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中国故事的教学方法探究

2020-06-27刘云云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0年3期
关键词:餐桌筷子礼仪

刘云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同样注重中国故事的渗透,着力用中国故事来引领学生的精神人格。道德与法治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师应深入解读教材,充分讲解及挖掘教材中的中国故事,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本文将以“吃饭有讲究”一课为例,谈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要素选择与价值探析。

一、认真专研教材,理解运用中国故事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中国故事的课时有很多,类别更是丰富多样。我们应充分理解运用这些中国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声音。

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第十课“吃饭有讲究”中,分为两个教学目的:教会学生学会洗手;教会学生了解中国的就餐礼仪及餐桌文化。这一课以绘本故事为主要呈现方式,内容是在家就餐时的典型场景,共四幅图。这一绘本故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家庭就餐的礼仪与文化。为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中国就餐礼仪与餐桌文化,我设计了“文明就餐,我最棒”这一环节,并设置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火眼金睛。首先,我将书本的四幅图展现在屏幕上,并选取了三幅能够反映就餐文明的图片:一幅是小朋友夹菜时不停搅拌,一幅是吃饭时用筷子指着人说话,一幅是在学校吃饭时保持安静、整洁。然后,我要求学生对图片进行描述,并自编故事,指出图中的就餐行为哪些是文明有礼的,哪些是不符合礼仪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能准确描绘图中的故事,并准确辨别行为对错。

活动二:小小辩论家。在学生有了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个辩论主题——“放学回家饿了,可不可以不等家人先吃饭?”。通过辩论,学生对中国就餐礼仪有了深刻了解,他们明白了餐桌礼仪是人际交往和谐的重要条件,其行为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二、统筹课堂内外,深入挖掘中国故事

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讲好中国故事需拓展课本内容和教学途径,在立足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深入挖掘课外及身边的中国故事。在教材中,“吃饭有讲究”这一课关于中国就餐礼仪只有四幅图片,学生很难全面了解中国的餐桌文化。在仔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挖掘了中国餐桌特有的文化——筷子文化,同时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了“餐桌礼仪我知道”这一环节,设置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传统文化知多少。中国就餐形式与欧美国家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使用筷子,欧美使用刀叉,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餐桌文化,首先要了解中国的筷子文化。因此,在这一活动中我提前布置学生去查找有关筷子文化的相关资料,并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由学生来讲述中国故事。针对学生的不足,我再进行补充,加深印象。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道德与法治课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正确指导学生的行为。通过展示交流,学生了解到如何文明有礼地使用筷子,这为以后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筷子奠定了基础。

活动二:就餐礼仪我知道。在这一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分角色表演的形式,带领学生演绎家庭就餐的行为。在学校,我们很难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通过这一活动,教学内容由课内拓展到课外,餐桌礼仪亦由公共场所转移到家庭生活,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应怎样文明就餐,还了解到家庭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做,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

活动三:寻找雅膳之星。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讲好传统文化中的故事,更应立足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挖掘学生身边的榜样故事,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导行”的作用。在此活动中,学生回顾在班级就餐过程中,哪位同学的行为表现最好,值得大家学习。通过寻找身边的榜样,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示范,传播好中国声音。

三、善用中国故事,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

1.善用中国故事,提高教师授课的感召力。所谓感召力,即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仪表等,去感化、召唤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能将晦涩难懂的道德和法治理念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并且产生兴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明白其中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和法治理念。在“吃饭有讲究”一课中,通过讲述“筷子文化”等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从而提高教师授课的感召力。

2.善用中国故事,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故事相對理论概念来说具有生动性和情境性特征,讲述者在讲述过程中无需刻意刻画,其中的人物和事件就会生动形象起来,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吃饭有讲究”这一课中,通过分角色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学生家庭生活中就餐的情景,并了解了家庭就餐相关礼仪。通过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双向互动方式让课堂变得“活”起来,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养成优良品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3.善用中国故事,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关键课程,担负着帮助学生确立正确方向,树立科学世界观、价值观的重任,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璀璨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及永不泯灭的中国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及文化自信。在“吃饭有讲究”一课中,通过讲述筷子文化以及中国的就餐礼仪,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明白其行为背后所蕴含的尊老爱幼、善待他人等优秀传统,让学生真正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猜你喜欢

餐桌筷子礼仪
《春天终将到来》《金色餐桌》
Chopp ed!
大餐桌,小小船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察言观色
筷子的神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