业布局趋于市场化。电解铝产能逐步向西部能源丰富的新疆、内蒙古、云南等地区转移。依靠进口矿的氧化铝和铜冶炼厂向广西防城港和福建宁德等沿海城市转移。铝加工企业与汽车制造厂合作,加快推进汽车轻量化。

表1 7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主要产品产量变化(单位:万吨)

表2 中国有色金属产量在全球地位(单位:万吨,%)

表3 有色金属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变化

5.企业走向国际化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有色金属企业充分利用国外一些矿业公司资金困难和市场价格低迷等有利时机,采取整体收购、股权并购、项目投标等多种方式获取境外矿产资源,增强了资源保障能力。

中铝公司收购秘鲁特罗莫克铜矿、五矿收购秘鲁邦巴斯铜矿、紫金矿业并购刚果金卡莫阿铜矿、洛阳钼业收购美国自由港——麦克莫伦铜钴矿项目,以及魏桥在几内亚开发铝土矿、在印尼建设氧化铝厂等项目,成为有色企业走出去的成功范例。据不完全统计,有47 家企业在境外获取的权益铜资源达一亿吨以上,形成权益矿产铜产能在180 万吨以上,权益铝土矿资源60 亿吨以上,权益铝土矿产能在4000 万吨以上,均超过国内铜铝资源储量,极大增强了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双闪”铜冶炼厂

“十四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战略思考

“十四五”时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产业增长潜力将继续释放。同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挑战也明显增多,国际市场环境复杂性上升,国内市场需求也将深刻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更是无法考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有色金属工业必须加快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转变。

“十四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总体设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坚持需求导向,加快结构优化提升,增强核心技术创新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有色产业深度融合,突破一批“卡脖子”材料产品和关键技术,全面实现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水平迈向中高端,为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提供强力支撑,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

1.坚持创新引领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和高新技术等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重点围绕“高精尖缺”集成和应用水平为目标,组织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以满足集成电路、大型客机、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高端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需求为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尽快实现批量化生产和应用,填补国内空白,解决进口替代。实现从生产消费大国向产业和技术强国转变。

2.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逐步解决铜铝等主要原料长期依赖进口局面。要立足国内,加大重点成矿区带找矿力度,增加储量。加快推进西南、西北地区铜、镍、锂等重点成区带远景调查与找矿预测,提高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积极开展老矿山深部和外围勘探,形成一批重点矿产资源接续区。

加大境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通过投资并购,联合投资等多种方式获取境外矿产资源。以刚果(金)、赞比亚、秘鲁等国家铜资源;几内亚、印尼、牙买加、老挝、柬埔寨等地区铝土矿资源;印尼、菲律宾、缅甸、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区红土镍矿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长期跟进,有序推进区域内重大项目并完善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港口建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境外有色金属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增强境外资源保障能力。

3.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在湖南、广西、贵州等重金属污染集中地区,开展砷、镉等无害化处理工程,开展有害土壤、废弃土地治理,推广矿山冶炼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与回收技术,实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确保“三废”污染物达标排放。

推广应用大型高效自动化采选设备以及新型高效药剂,大型铝电解槽节能减排技术等,支持利用局域电网消纳绿色可再生能源。

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为重点,加快高附加值再生产业化基地建设,提高有价元素回收利用水平。鼓励支持以废杂铜为原料生产高附加值铜加工产品,支持废旧易拉罐保级回收利用,提高现有冶炼中含有铜、钨、锆、铟、锗、镓、铼等有价元素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加强对废旧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含有色金属废旧再生资源建立回收、拆解、熔炼到深加工的产业链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4.加快实现产业模式智能化

为进一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在有色金属行业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联合公告了有色金属行业智能矿山、智能冶炼工厂、智能加工工厂建设《指南》,明确了建设目标、建设路径、建设内容及基础支撑等方面要求,《指南》从操作层面为有色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提供了顶层设计和全面引导,为有色金属工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有序推进智能化建设提供了引导性文件。

打造千亿有色金属园区的广西防城港

有色企业智能化建设目标是在企业已有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有色矿山、冶炼、加工企业的应用,实现设备、物料、能源等制造资源要素的数字化汇聚、网络化共享和平台化协同,建成集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综合集成信息管控平台、实时协同优化的智能工厂(矿山)。

智能工厂(矿山)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边、端”技术架构,建立“平台协同运营、工厂智能生产”两个层面的业务管理控制系统,实现企业全流程的智能生产和供应链协同。

智能化企业建设内容,一是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和建设,包括智能感知、智能设备、网络建设和信息安全。二是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与管理系统建设,包括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管理与执行、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工厂的虚拟仿真。三是基于服务型制造的智能服务应用建设。四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实现有色企业智能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规划,有序推进、分步实施。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培养。有色行业要研究组建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联盟,在成果转化、试点示范、标准制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5.扩大应用,推动集群发展

积极扩大有色金属应用领域,探索推广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终端应用”衔接发展模式,通过上下游联动实现资源高附加值利用,促进消费升级。建设“铝型材——汽车零部件——建筑构件——家居产品”产业群;“稀有稀土金属——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动力电池材料”产业群。持续推进“以铝节木”“以铝代钢”“以铝代塑”等,拓展有色金属应用新领域。

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集群发展。突破上下游产业链衔接瓶颈,促进有色金属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体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铜产业走矿山、冶炼、加工一体化发展道路;支持铝产业与煤炭、电力、化工和清洁能源一体化发展,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6.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坚持国有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培育更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市场主体。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

7.强化人力资源支撑

人力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关键。要培养一支规模宏大、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有色金属人才队伍。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大行业高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企融合,重点培养一批专业精深的“高级工匠”,提高产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要依托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发现、培养、使用和激励拔尖人才。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为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8.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国际交流平台,办好系列国际峰会、会展和伦敦有色金属报告会。积极参与多边活动,深化与国际铝协、铜协、钨协等国际行业组织的交往,巩固中美俄欧日等双边交流机制,发出中国有色声音,讲好有色故事,扩大国际影响力,提高有色行业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积极推进有色企业围绕国内矿产资源短缺,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通过境外并购、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批规模巨大、品种齐全、配套完整的境外矿产资源基地。

充分发挥有色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特别是借助有色冶炼先进技术、装备、管理及资本优势,积极向资源、能源丰富的国家地区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选择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布局铝铜等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添补所在国家的空白,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有色金属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投稿须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图像处理的废有色金属自动分选算法研究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