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砥柱铭卷》真伪研究
2020-06-28林倚旭
林倚旭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1)
一、《砥柱铭卷》的概况和意义
庚寅之春,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行楷长卷《砥柱铭卷》这一流散海外的国宝回归祖国,令人欣喜万分。长达15 米的长卷,自20 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海外,被日本收藏家藤井齐成有邻馆收藏。直至2009 年在北京亮相拍卖,被台湾一收藏家以4.368 亿元购得。这惊天的一拍,使这件稀世之宝成为世界上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然而,有邻馆本《砥柱铭卷》的背后,却引出了无数未解之谜。首先,这个天价的成交可以说明它就是黄山谷的真迹吗?如果是真迹,那《砥柱铭卷》到底是黄山谷什么时期的作品?是黄山谷在什么背景下的挥毫?与其他代表作存在明显差异的用笔、没有经过精心经营的章法、连续出现的异体字、时间颠倒的题跋,使《砥柱铭卷》令许多书法家和鉴定家绞尽脑汁地思索、钻研,学术界也出现了百家争鸣。
真迹也好,赝品也罢。《松风阁诗》《范滂传》《经伏波神祠诗》早已奠定了黄庭坚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而《砥柱铭卷》也为研究黄庭坚提供了新的资料,因此,很有必要对《砥柱铭卷》是否为黄庭坚真迹作出系统的研究。
二、《砥柱铭卷》真伪研究
(一)“真迹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2010 年《砥柱铭卷》正式拍卖前,傅申先生与黄君先生都接受了保利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诚邀,撰写论文说明《砥柱铭卷》的真实性。傅申先生写下了《从迟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卷〉研究》,而黄君先生写下了《魏征之文·山谷之书·稀世之宝》,两人的文章均发表于最权威的书法学术杂志之一《中国书法》。后又有孙向群先生、刘九洲先生等对这种观点表示赞同。概括起来,傅申先生提出的论点主要为:
(1)本卷是黄庭坚趋向老迈时的书风,精神骨格有相似之处,铿锵尖锐的捺笔与早年学柳有关,在各时期的作品中若隐若现。
(2)《砥柱铭卷》中的字中宫收敛,长笔伸展,欹侧变化的结构特点在《松风阁诗》《王长者墓志铭》《发愿文》等作品中均一致。而以上提出的作品却包括中晚期,可见《砥柱铭卷》具有黄字特点的风格。
(3)从笔画来看,其作品仍有故意夸张的特征。例如第一行“年”,第七行“名”,第二十行“无”。这个特点无论是在早期的《金刚经》,还是晚期的《范滂传》《经伏波神祠诗》中,都明显存在。
4.《砥柱铭卷》中不少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其他作品一致,如:“氵”的第三点往往不上挑(见图1-图4),“纟”第一笔往往不连第二笔(见图5-图8),部首“戈”在黄庭坚的作品中,往往被省去第二笔后的钩(见图9-图12)。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5.从个别字来看,《砥柱铭卷》与其他作品异常相似。如“山”“之”“无”等。
