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基于CDIO模式的青少年围棋实践研究

2020-06-28王增峰

临沂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培育

董 琛 ,王增峰

(1.山东体育学院 体育社会科学学院,济南250102;2.青岛科技大学 教务处,山东 青岛26606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升为“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找准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的情感共鸣点和心理契合点,在大力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一体”的认同[2],使中小学生从小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了新时代加强文化自信教育的重要课题。

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会见著名棋手李昌镐时表示:“围棋中包含着人生的哲学和世界战略”。《习近平时代》介绍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在工作之余热衷围棋运动,对治国理政和家国情怀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习主席自青年时期起对围棋运动的热爱绝不仅仅是出于他的个人爱好,更是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种具体行为阐释,更是以自身的例子诠释着围棋这种智力运动对一代中国青年的重大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是在民族融贯一体、公民意识相互认同及民族情感融洽相处上形成共同体。围棋起源于我国,与国际象棋、棋牌同属于世界智力运动会比赛项目,其内容丰富、棋理深邃、趣味盎然,是世界文化融合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良好载体。

一、围棋实践的CDIO模式及其体系构建

(一)CDIO模式概念

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模式 (简称CDIO模式)分别代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三所瑞典工程类大学共同创立的理念。此模式最早运用在高等教育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通过理论知识和推理能力、社会构思设计、拓展应用实践、提升调试运作能力等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随着教育研究的发展,CDIO模式越来越多的开始运用到青少年教育的各个领域,特别对实践类课程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青少年围棋教育实践中,从 “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多角度积极探索在民族文化交往中促进文化融合的途径,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评价、互动等环节进行改进,有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实现青少年合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树立正确的文化观[3],从而增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情感认同,形成文化自信。“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培养理念其实同样适用于青少年围棋教育,特别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强化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是青少年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责无旁贷的义务。

(二)CDIO体系构建

基于CDIO理念的围棋实践模式,应有效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秩序和培养质量。[4]在理论教学环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不脱节,围棋的课堂教学过程重视以实践来解释、分析、检验理论,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反观实践,主动思考。在围棋实践环节,将围棋实践在教学中的辅助、服务性角色提升为创新教育中的主体,设计基础实践、模块化综合实践、学生探索实践等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科目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5]在探索实践环节,鼓励学有余力或确有兴趣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探索活动,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探索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校外专业实践环节,以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教研协同,组织学生到固定的围棋实践基地集中开展专业实践,以游戏促成长,保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系统性。

基于上述思路,结合CDIO理念,围绕“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课程项目环节,构建实践互动式实践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以问题为导向,由教学团队围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题的围棋课程,通过构建问题、设计任务、创建项目等方式营造CDIO互动实践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感知理论、主动思考,用棋局实践解释并检验理论。其次,授课教师通过课堂环节组织、教学过程设计、知识体系构建、实践任务选择等对围棋课程进行系统设计,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学会围棋知识和其他文化的交叉、共融,培养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形成网状知识体系。再次,借助民族游戏、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走访、参观、调研等实践载体,实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目标。然后,按照互动教学情景、互动实践方案设计、实施过程选择,对课程实践项目进行具体运作,提升学生用实践检验理论、接触社会、体验民族文化的能力,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方案设计及过程实施这样的互动式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发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最后,总结、梳理任务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经验,考核评价后将实践案例进行拓展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推进创新、创意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图1 基于CDIO理念的围棋实践教学模式

二、围棋实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一)构思围棋课程目标(C:构思)

“一认”:在围棋校本课程目标定位上,以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知与体验为出发点,首先使青少年对国家及民族的人文和社会有正确的认知。注重在教材与教案中体现出围棋项目开展中运动员、教练员与从业者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理念和不断挑战突破自我的奋斗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所在。

“二辨”:在情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围棋的媒介形成对国家与民族基本是非观的理解,能辨别哪些行为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和谐的。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热爱国家和民族可以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入手,赛场上遵守规则、尊重对手、诚信友善都是爱国爱民族的重要表现。

