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构建

2020-06-27张帆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意识形态大学生

摘    要: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以实践调研为研究手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和高校网络思政开展情况,阐释了两者之间的互作关系,指出了网络思政视阈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关键点,进而有的放矢地构建出新的教育路径,以期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络思政;大学生;意识形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等学校肩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在全程互联、万物皆媒的网络时代,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后继有人。笔者以大学生意识形态认知现状和当前高校网络思政开展情况为为研究重点,采用調查问卷的形式,解析网络思政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互作关系,探讨网络思政视阈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路径,切实解决现实问题,以期对高校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次调查问卷以沈阳高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8份,回收有效问卷508份,其中,男生占40.35%,女生占59.65%。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知现状和高校网络思政开展情况的分析

1.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和思想道德修养现状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见图1),大学生对于党和政府的认同度较高,有87.01%学生表示对共产主义有坚定信仰,不能肯定回答的占11.02%。认为中国共产党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人数超过85%;在“您对党和政府治理国家现状的看法”的问题上,36.61%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7.87%的学生选择了基本满意;41.93%的学生,阅读过十九大四中全会原文。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良好,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了解、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青年大学生还处于人生的拔节育穗期,加强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栋梁,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学好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本领的同时,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更为重要。据调查数据显示(见图2),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修养的评价,认为当前大学生修养一般、甚至较低的达到了24.02%。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青年一代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大学生网络使用和高校网络思政开展情况分析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已经将使用网络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每日必打开的APP有微信、QQ等沟通性软件,且每天在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仅抖音这是视频软件,一部分学生每日花费时间多达几个小时。只有了解学生每天在网络中都关注什么、谈论什么,才能够知己知彼,开展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86.42%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有积极影响;51.18%的学生赞成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43.31%的学生利用网络开展适当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接受。可见,大多数学生都认可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许多问题。本次调查问卷特别设置了一个关于高校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版块,旨在进一步摸清大学生对于校园网络的关注程度,为分析网络思政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培育路径奠定基础。

二、网络思政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构建的困境

网络思政时代使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现实困境。互联网的开放性颠覆了大学生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传统认知,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传播内容的随意化给当前的网路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1.传播主体多元化信息高速繁杂

与传统思想教育相比,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正面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而随着互联网的介入,万物皆媒,人人都可能成为传播主体,人人都手持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一条消息从发表、评论、转发、再到微博热搜,有时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这种海量、快速的信息输入,青年大学生往往容易片段式、选择性阅读,而不能分辨信息的真伪。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样的教育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很难得到创新性的展示,如果照本宣科、理论灌输,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如果加入教师的一些主观理解,还容易引起争议。思政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少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倾向于被动参与,只求得到学分,并把思政课自然划分到不重要的课程行列。因此,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线下思政课程搬迁到线上进行,无法激发出网络思政的真正活力。

3.自我认知提升降低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当前的大学生已经是00后,他们成长环境相对优越,物质资源和精神文化都得到了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学校课本,每个家长都竭尽所能,把孩子培养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很多学生有机会出国旅游、跨国学习或者通过网络了解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博学而笃志、见多则识广,00后的大学生独立且自主,对自己的未来有完整规划,对新生事物有独到见解,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自我判断。

三、网络思政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构建的路径

1.把握网络思政“话语权”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表现出高速、海量、交互等特点,需要进行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才能运用新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积极学习和适应网络媒体的应用,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工作方法。同时,要引导青年学生的舆论走向,参与学生网络交流互动,关注青年群体的热门话题和舆论焦点。加强对舆情突发事件的防控和应急处理,在学生中安排舆情观察员,快速找到消息源头,及时介入、干预并正确引导。

2.打造网络思政育人品牌

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已经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大量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广,对教师的授课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跳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寻求新形势下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将书本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将历史事件与时事政治相结合,将网络关注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3.守护网络思政文化阵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晴朗的网络环境,“易班”和“学习强国”作为目前国家主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需要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主动去建设并培养青年学生的使用习惯。在这些APP中发布的信息真实、正能量,能够有效帮助青年学生分辨真伪,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微信、QQ、微博等互联网平台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思想教育的拓展手段,网络的便捷使教育的时空无限扩展,不再局限于课堂。高校教师的每一条微博动态都可以是思想教育能量,言传身教,正能量积蓄多了,学生们自然能明辨是非,提高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四、结论

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形式的涌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内在需求,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并提高平台的运营水平,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打好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构建的攻坚战。

参考文献:

[1] 田奉维.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1):66-71.

[2]林怡辰.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探索[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2):67-68.

[3]俞淼.网络育人视角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重构路径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12):214-215.

基金项目:2020年沈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SDSZ-2020-036)

作者简介:张帆(1983—),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意识形态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