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对 “课程思政”的启示

2020-06-28刘莉娜何俊艺

大众科学·下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论语课程思政

刘莉娜 何俊艺

摘 要:《论语》汇集了孔子的大智慧,其核心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其中教育理念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言传身教、寓教于乐,非常适合现代职业教育。这些理念对 “课程思政”具有极好的借鉴作用。利用《论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一方面能让教师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德行,另一方面使大学生获得正确的学习观,能够学会学思并举、慎言力行,促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论语; 课程思政; 学习观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对所有课程的要求。“课程思政”不是简单要把思政课的内容直接用到其他课程中, 而是要对专业课知识点重新挖掘、重新梳理和重新认识。 “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主渠道。[1]”,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有立德树人意识,无形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立德树人”的境界。

“课程思政”是要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家国情怀,懂得责任与担当;也是要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等个人品格,懂得如何做人;还是要学生明白认识论和方法论、创新意识、学术诚信等科学观,懂得如何做事。

二、《论语》中蕴含的学习观

2.1 学习态度

孔子教导弟子要认真为学,“君子不重”[2],“学则不固” [2]。学习态度要端正,《论语》宪问篇中“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2]”,孔子教导学生要做“为己”之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自己而学,达到修身养性、学以致用的目标。

2.2 学思并举

孔子主张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學则殆。[2]”学习不思考,容易使人迷惘无知;只思考却不问,容易使人疑惑。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真是学问之道。学习和思考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在学习中得到真知。

2.3 知行合一

《论语》述而第七篇中,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2]”学问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其道[2]”,学,始于知“道”,终于行“道”。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好学之人必做事勤勉,而且经常反省,匡正自身的不足。空谈玄理是不可取的,躬行实践是不可少的。在学习中,注重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2.4 终身为学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2]”。又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2]”孔子一生好学,人到晚年,仍不忘向学,在五十岁之时,他已能明白人生一切当然之道义与职责,六十岁时不为一切违逆不顺之言论所摇撼,七十岁纵己心之所至,却不超乎规矩法度,至“上达”境界。

三、利用《论语》开展课程思政的思考

3.1 教师学习《论语》,提升自身修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等进行了深刻阐述,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凡事德为先,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锤炼高尚师德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作为专业课教师,通过学习《论语》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素养,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2 教师解读《论语》,挖掘教学资源

首先,现在课程教学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 有精美的课件展示教学内容。课件可以是进行思政教育的媒介。可以在课件上加入《论语》原句、解说等等;其次,教师教案中加入《论语》故事,结合课程内容,穿插在教学当中,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再次,在课程案例教学中,往往会涉及背景知识,可以融入《论语》中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

3.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融入课堂设计

温故而知新说明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孔子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在今天也非常适用。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这种学习方法,应该教予学生。在教学设计上,可以融入这种学习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法,新的案例可以在学过的案例上发展而来,从而体现推陈出新的思想,让学生们很好接受。

3.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融入课堂问答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多种手段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每次课堂教学中,都有学生参与环节,可以加入启发式提问,任何课程都可以做到,加大学生地参与度,最大程序地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可以加入学生提问环节,能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更能让学生体会思考的意义。

3.5 “知行合一”融入实践教学

孔子非常注重实践,他认为实践生活能磨炼人的意志,培养理想人格和道德意志。专业课程基本上都有实训安排,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有效结合《论语》,潜移默化教育学生,可以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6 “终身为学”融入教学总结

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是十分有限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就是领你入门,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学好、学深,就必须自己努力,勤奋刻苦。要让这种持续学习的思想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终身为学”的学习观。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论语》作为孔子的教育经典,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学习思想非常适应现代教育。教师主动学习《论语》,挖掘其思想精髓入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设计,其中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定能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从而达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何晏.论语注疏[M].中国致公出版社, 2016

[3]刘子荷.浅谈《论语》学习观的人本意识[J].现代交际,2020(02):242-245.

[4]熊文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儒家思想渊源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7.

[5]裴瑞玲.从《论语》看孔子的学习观[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02):82-86

[6]匡江红,张云,顾莹.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8(01):119-122.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 (项目编号:XH2018043)

猜你喜欢

论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