“三信”: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是围棋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在围棋教与学中全员全过程强化情感体验,强调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利共赢及共育方式的多样化,结合多中心培育、协同培育、特色化培育等理论完善民族共同体的培育模式,促进青少年形成更多的爱国行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此外,在围棋校本课程设计时,将规则意识、诚信观念等思想教育,作为重要的观测目标进行落实。培育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通过合理借鉴外来文化,提取并吸收围棋与我国棋文化共通的精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优秀的传统文化改造和创新,从而使民族文化更具有生命力与吸引力。

图2 围棋实践模块内容

(二)设计围棋课程内容(D:设计)

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聚焦于青少年行为学与心理学研究理论,可以采取“表里兼顾,再强化”的内容建构,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对学生心理成长的驱动因素及其关联性进行考察。先通过表象的、具体生动的故事、人物与标志,促使他们在情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再通过中华民族棋文化礼仪规范的教育,让孩子们对民族文化形成认同;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对家国与民族的情感进一步增强,通过构建良好的系统环境、设计棋类文化交流与实践活动,培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目标,并结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整合民族利益机制、提升政治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等,围棋实践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图2),分别为:围棋历史与发展、围棋和民族棋文化与礼仪、棋文化与国学文化、围棋文化交流与实践活动。同时,构建多主体合作共育框架,丰富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维度。

在“围棋历史与发展”模块,学生通过对围棋历史以及我国围棋的发展历程的学习,可以形成对国家及民族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与使命感。“围棋和民族棋文化与礼仪”模块参考并采用中国传统棋文化的育人特色,无论是行棋的礼仪、棋室环境还是学习氛围的营造,处处可以呈现优秀传统民族棋文化的印记。如在行棋过程中对青少年弈德、弈礼的培育(静坐、鞠躬、欠身礼、对局礼仪、入座礼仪等,每一个动作或程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静坐的礼仪(表1)和对局中的礼仪(表2),都可以从日常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棋文化与国学文化”中则侧重对学生本民族与各国棋类文化的共通共享理念的灌输,提取出共通的棋理经验,并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人生的道理,增强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最后,让学生真正去参与一次围棋比赛或者实践活动,其收获往往要大于长期的单一训练。以实践为导向,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各类围棋文化交流与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共同体意识。

表1 静坐的礼仪

表2 对局中的礼仪

(三)实现围棋课程形式(I:实现)

丰富比赛形式。通过循环积分赛、小组团体赛等形式,注重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抗挫能力,在团体赛中培养青少年的集体意识。尤其个体意识很强的学生,用团体赛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增强团队观念。

创新文化活动。通过“围棋大师进校园”“围棋文化周”等活动,使学生得到与棋类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感受围棋大师的个人素养风范,得到心智上的启迪、情感上的熏陶和精神上的快乐,并以棋文化传播的形式吸引青少年与家长共同参与,提高民族棋文化修养。

推动新媒体传播。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为媒介,定时推送棋人、棋事、棋礼的相关资料;录制展现优秀棋文化或者青少年棋手良好风貌的短视频,发布在抖音等视频App上。用新媒体手段引领棋文化的魅力,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情感体验。

(四)运作围棋课程共育机制(运作:O)

形成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社会和家庭为两翼的“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合作共管、共育、共享的培养机制,注重青少年个体身心体验,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同时纳入分析框架。以围棋实践为抓手,教学团队转变教学思想认知,重视在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课程内容,培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指导,更要将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相结合。此外,教师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将传统宣传方式与网络宣传相结合,带动社区并向外辐射,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也定期组织开展围棋团队教研,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扩展教师视野,逐步提升教师的围棋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素养。促进社会、学校与家庭激励相容,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推动青少年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实现“个体身份”——“集体身份”——“国家身份”的跨越。首先,以普及围棋运动为主,促使“我是围棋人”的“个体身份”认同与发展。通过围棋,促进其他体力、智力运动项目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全民锻炼氛围,实现全民健康。其次,以建立围棋项目社会生命体为主,促使“我们围棋团队”的“集体身份”认同与发展。构建形成“围棋发展——青少年成长——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体。最后,以实现围棋为载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促使“民族围棋”的“国家身份”的认同。提出强调“国家身份”国民集体身份和公民身份的认同,重点突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三、CDIO理念的围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完善制度建设

