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用于白血病患儿的效果及护理

2020-06-2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河南省洛阳市471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白血病无菌成功率

张 琳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000

白血病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灶主要位于造血系统,主要与家族遗传、病毒感染、放射线、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关,年幼患儿发病急骤,主要有发热、贫血、骨关节痛等症状[1]。化疗是临床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需要长期补液、输注刺激性药物。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无须反复穿刺,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2]。本文就白血病患儿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4.9±1.6)岁;置管时间14~320d,平均置管时间(175.2±23.4)d;研究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4.7±1.4)岁;置管时间15~318d,平均置管时间(174.3±23.0)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符合WHO关于白血病诊断标准;(2)均行长期化疗治疗,留置PICC管;(3)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凝血功能疾病、心脑血管疾病;(2)心、肾、肝脏器官功能不全;(3)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PICC置管及护理,找出穿刺血管后消毒,穿刺针穿刺见回血后撤出针芯,沿穿刺针套管轻轻推送导管,退出导丝。将导管连接于安装器,无菌肝素纱布清洗穿刺点,采用1.5cm×1.5cm规格的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无菌透明贴膜固定。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研究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及针对性护理,常规消毒后采用24G开放式留置针穿刺,有回血后固定针芯,将塞丁格穿刺套装中导丝沿导管缓慢进入血管10~15cm。对患者肢体制动,防止导丝进入深度过长,沿导丝撤出外套管。在距导丝0.2cm处皮下注射0.2~0.5ml 2%利多卡因,扩皮刀平行导丝角度扩大穿刺点及皮下组织,将扩张器上可撕裂型导管鞘置入导丝末端,进入血管,将导丝、扩张器撤出。中指、食指按压导管前端血管控制出血。沿导管鞘置入PICC管,退出导管鞘撕裂。抽回血后退出导管内芯,正压封管后固定。无菌肝素纱布对穿刺点压迫止血,无菌纱布贴敷、固定。针对性护理方法:(1)环境护理:了解患儿一般情况,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温度、湿度适宜,空气流通。(2)健康教育:告知家长PICC置管、改良塞丁格技术的作用,常见并发症,提高家长对置管相关知识的了解,注意保护穿刺点,减少对导管的牵拉、挤压。(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关心、爱护、鼓励患儿,耐心与患儿沟通,减轻患儿的恐惧、烦躁等不良情绪。引导家长悉心照顾患儿,通过讲故事、听歌、看电视等方法转移不良情绪。(4)置管护理:做好PICC置管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时对穿刺点局部皮肤消毒。注意观察患儿皮肤有无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定时更换敷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0.95%氯化钠注射液浸泡导管,选用高透气性的透明敷贴进行导管固定。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置管成功率、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静脉炎、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感染、皮肤过敏)发生率。口头咨询患儿及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SF-36评分评估患儿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儿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置管成功率、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置管成功率比较[n(%)]

2.2 两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F-36评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白血病患儿发病人数持续上升,具有恶性度高、并发症多、治疗周期长的特点,给患儿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长期化疗是治疗白血病的常用方案,但是反复穿刺会损伤血管,增加患儿疼痛感[3-4]。PICC置管在前臂静脉进行穿刺置管,无须反复穿刺,为长期补液、输注高浓度、刺激性液体提供了方便。年幼患儿活泼好动、静脉血管细滑,置管难度较成人更高,有效的穿刺技术及护理干预对提高置管成功率、患儿配合度有积极作用[5]。改良塞丁格技术即微插管鞘技术,将以往单一功能扩张器改为插管鞘、扩张器,快速有效地将外周血管置入插管鞘,并送入PICC,减少了对血管组织的损伤,大大提高了置管成功率。但是护理操作不当、药物因素、患儿体质因素在PICC置管后可能会出现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不利于患儿预后[6-7]。针对性护理通过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心理护理、置管护理为患儿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对病房严格消毒,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提高家长对治疗方法作用的了解,提高护理能力及配合度,增强患儿安全感,缓解负面情绪,积极面对疾病。护理人员熟知PICC置管护理技巧,加强巡视,密切关注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变化情况,定时清洁消毒,输液完成后用肝素盐水封管,保持管道通畅,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并发症[8]。

综上所述,改良塞丁格技术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配合针对性护理能提高患儿的舒适度,降低并发症,患儿的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白血病无菌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