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广西布洛陀文化传承与旅游保护性开发研究

2020-06-27玉开权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互联网

摘    要:文化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和融合力,互联网为文化的交流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和手段。布洛陀文化为我国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2年开发建设敢壮山旅游景区,面临着一些传承与传播的困境,但在当下良好的环境下或许是机遇。因此,本文从研究如何保护与传承布洛陀文化出发,思考构建文化旅游品牌,运用共享共发展的互联互通思维打造布洛陀文化旅游产业,将布洛陀文化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本文探析如何创新“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播模式,使这一传统文化精髓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传承。

关键词:互联网;布洛陀文化;旅游品牌;保护传承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研究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广西布洛陀为壮族人文始祖,但经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布洛陀文化仍处在初期的发展阶段,虽然相关的文化旅游节日活动和文化景区已发展多年,但其文化产业未形成大规模,无法满足田阳县人民、壮学文化研究专家學者、旅游人士,周边省区和东盟国际等群体关于对“珠江人文始祖”和“瓯骆族裔朝圣”的人文体验和精神需求。本文研究“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法模式的创新途径,探析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实施路径,使布洛陀文化得到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二、问题的提出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和创造体现本区域民族生活特点的物质和精神产物的综合。布洛陀文化以“壮族祖先”的传说事迹为广西壮学文化的构成部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有关布洛陀文化的资料被整理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在布洛陀的发源地敢壮山开设了敢壮山风景区,当地政府利用当地布洛陀文化积极打造布洛陀旅游品牌。针对关于保护和传承布洛陀文化的研究,李忠认为:“在开发、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必须以保护为前提,没有保护的开发是掠夺性的、破坏性的开发”。黄润柏则认为:“开发布洛陀文化旅游资源,应与壮族特色文化互动,从创意旅游的视角推动当地文化的研究发展”。这些文章都对于布洛陀文化的保护方式和旅游品牌的构建等创新性传承都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但不足之处在于,如何运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以及传承仍是专家学者、管理和技术人员思考的一大问题。

当前敢壮山布洛陀风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布洛陀旅游节也在当地田阳县多次成功举办,但据调查和资料查询,笔者发现遗址旅游区中对故事传说、文献资料等文化遗产的宣传依然处于传统的宣传方式,旅游节也处于长期内容形式不变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很难满足当地人和外来游客的旅游观赏以及文化的认同感。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关于文物的挖掘保护技术与文化的宣传技术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新的发展,面临着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必须力求创新,构建新型“互联网+非遗旅游”模式,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深度研究壮族始祖文化的内涵。针对布洛陀文化保护与开发现状以及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实地调查与研究的方式,思考保护与传承的创新途径,探究如何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三、布洛陀文化体系简述

(一)布洛陀

根据创世经诗《布洛陀》记述,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布洛陀作为壮族人民心目中无所不能的智慧之神,同时也被传说为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人物形象在壮族的民间故事、寓言传说、文献古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布洛陀文化

布洛陀文化为壮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内容构成为壮语,壮族传统服饰、民间祭祀、民间故事,山歌等等。其文化体系从口传神话发展到史诗记录,后来为便于传唱和记忆,出现了诗歌体的布洛陀神话传说,逐渐发展成了今天的布洛陀史诗。布洛陀文化包括了布洛陀始祖文化、布洛陀神话文化、布洛陀宗教文化等等,代表着广西壮族文化的“始文化”和“母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三)布洛陀文化现存现状

由于受外来文化、网络流行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不得不改变传统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楼建筑具有了商业化、城市化,打破了原来乡间和睦交流的环境,使得民族文化向下一代传承的模式与中国发展的模式脱轨,使得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日渐缩小。布洛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如同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一样,面临着类似的尴尬环境。

四、布洛陀旅游品牌形象构建的机理研究

对于旅游品牌的开发,罗明义提出要重点发掘,开发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开发出个性鲜明,最具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简玉华也提出,成功的开发是品牌形成的前提,发展的方向则是景区间或地域间的协作以造就高品位和规模化的经营模式,最终形成体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树立鲜明的区域形象、造就强烈的旅游吸引的区域旅游主要支撑点,并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布洛陀文化在结合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下,已初步树立了文化品牌的形象。但品牌整体形象设计和旅游发展模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布洛陀品牌形象设定缺少统一性、民族性、独特性

文化旅游简称文旅,定义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行为过程;是旅游者了解异地的社会风俗、历史、宗教以及民族特色,体验自身与原著住地方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但在近几年文化旅游节中发现未统一的旅游节标志,2011年田阳县才设计了该旅游节标志以及文化遗址景区标志,但整体风格不统一,标志的设计、颜色也未能凸显出独特的文化形象。布洛陀的保护不是仅仅停留在景区文物的保护,而是在时代发展开发新的宣传模式,呼吁更多的人形成壮族文化保护与创新意识。

2.景区建设与管理方法尚待改进

民族文化品牌的构建往往需要优化旅游环境,营造宜人宜游的环境。目前敢壮山旅游景区的道路设施建设已基本建成,文化欢迎大门、上下山道路阶梯,祖公祠堂、布洛陀雕像、景区人工林绿化等等建设点已基本完工。但是,景区却缺少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大门周边环境以及举办庆典时出现混乱,景点建筑也无法很好的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同时,景区的管理方法是否科学,关系到文化旅游品牌能形成规模。布洛陀文化在传承中还面临着旅游品牌如何管理,以及探析如何增加资产投入,做布洛陀品牌形象的进一步推广。

