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新品种保玉16号杂交制种技术
2020-06-27李琰聪陈国斌杨纪明
李琰聪 陈国斌 杨纪明
摘 要:介绍了玉米新品种保玉16号的亲本特征特性,并提出了该品种在保山地区的春播制种技术。从重视制种区选地隔离,去杂去劣,根据亲本特性合理安排播种量、父母本行比及播种规格、错期时间,以及科学去雄、授粉和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生产企业及制种合作社进行亲本繁殖、杂交制种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新品种;保玉16号;杂交制种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10-0023-02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保玉16号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选育技术和种质资源创新的基础上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通过创新种质资源在环境恶劣、病害较重的高海拔山区加大亲本自然选择压力,增加对抗逆性优良基因的材料选择,实现基础材料优良基因的完全融合,同时通过多年、多点选择和鉴定,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母本系保116和父本系保158,并组配成该单交组合。2017—2018年参加云南农科联合体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9年5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玉米2019138号)。为解决种子企业在种子生产中的制种产量和质量问题,玉米课题组根据该品种的亲本特征特性,从亲本的播种错期、田间管理、去杂及改进授粉方法等方面入手,连续2年在保山中海拔坝区对该组合的制种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完善了保玉16号的杂交制种技术。为了促进该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现将该品种的制种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 亲本特征特性
1.1 父本保158
保山地区春播生育期128 d;幼苗长势强,叶片较窄,株型半紧凑,成株整齐,总叶片数19~22片;雄穗分枝中等,颖壳紫红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多,花丝紫色,苞叶覆盖较好;株高238 cm,穗位高92 cm,果穗长筒形,穗长19.3 cm,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9粒,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硬粒型,千粒重322 g;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好。
1.2 母本保116
保山地区春播生育期115 d;幼苗叶鞘和叶缘紫色,株型紧凑,成株整齐,叶片着生角度小,部分叶尖下垂,总叶片数17~18片;颖壳和花药淡紫色,雄穗分枝少且角度小,花粉量也少,花丝浅紫色,果穗苞叶覆盖好;乳熟期叶鞘和苞叶微紫色,果穗筒形,籽粒黄色马齿型,穗轴白色,穗长15.5 cm,穗行数16~20行,行粒数25粒左右,千粒重245 g,株高230 cm,穗位高84 cm;综合抗性较强。
2 制种隔离区选择
制种区域要求集中连片,严格执行空间隔离上风500 m、下风300 m,本区域内杜绝商品玉米,如出现坚决铲除。严禁在制种区域外制种,如有发现一律铲除。
3 播前准备
3.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快速排灌、隔离安全(空间隔离达到种子管理部门要求的安全距离,时间隔离25 d以上)、管理方便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精细整地,做到土平土细、无大土垡。按行距80 cm开种植沟,开沟方向为东西向(风向为南北向);反之,风向为东西向则要求南北向开沟,有利于授粉。在平坝区的制种田块应及时开挖四大沟及十字沟,即“田”字型排水沟,以便及时排水,防止雨水过多造成水糟根,影响产量。
3.2 施足底肥
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1 500~2 000 kg、氮-磷-钾(15-15-15)复合肥50 kg、尿素10 kg、硫酸锌2 kg。
3.3 种子处理
选择晴天晒种1~2 d,同时剔除颜色和粒型异常、籽粒不饱满、有虫眼等非正常籽粒,再用高效低毒种衣剂进行包衣,种子包衣可防治多种苗期病虫害,从而保证基本苗数量。父本一般采用绿色种衣剂,母本则使用紫色或红色,以防混淆。
4 规格播种