围棋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综合性训练环节,应逐步实现由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由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由理论教授向实践应用的综合性转变。建立以拓宽棋理、强化实践、突出创新为指导思想的新思维,创建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制度规范方面,应将鼓励学生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在实践中丰富理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将科学棋理训练、社会实践、校外学习与交流等纳入围棋课程方案。制定增强家国情怀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实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规范与指导。此外,通过成立由学校和社会、家庭等成员要素组成的“课程质量监控小组”和制订规章制度,保证青少年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建立学生、家长的满意度调查制度和毕业生跟踪走访制度,强化信息反馈机制,了解学生、家长对围棋课程的满意度和毕业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二)注重平台建设

围棋的实验示范教学是整个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学生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形成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应重点建设高层次围棋教学示范中心,树立“大实践”观念,加大对围棋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围棋实践教学设施。围绕实验示范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建立教授人员的学习培训机制,并定期开展教学示范中心工作评估,推进教学示范中心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高效化建设。此外,努力探索建立学校与围棋行业、科研院所、爱国德育教育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设各级各类校外爱国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稳固的实训基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双重实训模式。按照教学、科研、管理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在诸多能力培养方面由浅入深得到系统地培养与训练。通过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组织协同

在学校层面,教务处、设备处、团委、学生工作处等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推动围棋实践条件建设和学生引导。同时注意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资源共享,例如提倡院系的实验实习实践场所向其他院系学生开放,以鼓励学生在交叉学科领域开展探索,推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创新能力及价值塑造的能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四)转变教师认知

教学过程中期望实现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最佳效果,指导教师是关键所在。教师须转变教学思想认知,重视在教学中因势利导,结合课程内容,培育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指导,更要将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相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自身也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学习,增强育人意识。与此同时,教师的围棋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也需要提升。基于对青少年及其家长群体的围棋学习状态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样本调查研究,结合课程开展情况,总结梳理教学与育人经验,制定课程规划。定期组织开展围棋团队教研,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扩展教师视野,逐步提升教师的围棋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围棋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的优势

(一)文化优势

围棋起源于我国,文化历史悠久,与国际象棋、桥牌同属于世界智力运动会比赛项目,在当今世界体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其规则清晰易懂,容易入门,非常适合在中小学群体中推广。其着法看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棋理深邃,趣味盎然。围棋既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青少年思维发展,又能培养青少年顽强进取的抗挫精神,树立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围棋的棋局中往往能够反映出很多的人生哲理,如果棋手能够发现这些道理,就能够不断克服困境,战胜困难,成为一个自信勇敢、意志力坚强的人,成为能够战胜世界的强者。

(二)传播优势

围棋作为媒介,在国际间交往中为各国青少年搭建起相互交流的桥梁。中西方棋文化虽然有些许差异,但棋理是相通的。以本土文化为根基,同时吸取优秀的外来文化来丰富自己。随着围棋项目在国外的推广,与各国青少年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青少年棋手。这些智力运动的选手普遍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英文水平,在国际赛场上充分展现了我国青少年的精神风貌。同样,围棋也成为中外国际友好学校间青少年沟通交流的方式,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中西方文化的交互中,青少年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彰显与提升。

(三)德育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路径。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为青少年找准民族的情感共鸣点和心理契合点,铸牢青少年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了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利用围棋的德育教育功能,将中华文化和棋文化融入整体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娱乐、对弈中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棋类的育人内涵。校园为围棋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丰厚的沃土,通过发掘中华传统棋文化的德育功能,完善围棋课程设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的核心凝聚力,外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际行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接班人保障。

五、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围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围棋丰富的德育功能不可忽视,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合理吸收外来文化精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将CDIO模式融入到围棋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体系的设置、评价、互动等环节进行改进,有利于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围棋课程中去。“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的培养理念在围棋课程中依然适用,即拓宽围棋专业基础,加强德育交叉融合,注重加强实践教育并落实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围棋课程能够充分发挥“以棋育人”的功能,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社会——学校——家庭”合作共管、共育、共享机制方面发力,为青少年找准中华民族的情感共鸣点和心灵契合点,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情感认同,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从而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强化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起中华民族的荣誉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切实铸牢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CDIO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环节融合到课堂培养模式中,推进创新、创意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在实践中增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如何利用围棋课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培育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