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分析

2020-06-28陈妙巧广东同江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省佛山市528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内瘤高级别符合率

陈妙巧 广东同江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省佛山市 528000

胃癌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该病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借助,且病理变化具有动态性特征[1]。胃癌的发病上,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是前期病变表现,病因主要为上皮组织或细胞学形态异常,使胃黏膜上皮细胞正常分裂受影响,继而引起细胞核深染、不规则分裂等异常情况[2]。早期识别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可提示胃癌的发生风险,如若上皮内瘤变为低级别,常表现为肿瘤增生的良性病变,而高级别内瘤变常表现为重度非典型增生及恶性肿瘤[3]。相关文献表明,在胃癌的发病上,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重要的病原,感染Hp的患者,会让活检病理诊断难度增加。本文中,探讨了应用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准确性,以实现对胃癌的早期诊治,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0例伴Hp感染的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患者均知晓本研究且自愿参与,排除合并其他所致消化道感染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31例;40~78岁,平均年龄(61.2±2.3)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4.2±0.5)年。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均予以电子胃镜活检病理诊断,具体操作如下:检查前均嘱咐患者禁食禁饮4h,检查前可给予患者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西甲硅油乳剂,用药量均为10ml,此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肌注适量的山莨菪碱。让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患者实施电子胃镜检查,借助胃镜对胃黏膜情况进行仔细的观察,观察病灶范围、病灶大小、病灶形态及病灶颜色等。并借助电子胃镜选取胃黏膜组织,将选取的活检病理组织取出后用甲醛固定及石蜡包埋,做连续的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病理检查。

1.3 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肿瘤分类方式,将胃黏膜上皮内瘤变分成低级别、高级别两种类型的上皮内瘤变表现,胃镜诊断则参照新悉尼系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做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情况 所有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活检结果显示:10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12.50%,70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占87.50%。具体的病理类型上,10例低级别病变为肿瘤增生,70例高级别内瘤变,其中58例为早期胃癌,大体形态表现隆起型(Ⅰ型)8例,占13.79%,浅表型(Ⅱ型)45例,占77.59%,凹陷型(Ⅲ型)5例,占8.62%;肿瘤大小上,>2cm肿瘤者40例,占68.97%,≤2cm者18例,占31.03%。12例为进展期胃癌,其中表现为息肉型(Ⅰ型)2例,占16.67%,蕈伞型(Ⅱ型)4例,占33.33%,溃疡型(Ⅲ型)3例,占25.00%,浸润型(Ⅳ型)3例,占25.00%;肿瘤大小上11例患者肿瘤均>2cm,占91.67%,≤2cm者1例,占8.33%。诊出的70例胃癌患者组织学分化上,38例为高分化腺癌,20例为中分化腺癌,12例为低分化腺癌。

2.2 电子胃镜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组织诊断 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0例为良性肿瘤增生,58例为早期胃癌,12例为进展期癌;电子胃镜病理活检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0例,黏膜内癌13例。术后病理诊断70例胃癌,电子胃镜活检病理73例,误诊6例,电子胃镜活检同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5.71%(67/70)。见表1。

表1 电子胃镜同外科术后活检诊断结果比较

2.3 术后病理活检内镜分型、肿瘤大小与肿瘤分化同胃镜活检病理符合率 依据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活检将诊断为胃癌的病例分成相符与不相符两种类型,胃镜活检同术后病例比较,内镜分型为Ⅱ型、肿瘤大小>2cm及肿瘤为中高分化的患者应用胃镜活检的符合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胃镜与术后病理活检内镜分型、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符合率

3 讨论

在当前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的背景下,消化系统疾病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胃癌作为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也是严重的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4]。胃癌疾病的发病是一个进展性的过程,具体病理演变顺序主要为:正常胃黏膜、非萎缩性胃黏膜、萎缩性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轻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早期胃癌、浸润性胃癌[5]。这一病理演变时间较长,短则10年,长则数十年,而进展为胃癌的一个关键阶段为癌前病变。

针对癌前病变若能早期发现并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能够有效地阻止癌细胞扩散并彻底清除,提高疾病治愈率,为此关于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也成为临床中探讨的重要话题[6]。针对胃癌的诊断,术后病理活检可明确检出,然而这种方式并不利于胃癌的预防,主要是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多已经确诊或进到晚期,因此针对胃癌的诊断,目前多提倡使用电子胃镜病理活检的方法。胃癌患者的发病中,Hp感染是一个关键的因素,针对这一情况,借助电子胃镜可以发现感染情况,这样可为胃癌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7]。本文结果显示,80例观察对象经术前电子胃镜病理活检的诊断,结果显示:确诊为胃癌的患者73例,同术后病理活检上有6例存在误差,胃癌诊断的符合率达到95.71%,这提示电子胃镜病理活检诊断的总体价值显著。这与崔建芳等[8]的研究结果象一致,在其研究中,结果显示经电子胃镜活检确诊为胃浸润癌2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9例,两者总计占92.2%。这表明电子胃镜活检的总体符合率高。研究还探讨胃炎的病理程度同电子胃镜活检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或中度胃炎患者,采取电子胃镜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而重度胃炎在电子胃镜下符合率较低。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胃炎发病多同Hp感染有关,重度胃炎大多为Hp感染深度者,感染会引起一系列的胃病变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浸润、新生肉芽等,在镜下这些复杂的病理变化会干扰检测结果,进而使得准确率降低。此外本文结果还表明肿瘤大小>2cm及肿瘤为中高分化也会对电子胃镜活检的诊断造成影响,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肿瘤较大者及高分化者,界限模糊,这样使得诊断的准确率降低,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可结合术后病理诊断进一步确诊,以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胃癌早期病变中,电子胃镜的使用对疾病的诊治有重要辅助作用。此外针对电子胃镜病理诊断合并Hp感染的患者,提示患者的病变也可能加重,然而在行电子胃镜病理诊断时,需注意内镜分型、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对诊断准确率的影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猜你喜欢

内瘤高级别符合率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细菌性阴道病加速宫颈上皮内瘤变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