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评价

2020-06-28刘广交钟晓芬黄志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标测室性消融

刘广交 李 平 张 博 钟晓芬 李 琳 黄 涌 林 斌 黄志华

广东省梅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 514071

室性心律失常为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之一,可见于任何年龄段,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血流障碍,心功能不全,甚至造成患者猝死,因此,采取有效抗室性心律失常措施十分必要[1]。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但并不能够降低猝死发生风险[2]。目前,射频消融为室性心律失常根治的有效手段,并被临床认为是一线治疗方案,为具体探究其作用机制及效果,本文选取11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患者入院表现为心悸、头晕、胸闷等,均经心电图、Holter等检查确诊;排除由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异常等所致室性心律失常,伴发其他心律失常,合并严重肝肾、血液系统等疾病等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分组法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25例,患者年龄18~76(47.83±10.41)岁,病程1~24(13.07±3.82)个月;对照组中男29例,女27例,患者年龄20~78(47.91±10.32)岁,病程2~23(13.21±3.70)个月。统计学检验两组的基线资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采用胺碘酮口服,200mg/次,第1周 3次/d,第2周 2次/d,第3周 1次/d,共持续2个月,对于有胺碘酮禁忌者,可口服普罗帕酮300~450mg或美西律450~600mg治疗;治疗期间,定期检查患者的心电图、甲状腺及胸片等。给予研究组Carto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具体方法为:体表心电图定位后,经左锁骨下静脉在冠状静脉窦安放10级电极导管,经右股静脉在右心室安放4级标测导管,根据术前心电图定位大致确定解剖位置,由股静脉安放射频消融导管到左/右心室行精细标测及导管消融;在介入过程中,穿刺股动脉者应先静脉注射普通肝素2 000~3 000U,之后每小时维持1 000~1 500U抗凝;一般常规标测方法有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对于术中室性早搏较少者,可直接采用起搏标测行定位及消融;对于术中室性早搏较多者,可行激动顺序标测以初标定位,起搏标测以细标定位。射频消融方法为:以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电流功率设置为30~50W,温度最高为45℃,放电时盐水流速设置为17ml/min,三维电标测时设置为2ml/min;开始时试放电10s,如果室性早搏消失与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则认为是有效靶点,可继续巩固放电,时间为120~320s,否则重新选择靶点。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两组患者复查心电图、胸片及甲状腺功能,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2个月复发率。疗效判定标准为:心律失常消失或较治疗前减少>90%则为显效,心律失常减少在50%~90%则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指标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选用χ2检验,检测水平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8.21%)较对照组(82.14%)显著提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5 6,P=0.000 4<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共发生1例并发症,为股动脉穿刺处血肿(加压包扎痊愈),无心包填塞、血气胸、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共发生7例并发症,包括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1例停药后缓解,1例行永久起搏器安置治疗),2例药物性皮炎,2例甲状腺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及1例心功能不全;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79%)较对照组(12.50%)显著降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 2,P=0.027 7)。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随访期间,研究组未见复发病例,对照组复发4例,研究组的复发率(0%)较对照组(7.14%)显著降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 1,P=0.041 7)。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室早、室速、心室扑动及颤动,其中频发室早可造成左心功能下降,室速及室颤可造成心脏性猝死,因此,早期干预具有重要价值[3]。抗心律失常药为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方法,其可抑制心律失常,但同时也有促心律失常作用,如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或扭转性室速。常规用药胺碘酮、普罗帕酮存在负性肌力作用,且胺碘酮有明显心外副作用,均不适合长期应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耐受性好的干预方法十分必要[4]。

20世纪初期,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及防治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导管射频消融被用于本病的治疗中,其创伤小、对机体影响小,目前已成为室性心律失常根治的最有效方法[5]。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导管射频消融的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其可通过准确创建左房和肺动脉的三维立体结构图,以清晰显示双侧的肺静脉前庭,同时在三维结构中精准定位心腔中消融电极位置,从而使操作更为直观、准确,促使消融成功率提高,术后并发症减少[6]。

Carto系统作为新型的标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减少消融放电次数,进而缓解疼痛,提高手术效果[7]。目前,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普遍在90%左右[8]。在本文中,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报道结果相符合,同时,研究组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提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三维电标测指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更具优势,对于减少并发症及复发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三维电标测系统可对心脏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有利于揭示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在其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疗效,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猜你喜欢

标测室性消融
消融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室性早搏射频消融终点的探讨
高精密度标测技术在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PaSO起搏标测软件在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射频消融中的应用
Ripple标测技术及其在复杂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肝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