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20-06-28刘真黄思铭熊利花冯致远安琪陈应权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

刘真 黄思铭 熊利花 冯致远 安琪 陈应权

摘 要:新时代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的要求,成为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大部分高校对爱国教育的开展仅局限于思政课堂,效果不佳。加之,部分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学习爱国教育的主动性不高,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因此,为解决这些难题,本文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该方式通过有机融合红色文化,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寓教于乐,真正实现了春风化雨般的爱国教育,为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引导其奋发向上作出了一定贡献。

关键词:沉浸式;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

0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1]。而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征程中所积累的文化资源[2]。如何发掘和利用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功能,将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其在学思践悟中传承中国历史沉淀的红色经典,激发其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中之重。介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了新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分析了当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提出了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方法,以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新的解题思路。

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1.1爱国主义的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至少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人们对祖先繁衍生息的土地的依恋,即乡土之情;二是人们对有着共同血缘关系的同胞的热爱和对有着共同习俗的文化传统的依赖,即文化之情;三是人们对于承载共同政治生活发展的国家政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即国家之情。

1.2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凝聚而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是不怕流血、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集体主义文化,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爱国主义文化,是为人类求解放和自由的共产主义文化[3]。

1.3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联系

峥嵘岁月里,红色文化给了一代又一代人新鲜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精神感染,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一些人的心灵深处却出现了“荒漠”,红色文化的兴起则满足了人们心灵的需求,红色文化也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有效吸收红色文化的精神营养,对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4新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4]。同时,也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以下要求:

(1)立足本国坚定化。

(2)热爱祖国本位化。

(3)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一体化。

(4)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

(5)要把弘扬愛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2当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1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研究

(1)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受到全球化、国际化和互联网化的冲击逐渐弱化[5]。在如今交通运输业、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等都面相全世界的大背景下,当代高校大学生难以逃离这个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背景,爱国情感受到了重大冲击,不少大学生认为国家仅仅是一个抽象共合体,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已经过时了,我们需要提倡的是国际主义。

(2)中国大学生易受到西方发达国家主流思想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欧美等其它发达国家的教育情况。而不少大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在没有认真考虑到国情、社会、历史的状况下,盲目崇尚其他国家的国民精神,一味否定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消极影响和不良结果。

(3)互联网高度信息化浪潮下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近年来,新闻媒体在倡导爱国主义方面所起的作用呈现减弱趋势,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其中,崇洋情节的渲染,自我贬低的烘托,抑此扬彼的宣传,都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变得软弱无力。

2.2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研究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加强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我们的延安实践调研过程中,进行了调研。如图1所示,“学校教学内容”占比84.11%,是人们最熟悉、最认可的途径。这个结果体现了学校爱国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能够影响到在校学生,还能在其毕业后,对其持续的爱国主义熏陶。所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本上延续了传统的教育内容,以思政课堂为载体,注重理论层面和情感体验。教师通过讲解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正面历史人物,间接向大学生传递爱国主义精神,使其感受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逐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6]。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堂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中国进入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应随之更新、完善。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内在与外在的表现两方面进行,即进行内在心理教育后,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爱国主义情感的外化,借此不断强化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使爱国主义认知、爱国主义情感体验和爱国主义实践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

3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

3.1具体特点

爱国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在贯彻落实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拓宽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从内容上看

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历史和实践的土壤,广泛吸收革命群众及各民族的优秀精神和品质,具有科学性。随着时代发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也随之变化,体现出各个时代所推崇的精神品质,具有时代性。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性也就决定了它的先进性,使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动社会稳步前进。

(2)从形式上看

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创设感知环境,再现历史风貌,调动多种感官,拉近历史距离,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具有跨时空性。在传播状态上,爱国主义教育由“教师→学生”一点对多点模式转变为“教师←→学生”多点对多点模式,具有交互性。另外,较之传统方式的被动接受信息致使课堂沉闷、缺乏生机等现象,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则打破了这一困局,通过多种沉浸式体验方式,尤其是身临其境的趣味交互,引导学生沉浸其中,具有生动性。

3.2培育方法

(1)丰富视听,寓教育于课堂

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教育学生的一半。针对思政课苦于感染性和实效性的困境,可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图、像、声、影相结合。教师可采取观看革命影片、播放爱国歌曲、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度,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其二,善用高新技术,调动视、听、感、触。高校教师可通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等高新技术创设沉浸式体验环境。

(2)培养兴趣,寓教育于校园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面重要旗帜,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滋润。学生们置身于校园文化气息浓郁的高校,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便会提高自身素质,塑造更良好的道德情操。因此,可将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使学生沉浸于此,以心灵的共鸣引出对爱国主义的认同。

(3)沉浸体验,寓教育于实践

革命圣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案例,是历史与现在的桥梁。高校应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大学生走访红色圣地,感受先辈浴血奋战时的决心和勇气,体会英雄儿女亘古不变的赤子之心,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

3.3实际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新时代党和人民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以及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涵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高教育实效,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和互动性,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育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其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其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还可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成为红色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

4结语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前提。而红色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构建基于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多维度、多感官相结合的学习体验中消除对民族文化的陌生感、淡漠感,在丰富多彩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真正做到把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04(20):5-7.

[2]王新红,黄彦,马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21(02):131-134.

[3]高翔.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J].党建,2019(05):17-18.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J].当代兵团,2019(22):6-10.

[5]孔珮蓉,张祖晏.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4(21):141.

[6]曲亮.结合辅导员工作浅談高校爱国主义教育[J].才智,2016(25):61.

[7]李清宇.大学生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02):71-72.

猜你喜欢

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