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摩教育集团初中数学“同课异构”教学引发的思考

2020-06-27都成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1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思考

都成娟

摘  要:根据《西宁市城乡义務教育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西宁市启动实施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近几年组建了多个教育集团。本文以观摩教育集团初中数学的两节“同课异构”课为例,分析对比教师对同一课时内容的不同设计过程,从而得到一点教学思考。

关键词:同课异构;设计过程;教学思考

一、集团化办学下的“同课异构”

西宁市所辖大通、湟源、湟中三县属国家贫困县。近年来,由于三县乡村师资力量薄弱、德育资源匮乏、校园文化缺失,西宁市实施了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我校与大通县良教乡中心学校属同一个教育集团。教育集团的同课异构活动,安排统一的授课内容,由教育集团各校同学科教师参与,授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本文通过对两节“同课异构”课中两位数学教师不同的教学过程的对比分析,得到一点教学启示。

二、教学背景介绍

本文讨论的两节“同课异构”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第3课时正方形。《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是:理解正方形的概念,探索并证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两节课的教学对象为教育集团中的青海昆仑中学八年级(4)班全体同学和大通县良教乡中心学校八年级(2)班全体同学,两个班级的学生均在各自学校的录播教室上课。两位教师都是各自学校的八年级数学教师,均在各自班级上同样的课,对学生情况非常熟悉。

三、对比教学过程异同

(一)新课引入环节

大通县良教乡中心学校教师(以下简称教师A)通过复习矩形和菱形的性质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四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是什么图形?

学生思考后回答:正方形

接着教师引入教学内容:正方形

青海昆仑中学教师(以下简称教师B)在复习了矩形和菱形的性质后,在学生对正方形现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折正方形,折好正方形后引入教学内容正方形并板书课题。

在引课部分,教师A是通过复习旧知来引入的,这样引入学生不仅复习了已学知识,而且能初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B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引入,学生参与度更高,加入具体模型感知,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二)新课探究环节

教师A在引入新课后,板书课题并给出正方形的定义,然后提出问题:类比矩形和菱形的学习,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哪些性质,并证明?

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矩形和菱形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小组讨论,很快得出正方形边、角、对角线的性质并做了证明。(本环节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接下来,师生共同总结正方形的性质,教师A板书。

教师A提出下一个问题:一个矩形在什么条件下就是正方形?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答案:一个矩形的邻边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命题由师生共同证明)

紧接着教师A在PPT中动态演示菱形的一个内角由锐角变成直角时图形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一个菱形满足什么条件时是正方形?

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演示得出答案: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就是正方形。

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四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就是正方形。

(教师A在此环节用时35分钟)

教师B让学生观察折好的正方形然后提出问题:正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哪些性质?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正方形的性质并填写在教师B制作的PPT表格中。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通过折正方形的过程,你能发现一个矩形什么情况下是一个正方形?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一个矩形的邻边相等时它就是正方形。

接下来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制的菱形教具,通过变化菱形的内角度数让学生观察,一个菱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正方形?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当菱形的一个内角为直角时它就是正方形。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四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就是正方形。

(此环节教师B用时12分钟)

在这个环节中,两位教师都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启发教学,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A更加注重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楚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由来。教师B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而没有进行理论证明,这会使学生缺乏对正方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深刻认识。

(三)运用新知识环节

教师A让学生做了两道简单题,练习时间不到三分钟。教师B设计的练习题比较多,学生由易到难做了12道题。

从这个环节可以看出,教师A更加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教师B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观摩同课异构后对初中数学教学引发的思考

(一)教师需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参与度

本人通过参与同课异构活动,认为数学教学活动应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课程设计中学生参与的环节应适度增加。以本人参与的同课异构活动为例,本人发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再通过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演示,这样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引入,调动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

(二)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探索并证明性质定理

数学教学价值不仅局限于帮助学生获得书中的知识,还要有助于思维的训练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研究知识发生的思维过程,即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十分注重展示数学公式、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寻求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探讨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概括出解题规律,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使他们在参与种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教师教学活动应加入学生展示点评

教师设计展示区,要求学生展示归纳总结的知识点及解答,让学生陈述时,要求学生陈述声音洪亮,注重强调重点和难点,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准备点评补充和质疑。学生相互讲评,发现问题,自主解决,攻克重点,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展示点评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学习作风。

参考文献:

[1]“单位圆”引出新知:锐角三角函数同课异构[J].孟协军.中学数学.2019(06):18-19+28.

[2] 例谈同课异构的互慧价值——以“直线、射线、线段”同课异构为例[J].吉裕艳.中学数学.2020(08):5-6+10.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教学思考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历史学考教学难度的控制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