父本、母本行比为1︰4或1︰5。行距全部按80 cm設计,父本株距50 cm,双株留苗,密度3 300株/667 m2,母本株距38 cm,双株留苗,密度4 300株/667 m2,父本行除外,3 440株/667 m2。每穴播种4粒,出苗后3~5叶期间苗,每穴留苗2株,母本用种量1.8 g/667 m2,父本0.4 kg/667 m2。
5 父母本错期播种
播种时先播父本,在保山中海拔区域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父本花期比母本延迟9~11 d,在土壤水分合适时,父本早播9~11 d(即第1天播1/2父本,剩下1/2第3天播,第11天播母本)。也可以采用父本行覆盖白膜的方式,以提高土温来缩短错期的时间(即父本行全部盖膜,第1天播1/2父本,第3天播剩下的1/2,第5天播母本)。
6 田间管理
6.1 虫、草、鼠害综合防治
①玉米播种后,应在苗期前喷施玉米专用除草剂,封闭杂草。②玉米出苗后,要喷施毒死蜱乳油+吡虫啉,及时防治地老虎和灰飞虱。③根据草地贪夜蛾虫情,本着“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用甲维盐+虱螨脲及时防治低龄幼虫,同时兼治虫卵。④在大喇叭开口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800 g,拌细沙4 kg左右,按照2 g/株于16:00后丢入心叶内,对钻心虫防治效果均较好。该方法同时也可兼治喇叭口期草地贪夜蛾。⑤抽穗及开花期要及时防治蚜虫。当有蚜株率达30%以上时,及时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⑥鼠害防治。授粉基本结束时用溴敌隆在田鼠出没处灭鼠1~2次,可有效控制鼠害,若不及时防治,进入灌浆期发现田鼠啃食鲜果穗再防治,效果较差,甚至无效。
注意喷药时连同地埂周边3 m草皮一起喷施,每一次喷施农药必须集中在2~3 d完成,实行集中联防,以提高防治效果。
6.2 间苗、定苗
在3叶1心期间苗定苗,每穴保留2株,旁邊有空缺的可留大小均匀的3株,不需补种和移苗。结合双亲性状,母本苗大小均匀一致,去大苗、小苗、杂苗、病苗、畸形苗,以防苗荒争肥,父本留根、茎、叶色泽相同的一、二类苗。定苗时用铲子挖出并翻土回填,杜绝用手拔断,不在玉米行内的苗要全部拔掉(包括田外)。
6.3 中耕、追肥、灌水
6.3.1 拔节肥
结合中耕松土除草,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35 kg/667 m2、尿素20 kg/667 m2。
6.3.2 穗肥
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施尿素25 kg/667 m2。应注意,拔节肥应开沟深施,防止烧根,肥料不可撒在玉米芯叶上,以防止烧伤植株。
6.3.3 及时灌水
根据田间土壤墒情及时灌水,确保制种田玉米各生育期(尤其是拔节期、抽雄期、授粉期等)不受旱,灌水时应速灌速排。
6.4 去杂、去劣
为了确保种子质量,从苗期开始到收获都要根据亲本的典型特征严格去杂。第1次,苗期结合幼苗长势、长相、叶型,叶鞘颜色等性状去杂,去掉畸形苗、弱苗、小苗、旺苗、白化苗及不在播种行的所有苗;第2次,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应根据双亲性状(如茎秆颜色、株型、叶片颜色等)去除与父母本性状不一致的所有植株;第3次,抽雄前要组织专业队,去掉株型不同、植株高大、叶肥色深的植株,清除制种田间母本的小苗、病苗。要特别注意,必须逐块、逐沟彻底去杂。
6.5 去雄
去雄采用摸苞带叶的方式,在母本雄穗即将抽出时,带1~2片叶提前拔除。去雄时应遵循及时、彻底、干净的原则,风雨无阻,拔除的雄穗不得乱扔乱放,要带出制种地300 m外或进行深埋处理,以免其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散发花粉影响种子质量。严禁母本散粉现象发生,检查过程中,若发现一株母本雄穗散粉,应砍除该株方圆5 m内已经吐丝的母本株;若单次检查发现母本田间散粉超过0.2%或累计超过0.3%,则全田报废;去雄期间,基地的去雄小组应配合技术人员及时巡逻检查,对边远田块和劳动力不足的农户要重点检查,必要时就组织机动帮扶小组协助落实。
6.6 人工辅助授粉(严禁采野粉)
在母本吐丝盛期,如遇连续阴雨、高温无风等不利于玉米授粉的天气,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10:00~15:00,用长竹竿晃动父本雄穗,可提高结实率,也可以采粉对距离父本行较远的母本进行人工授粉。方法是选择晴天中午用牛皮纸对折采父本花粉,按1︰1的比例掺入滑石粉混合均匀,倒入干燥的矿泉水瓶,用丝袜裹住瓶口,再用橡皮筋扎紧,授粉时将瓶口在母本花丝上方轻轻晃动,花粉从瓶口丝袜缝隙落在花丝上即可。为保证花粉活力及授粉结实效果,应边采边授,采集的花粉应在2 h内授完。
6.7 砍除父本
父本散粉结束后7 d要砍除田块所有父本,以便母本通风透光,保证养分供给,更好地灌浆后熟,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和商品性。
7 适时收获
在母本灌浆期间,应注意加强水分管理,此时的植株需要大量的水分以满足灌浆所需。待种子乳线消失黑层出现,籽粒含水量降至30%左右即可采收,采收后及时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