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效度提升路径

2020-06-27张文佳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效度思政教育高校

摘    要: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范畴,思政教育的效度决定了高校的育人目标能否真正达成。本文以国内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的外部现状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效度不足成因的分析,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效度提升的应对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效度;路径

导言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让我国同域外的文化与思想交流变得频繁,并使得域外诸多思潮得以相继传入国内,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受到冲击与改变的情况之下,高校大学生所秉承的价值观及其思维范式均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如此便凸显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所在。作为高校而言,应当精心设计思政教育的效度提升路径,强化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共鸣感,以此来确保思政教育能够让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会在各类思潮的影响之下发生偏移。

一、国内高校思政教育面对的外部现状

(一)网络时代带来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西方社会普世价值所倡导的观念为高校大学生所熟知,诸如“自由、人权、博爱”等这些极具蛊惑性的字眼,易于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接受和推崇,而未能认识到这实则是西方国家藉由价值观输出的方式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动的攻击。同时,在当今的社会,网络技术与融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高校大学生可以更为便捷地从虚拟的网络空间当中获取信息资源,而且融媒体技术让社会公众可以提高参与度,由此使得以往的權威和专家的效用处于不断地弱化与消解之中,一些市场化运作的网络平台所承载的信息资源内容通常带有强烈的价值观导向,由此在当代高校大学生群体当中带来了各种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正面的,也包括负面的。

(二)商品经济带来的影响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社会公众的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均有了长足的改变和长进,同时公众的观念同以往相比也变得开放。不过凡事都存在两面性,在肯定商品经济给社会进步提供助力的同时,亦应当看到伴随着商品经济而来的还有诸多负面思想,诸如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犬儒主义等。受前述这些负面思想的影响,极易导致高校大学生迷失正确的价值观甚至出现价值观扭曲等一系列问题,如过分重视享乐、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等,这样亦导致高校思政教育的难度加大。

二、高校思政教育效度不足的成因

(一)思政教育授课模式问题

从目前国内高校思政教育的授课模式来看,多数授课教师依然遵循正统的授课方式,即严格遵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为学生进行授课,不过遗憾的是,在这种授课模式之下,高校思政课堂当中通常会呈现出这样的画面:授课教师满怀热情地向学生进行讲解,下面的学生则表现出虚与委蛇的听课态度。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在于授课教师向学生所讲解的内容同官方文件的内容高度一致,而且在实际讲授过程当中仅仅交待结论,却未能向学生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产生这个结论过程当中所蕴含的一切逻辑、推理和论证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最能够吸引其注意力的偏偏是高校思政课程授课教师省略掉的这部分内容。由此能够看出,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下,学生对于思政课堂的学习投入程度是十分有限的。

(二)思政课程授课教师的知识更新问题

但遗憾的是,相当一部分思政课程授课教师依然在知识更新层面抱残守缺,未能主动去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所熟稔的话语体系,从而导致教学当中难以同学生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沟通。尽管说授课教师使用学术语言或者教科书当中的标准用语进行知识讲解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教学当中出现纰漏与瑕疵,但同时也会让自己的课程给学生以不切实际之感,学生难以产生听讲、思考的兴趣。在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时,如若授课教师单纯从思政教育的角度为学生加以剖析和解读,则对于学生而言,说服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些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专业学科的知识方才能够得到全面的阐释,而相当一部分思政课程授课教师的知识视域过窄、知识更新速率不够,由此导致课堂的教学效度难以尽如人意。

(三)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从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体例安排来看,理论教学部分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较低,多数授课教师所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多是组织学生撰写社会调查实践报告,然而这种形式难以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学生多会敷衍了事,如此一来,不但未能依托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达成对教学内容的亲身体验,也未能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心信念以及行动指南,更会造成学生对于思政教育产生懈怠情绪,从而导致思政教育效度下行。

三、高校思政教育效度提升的应对策略

结合自身的思政课程授课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效度提升应当藉由下述几个方面加以实现:

(一)高校思政课程授课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模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思政课教师应当确保自身的知识讲解作为“生动、深入、具体”,要将思政课“讲明白、讲清楚”。在笔者看来,习总书记的论断科学地指出了当前国内部分思政课程授课教师存在的知识更新问题。“生动”,意味着思政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应当善于借助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微课课件、短视频等,通过这些工具和技术,让自己所任教的课堂在学生眼中变得生机勃勃,而不再如以往那般死气沉沉,让学生在这种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学习专注度。同时,“生动”亦要求思政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应当使用学生所熟悉的话语体系进行教学,而不是使用纯粹的理论性术语教学,如此方才可以让学生在听讲过程当中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而不会因为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过于书面化或专业化而产生距离感。“深入”,意味着思政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在带领学生分析问题时,能够由表及里的实现对问题的系统分析,并且能够给出独立的见解,使学生感到叹服。“具体”则意味着思政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善于通过文献、各类媒体获取有助于课程教学的各类信息资源,并将这些信息资源加工整合成能够用于教学的案例,当在教学当中讲解知识点时,便可以运用准备好的案例,这样将让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象化,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领会难度随之降低。除此之外,高校思政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充分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如应当从文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当中获取知识给养,以便能够在授课过程当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可以借助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给出令学生信服的答案。

(二)高校思政课程授课教师应当改进实践教学内容

考虑到以往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的情况,高校思政课程授课教师要积极实现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整,如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将实践教学内容简单等同于社会调查报告的做法,而是应当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即依托教学管理平台,设置实践教学模块,以此实现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动态管理。同时,授课教师亦应当结合大学生喜好观看快手以及抖音短视频的特点,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拍摄正能量情景短视频,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发布,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参与兴趣。

(三)推动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进程

当前,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于专业课程当中已经开展了一段时期,不过亦暴露出一定的不足,如思政教育内容导入生硬等。因此,专业课程教师应当积极同思政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以便设计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推动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建设的进程,让思政教育活动实现更多维度的覆盖。

参考文献:

[1] 李向东. 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创新[J]. 现代教育科学, 2018(7):54-59.

[2] 黄祥.微媒体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9(5):53-55.

[3] 朱美虹. 提升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12):153.

[4] 张元, 张学武, 金芙蓉. 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12):129-131.

[5]郑运旺, 唐若裴.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研究——以天津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 2017(02):5-8+13.

作者简介:张文佳(1988——),河北邯郸人,韶关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专业: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猜你喜欢

效度思政教育高校
校企融合背景下,思政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的效度探索
谈高效课堂下效度的提升策略
巧用模型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度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