黄君先生与傅申先生一样,也从笔法、结构为《砥柱铭卷》辨伪。另外,他认为,《砥柱铭卷》中的许多书法问题均可以从黄庭坚自己的言论中得到解释。大家总认为此作品不够漂亮,不够老到。其实,黄庭坚自己多次谈到,他在黔州时的字“绵弱”“可憎”,未能领悟“古人沉着痛快语”,等等。另外,黄君先生谈到,《砥柱铭卷》作为一件大字行楷书,它的书风特色十分典型。黄君先生还提出,写于绍圣四年(1097)四月的《阴长生诗并跋》(见图13)也可作参证。初看此作与《砥柱铭卷》似乎很不相同,但审视其用笔、结字、章法之习惯,无不一一神韵相合。
图13 黄山谷《阴长生诗并跋》(局部)
孙向群先生则提出了更有力的证据,他发现了《砥柱铭卷》中王厚之的收藏印中,有两枚与《枯木怪石图》里刘良佐题诗后的两枚印章相同。并且,符合收藏家钤盖收藏印的规范。
(二)“质疑派”代表人物及观点
王乃栋先生提出《砥柱铭卷》有“九大漏洞”,裴光辉先生也对《砥柱铭卷》提出了质疑,他认为《砥柱铭卷》有“八大疑点”,王保良先生则对《砥柱铭卷》提出了三大疑点。持相同意见的还有高鸿[1]、张金梁[2]等人。他们喜欢以“《砥柱铭卷》品位太低俗了”“黄山谷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砥柱铭卷》写得不好看”作为证据来证明此作乃赝品。
三、对质疑派代表性观点的商榷
(一)关于王乃栋先生的“九大漏洞”
王乃栋先生以自己的判断标准整齐地概括出所谓的“九大漏洞”[3],第一个漏洞是“玄”字不避赵宋先祖赵玄郎之讳。(保利公司出版的《砥柱铭》图册“玄”字最后一点有明显被刮去的痕迹,见图14)然而,没有一个说法能证明真迹肯定不会被做改动。真迹的作者可以做改动,收藏者也有可能做改动。
图14 《砥柱铭卷》“玄”
第二个漏洞是风格低俗。但风格、品位不是可以主观下结论的。另外,我们不能把《砥柱铭卷》硬认为是是黄山谷的代表作品。其次,如果把“品位低俗”作为证据,这种鉴定逻辑与鉴定概念显然是出现了漏洞。
第三个漏洞是错字频仍。我们对这些“错别字”不能武断地作判断。傅申先生做出很好的说明,他指出唐朝释大雅所集王右军《兴福寺》半截碑中“祉”字“衣”不有两点,元朝杨维桢的“祝”字有两点。笔者还想补充一点,“鲁”字多写了一笔。难道作者连自己的名字都写错?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外,书作里的少了一笔的“道”字被说成是错别字,是不应该的(见图15、图16)。《砥柱铭》里也有写了三横的“道”字(见图17),可见作者并不是不懂得此字的写法。
图15
图16
图17
第四个漏洞是语病露陷。应该明白文献与作品并不能混为一谈。以前各个名家的所有作品,并不是都是和文献一起校对鉴定的。文献与书作没有必然联系。
第五个漏洞是题跋有误。王乃栋先生认为,对这么一位自己敬仰的人,黄山谷不会一会儿称“魏公”,一会又称“郑公”。他还提出,首则题跋与第二则题跋颠倒了(见图18)。笔者的研究发现,这卷作品由八张纸写出,除了前面一张,其他的都有10 行或11 行,但第一张只有7 行字。所以,笔者认为是此长卷丢了一个包括“魏郑公”三个字的题目。《松风阁诗》(见图19)《经伏波神祠诗》(见图20)《诗送四十九姪》(见图21)等都体现了黄山谷作品先写题目后写正文的习惯。至于题跋颠倒,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作品与题跋间要有一段绫子,这是常识。首则题跋写在绫子上,不署名,不懂规矩,只是一个无署名的人在此留下的荒诞之作,而自第二则题跋后,并没有时间颠倒的现象。
图18 《砥柱铭卷》题跋(局部)
图19 黄山谷《松风阁诗》
图20 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
图21 黄山谷《诗送四十九姪》
第六个漏洞是印章疑云。这一点,前文已作交代。
第七个漏洞是文献质疑。王先生认为张丑说这是赝品,姑且不去讨论张丑是不是有这个意思,就算张丑说这是赝品,我们便深信不疑,那文物鉴定也就失去了重要意义。
第八个漏洞是专家谜团。无论是在研究什么主题,在没有绝对依据的情况下说其他学者的研究不可靠,不仅是对其他学者的不尊重,更是对学术的不尊重。
