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山深处养蜂人的甜蜜生活

2020-06-28吴永才

农家之友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蜂养蜂人养蜂

蜜蜂·深山·野花,这几个简单的词如果联系在一起,就简单勾勒出了大山深处养蜂人的生活模式。在来宾市象州县,也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爱花、追花、护花,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在人迹稀少的地方。在妙皇乡境内的象州县林场笔架山分场的一处深山里,有一片“养在深闺”的宝地,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青山绿意盎然,养蜂人的甜蜜生活就在这样的境界中静静升华。

返乡创业,女承父业养蜜蜂

走进笔架山,在一条山间道路旁,有数十箱蜂箱,经了解,这是一位养蜂女的蜂场,覃莹,一位刚30岁的壮族姑娘就是这个蜂场的主人。她说她父亲的兴趣爱好就是养蜂,至今已有30多年了,小时候,她每天看着父亲如何养蜜蜂。覃莹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深圳、柳州、来宾工作过,这两年,随着国家“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她有了回乡创业的想法,2019年她辞去工作,女承父业养起了蜜蜂。她说:“我的这些蜜蜂都是家养中蜂。一排蜜蜂一次能产约1斤蜂蜜,一年可多次产蜜。别看它们身体娇小,嗡嗡嗡到处飞,我相信它们酿造的蜂蜜,能给我酿就甜蜜的生活。”

随后,覃莹开始检查蜂蜜环境,她动作娴熟,不到几分钟,就完成了工作。她指着一只与众不同的蜜蜂笑着说:“这个是蜂王,每个蜂箱里只能有一只蜂王,如果出现第二只蜂王,老蜂王就会带着部分蜜蜂逃离蜂箱,所以在它们逃离之前要进行人工分箱。”“在这里养蜂的还有一位林场的职工,他的养蜂历史跟我爸爸差不多,我现在跟着他学习管理蜂群、采蜜、育王等多项技术。”

覃莹说,蜂蜜收成好不好,和采蜜的蜜源分不开。所以大多数养蜂人一年四季都追花而行、依花而居。而她现在养的中蜂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土蜜蜂,它们非常 “恋家”,所以转场时只能在晚上进行,不适宜长途运输。因此她就在当地和周边县境内选择几个地方进行定点放养,这样可以不用全国各地的跑,而蜂群也能养好。

养蜂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但这位可爱的壮族姑娘,热爱蜜蜂,热爱这项追花夺蜜的事业。几十箱蜜蜂、漫山遍野的野花,在春夏秋冬的四季时节,翩翩起舞的中蜂围绕着附近的深山野花追寻着蜜源,酿制着实打实、质量很有保证的野生百花蜜。

业余养蜂,追花逐蜜不停留

在覃莹的引荐下,我们见到了正在检查蜂巢质量的覃兆平,他是象州县林场茶花山分场的职工,一位勤劳、朴实、追逐花朵的养蜂人。覃兆平在林场业余养蜂近30年,从一名普通的林场工人变成了如今地地道道的业余林下养蜂人,成为林场有名的业余养蜂大户。

30年前,覃兆平所在的象州县林场茶花分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天然植被覆盖率高,野生植物种类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众多野生蜜蜂前来采花酿蜜。当时覃兆平在工作之余跟着工友们经常在宽阔的林场到处走走,不时碰到一两窝蜜蜂。1991年他把蜜蜂带回家里,放进蜂箱开始了业余养蜂的生涯。

谈起中蜂,覃兆平说得头头是道,他说,中蜂(土蜂)比意蜂好养些,中蜂没什么病虫害,抵御病虫害能力强,可以采集零碎的花源。中蜂个体小,消耗小,虽然采集能力也弱些,只能产蜂蜜,但是蜂蜜质量却是最好的,而意蜂正好相反。如果是业余养蜂,养中蜂比较好些,不用全国各地到处跑。

近年来,林场鼓励和扶持职工转型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引领职工依山转型、依林致富,让林场的绿水青山,变成林场人的“金山银山”和增收致富的路子。覃兆平抓住机会,利用多年积累下来的养蜂经验加大发展中蜂饲养力度,如今他的养蜂数已达到100多箱,每年蜂蜜的产量都有10000斤左右,为他一家带来可观的收入,过上了幸福甜蜜生活。

猜你喜欢

中蜂养蜂人养蜂
保护和发展中蜂维护生态平衡
简易中蜂采水碗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养蜂车的应用与效益
意蜂蜂蜜和中蜂蜂蜜的区别
养蜂人和他的蜂
岫岩中蜂业发展前景
养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