五、布洛陀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举措

(一)构建新型“互联网+非遗旅游”模式

在当前旅游大爆发发展背景下,与文化创意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多文化遗址景区的发展营销模式。国家对文化旅游的管理逐渐有越来越高的文化要求,“布洛陀”文化是壮族文化的精髓,更加需要形成整体对外向大众传播。不同于过去传统的宣传模式,互联网宣传更加快速和平价,利用图文宣传、视频、多平台共享进行布洛陀景区的报道宣传,受众面更为广泛。第一,建立布洛陀文化的网上宣传平台,设计布洛陀文化网页,制作关于布洛陀来源的电子刊物。第二政府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与旅游运营方合作,政府的有关旅游部门依据所收集到的数据,形成旅游数据信息库,分析出游客的喜好、旅游采用的方式和对景区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也需要在信息时代下提高自身的文化观念,要对“布洛陀”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对文化产生认同感。因此,结合互联网技术宣传更高效,宣传成本更低。

(二)AR技术下的布洛陀文化数字化保护传承

所谓AR(增强现实虚拟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显示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AR技术的发展给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应用手段和技术,如AR基于的VR、全息投影等技术对布洛陀文化中的祭祀大典、《布洛陀经诗》、壁画等进行模拟,让体验用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目前百度公司已开发了百度百科AR博物馆体验,有望当地政府与百度公司合作开发布洛陀文化遗址,将实体布洛陀文化文物搬到网络上,通过音频讲解、实境模拟、立体展现等方式,让游客通过互联网身临其境的观赏珍贵文物。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应用AR相关APP的使用,会对布洛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的同时还能将其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将可以更好的体现壮族人民独特的民族风俗与生活习惯,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

(三)构建互联网下的布洛陀文化创意产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布洛陀文化的文化产业可简单概括为布洛陀文化旅游、出版、饮食产业。旅游产业往往以生产旅游文化产品来吸引游客,文化产品很多是小众爱好,拓展营销成为关键。互联网的出现,让分散的客户可以“人多势众”,连接了分散的、独特的消费群体。而人民群众在文化产品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消费的需求已从生存性向发展性升级。

本文以布洛陀文化创意产业举例。历年的布洛陀文化节没有看到文创产品的身影,旅游纪念品来自全国各地,无法体现出布洛陀特色。布洛陀文化为壮族文化的精髓,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对于文化产业内容的创新,一是多文化融合发展,利用布洛陀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与现代娱乐模式相结合,而互联网是连接各文化融合的纽带。如举行布洛陀服装设计大赛,可以依靠掌上APP推广发布征集,给大众提供更好布洛陀文化的创意设计并能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二是利用当地丰富的节日和旅游节,以节带游,开发四季节日品牌,做到节节有节。

(四)全域旅游理念推动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全域是一个概念,全域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模式在地方上落实的产物,全域旅游同样依托于互联网上信息整合的资源,以互联网的融合特性来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广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2017-2025)》目前出台,未来几年,广西将主打三大旅游主题品牌--壮乡风情、东盟风情,养生风情,强调出重点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域面聚集、多产融合、景乡一体的战略目标。全域旅游提倡发挥区域内“人”的优势。政府可主导培育布洛陀文化创意园,依托互联网旅游信息收集平台,主导文化产品的创作并举办一些网络比赛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目的是彰显文化的个性,融合壮族、布洛陀的历史与现实多种元素,通过差异化做大做深、做精做细。同时引导市场文化产品经营者参与产品研发 ,由市场来挖掘文化价值,由大家积极创作设计,以此吸引广大游客购买本地特色文化产品。只有增强了旅游区“人人都是主人翁”的意识,文化传承人才有信心,才会积极主动的保护和传承,才会更自觉与游客传播布洛陀文化内容,为游客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六、结语

人类文明是多元文明。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的环境中,创造了各自的文化。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国内文化受到外来潮流文化冲击,布洛陀文化由于自身區域的封闭性和不易开发,造成该文化无法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运用互联网技术,利用信息传播快,多产业融合的特点,来推动布洛陀文化回归大众视野,并加以创新传承。壮族布洛陀文化的发展要建立自身的文化品牌形象,在保留其中优秀的文化精华基础上,进行保护与宣传技术的更新,同时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以区域带动全县旅游经济的发展,才是最终继承和发扬布洛陀文化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忠.田阳壮族布洛陀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8:20-21

[2]黄柏润.创意旅游:布洛陀文化旅游开发的新路径[A].布洛陀3.文化学术研讨会,2011,(04).

[4]滕敏.广西田阳县布洛陀文化旅游开发站展望[J].文化艺术研究,2012,(33).

[5]罗明义,论云南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J].学术探索,1999、(2)

[6]简玉华,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广西民族研究,2005、(2)

[7]张鹏辉.“互联网+旅游”与“文化创意+旅游”在河南省旅游产业中的融合发展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34(8):29-30

[8]罗丹.广西田阳县布洛陀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4(21):8-9

[9]李斯颖.全域旅游视野下壮族乡村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J],社会科学家。2019.9(9)。11-13

作者简介:玉开权,男,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在读大三学生。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互联网
白族医药传承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维扫描技术的唐陵雕塑数字化保护研究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
《我的房你的房他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