第九个漏洞是有邻馆的反证(有邻馆从来不出售公认的真迹,只有那些真伪还没有定论的作品才会被出售)。首先,不应该把有邻馆说得这么绝对,另外,也不应该把有邻馆的鉴定都当最终真理。
(二)关于王保良先生的“三大疑点”[4]
第一个疑点是大书法家错字连篇。这一点前面笔者在讨论王乃栋先生提出的第三个漏洞时已经回答了。
第二个疑点是书长卷却运笔犹豫、顿涩。笔者经研究对此持不同意见,顶多是个别字有复笔现象。这不是什么好习惯,但在黄山谷其他作品里的确是有这个陋习。习惯与风格是对自我的重复。可见,这不仅不可说明《砥柱铭卷》是赝品,倒可以为辨伪提供了有力的辅证。
第三个疑点是日本有邻馆连镇馆之宝都进行拍卖。这与本研究鉴定并没有必然联系。
(三)关于裴光辉先生的“八大疑点”[5]
第一个疑点是鉴藏印章乃伪章。印章的问题前文已经阐述,不可以就此断定这是赝品。千古流传的稀宝信息难免不完备,如果一定要有相同的印章、相同的文献、相同的形式保证作品的真实,那几乎每一样真品都会被这种不可思议的观点问得哑口无言。
第二个疑点是水印章与年代不符。这个问题在以上对第一个疑点的讨论中即可找到答案。
第三个疑点是印章有挖补痕迹。这个问题在讨论王乃栋先生关于“玄”字的问题时也已经作出了解释。
第四个疑点是墨色淡不合宋代风尚。除了以上所说的真迹常包含不完美的逻辑之外,还可以读一下这段文字: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以上出自《山谷集·卷二十九·书家弟幼安作草后》。从文字中可看出以工具判定《砥柱铭卷》的真伪,确实不全面。
第五个疑点是题跋是元代后人伪托。这一点前面已做了回答。
第六个疑点是“祝”“礼”二字之“示”部写成“衣”部所谓“泄露天机”(见图22、图23)。这在谈论错别字问题时已对此作过讨论。
图22
图23
第七个疑点是用笔态势与所有传世的黄庭坚书迹不一致。书家每一件作品都有与其他作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可以作为辨伪的辅证,不同点却不一定可以以此即证明为赝品。黄庭坚的书风无论是早年还是晚年,都有中宫收敛,四方伸展的结体特征,这一点《砥柱铭卷》是很明显具备的。而《砥柱铭卷》与《薄酒丑妇歌》(见图24)等壮年时期作品一样无“荡桨式”笔法,可见这是黄山谷书法向老迈发展时期的作品之一。裴光辉先生提出的疑点,反而为我们对其创作时间的考究作了相关提醒。
图24 《薄酒丑妇歌》(局部)
最后一个疑点是风格缺少黄书应有的书卷味。这种鉴定思想与鉴定逻辑是错误的。首先,笔者觉得裴光辉先生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与物品的客观真伪混为一谈了。其次,每一个书法家的书风总是有变动的,每一件作品都可以是书家做尝试的产物,不可以奢求每一次尝试都必定成功。
综上所述,质疑派观点的依据主要是《砥柱铭卷》中错字连篇、印章疑云、用笔及精神与其他代表作存在差异等。但鉴别书画真伪并不是从表面上找异同,而是注重精神上是否一致。艺术创作的皮相会不停改变,但神韵却伴随书家的一生。所有的书画作品都展示了艺术创作上这一秉性。所以,差异性并不能说明《砥柱铭卷》是赝品。此作品洒脱豪放、外形伸展、欹侧灵活等特征已很好地证明了它的真实性。日本有邻馆《砥柱铭卷》是黄庭坚作品中风格由基本形成走向老迈时期的书法巨作,历经900 余年沧桑,仍能完好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无疑是书法界一大盛事。作为现代学者,必须认真审现,静心研习,学会抹去历史的尘埃,使国宝重新焕发生机。
本期栏目主持:
陈锐(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毛良斌(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