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音乐,在危难中激励人心

2020-06-29

中外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列宁格勒肖斯塔科维奇冼星海

在中外音乐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作品在国家、民族危难中诞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聆听者。

《黄河大合唱》

1938年11月,武汉被日军攻陷。诗人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队在壶口东渡黄河时,被黄河的惊涛骇浪和船工们搏风击浪的精神深深打动,回到延安后不久,他写下了长诗《黄河吟》。作曲家冼星海读后,提出要为《黄河吟》配乐。

在窑洞中埋头创作六天六夜后,冼星海将《黄河大合唱》的曲谱交给了光未然。光未然激动地对冼星海说:“你是广东人,我应该煲汤慰劳你。”可窑洞中的条件根本不允许煲汤。于是光未然想办法弄到二斤白糖,又买到一点肉,与冼星海共同庆祝这部作品的诞生。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5月11日,冼星海亲自指挥此曲的第二次演出。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毛泽东、刘少奇等领导人前来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毛泽东大喊了三声“好”。

冼星海在《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中记录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心得: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还充满写实、愤恨和悲壮的情绪,使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列宁格勒交响曲》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纠集600 万大军入侵苏联。3 个月后,二战中最惨烈的围城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拉开序幕。这场战役持续了近3年,全城150 万人死亡。

在列宁格勒最危难的时刻,苏联空军冒着炮火,将一份交响乐的总谱从古比雪夫送到了列宁格勒。这部交响乐就是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七交响曲》。“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肖斯塔科维奇将这部作品命名为“列宁格勒”。

列宁格勒广播乐团决定立即排练这部作品。然而,在敌军的围困下,整个乐团只剩下30 名乐手。前线总指挥部向军队发布命令,征调军中所有会乐器的士兵。于是,机枪手被调来担任长号手、高射炮射手来担任圆号手……完成此曲所需的80 名乐手这才凑齐。

为了保证《列宁格勒交响曲》的演出不被德军干扰,列宁格勒前线指挥部专门策划了一场突袭行动,对德军火炮阵地发动攻击。1942年8月9日,在隆隆炮声中,乐团完美地演奏了献给这座城市的交响曲。这场演出不仅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城转播,还被多家英美电台转播。音乐会一结束,很多乐手放下手中的乐器,又奔赴前线。

此前,《列宁格勒交响曲》的总谱被拍摄成微型胶卷,由军用飞机穿越层层炮火运往美国。许多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这部作品在美国首演的指挥权,最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决定由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来执棒。一位诗人在听完这场演出后给肖斯塔科维奇写了一封信:“你的音乐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会失败,也不会被征服的。”

二战结束后,这部作品在列宁格勒再度奏响。然而,当初参与首演的许多乐手已经牺牲,人们在他们当年的座位上放上了鲜花。

《芬兰颂》

1899年夏,处于沙俄统治下的芬兰人民不满统治者的压迫,掀起了一场捍卫芬兰的运动。芬兰音乐家西贝柳斯为纪念这些活动,写下了他最重要的交响音诗——《芬兰颂》,表达出一种受禁锢的人民所蕴藏的反抗力量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为了避开沙俄政府的审查,《芬兰颂》曾不得不在各种音乐会上以不同的曲名进行演出。比如《芬兰春天觉醒的快乐感觉》《斯堪的纳维亚合唱曲》等。

《芬兰颂》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极大的推动作用,也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猜你喜欢

列宁格勒肖斯塔科维奇冼星海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首赋格曲音乐分析
俄列宁格勒一期2号机组永久关闭
俄列宁格勒二期2号机组即将装料
坐标式的“艺术高峰”——冼星海《我学习音乐的经过》读后
俄纪念列宁格勒解除封锁
125克黑面包打垮希特勒
红场上的癫僧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从冼星海两部交响曲的创作看中国早期交响曲的结构特征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