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之于大学生就业的价值

2020-06-27张坤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就业思政教育价值

摘    要: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即在于为社会培养具备较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思政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将让高校大学生藉由系统的思政教育过程形成科学的就业观,从而确保大学生积极提升自身的素养、健全自身的人格,进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同现代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诉求相匹配。本文以影响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因素分析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对思政教育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价值阐释,探讨了高校依托思政教育推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施进路。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就业;价值

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内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怎样确保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现已成为高校亟需应对的现实问题。作为思政教育而言,其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亦能够让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科学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从而使其在离校步入社会之后,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去迎接和面对各种挑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节奏。

一、影响高校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一)自我意识过于突出,未能实现对自身的审慎评价

作为当代高校大学生而言,其绝大多数出身于独身子女家庭,由此使得其在性格方面表现出自我意识过于突出的特质,这种特质意味着其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当中均会将自身的利益考量置于首位。大学生在度过大学求学阶段之后,其便将要进入社会谋取求个人的发展与机遇,这便意味着大学生应当充分地了解社会,并在求职以及择业就业的过程当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自身做出理性、客观的评价,从而最终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不过现实情况却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未能实现对自身的审慎评价,在择业与就业的过程当中往往表现出自视甚高或者是好高骛远的态度,由此导致其同本应能够应聘成功的职位失之交臂。

(二)欠缺科学价值观引导

商品经济的大潮使得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亦受到不同程度地影响与冲击,由此使得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的过程当中往往过于重视薪资、报酬、待遇这些物质因素,而忽略了职位同样能够提供让其真正自我实现的契机,这便是因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未能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知,仅仅将其视为空洞的说教课,进而导致大学生因欠缺科学的价值观引导,造成其在择业以及就业的过程当中暴露出缺失长远发展眼光,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的现,最终影响到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思政教育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价值

从高校思政教育类课程的性质来看,其能够通过系统的思政知识传授,让大学生的心智得到开启、智识水平得到提升、思想更具深度、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得以形成,由此让大学生的个体化发展特质转化为就业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择业以及就业问题时可以做到理性的遴选与判断。现今,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让作为“后浪”的高校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个人发展可能性,随之而来的,便是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于人力资源遴选标准的日趋严格,这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其必须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方面均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此方才能够在步入社会择业与求职的过程当中占得先机。大学生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的达成与实现,依赖于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类课程,而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则需要依托思政教育得以实现。

(一)依托系统的思政教育活动,能够让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养成

作为用人单位而言,其十分看重所遴选的人力资源是否具备较为出众的职业素养,这同样是高校大学生在择业以及求职就业过程当中所不可获取的品质。基于确保学生充分就业并能够在未来的职场当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的考量,高校应当依托系统的思政教育活动,诸如思政课程教学、思政主题报告、社会实践调查等形式,使大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得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理想,并逐渐能够养成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摒弃诸如心高气傲、急功近利等自身不良性格特质,同时,在实现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以及情感态度有效改变的情况之下,逐渐引导其能够形成科学的个人发展观,亦能够使其清醒地洞见自身在择业以及就业阶段所将遇到的诸多困境。除此之外,高校大学生藉由系统地接受思政教育,能够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清晰的勾勒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对自身所面对的就业形势形成全面的认知,由此可以让其通过自身能力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对比,发现自身尚且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进而针对性地加以补足与提升,最终达到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

(二)依托系统的思政教育活动,能够让高校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大学生背负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如若其所背负的诸多压力未能得到有效地排遣和释放,则负面情绪将会引致其心理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近年来时常能够在媒体当中见到大学生因求职不顺不堪压力而自暴自弃甚至轻生的新闻,这便是因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所致。有鉴于此,依托系统的思政教育活动,让高校大学生在遭遇困境时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是钻牛角尖,并且习得心理疏导以及自我心理暗示的方法,从而帮助其更好地走出心理阴霾,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此一来,不管高校大学生在日后的择业、就业或者是职场乃至于生活当中遇到何种困难,其不会轻言放弃和退缩,而是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加以正视和面对困难,并寻求正确的解决之道。

(三)依托系统的思政教育活动,能够让高校大学生具备出色的软实力

2013年,习总书记在天津同高校毕业生座谈时曾经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在笔者看来,从高校大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来看,涵盖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学历、知识与技能等要素,而软实力则涵盖了情商、社交礼仪、习惯等要素。结合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当中以及职场当中的表现来看,习总书记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十分精准的,一名大学生即便具备了较为突出的硬实力,但在软实力方面较为欠缺,如不善与人进行充分地沟通、不具备良好的协作意识等,都将会影响到其职业生涯道路能走多远。高校依托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将使大学生的软实力得到提高,如让其能够意识到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重要性、遇到问题时能够换位思考等,这样便会藉由对高校大学生软实力的提升,为其将来的成功就业增添重要的砝码。

三、高校依托思政教育推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施进路

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为了真正能够让思政教育活动成为提升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的保障,因此,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教学实情,打破学科壁垒,构建思政教育与就业教育互融课程体系,如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校内专任思政教师教师试讲应聘的方式,遴选出优秀的思政课程任课教师以兼职教师的身份充实到校内创新创业学院教师队伍当中,并由这些教师承担就业课程当中的理论教学模块,诸如新时期的就业观、现代竞争观、科学的择业观、心理素质养成等内容。同时,在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当同大学生的就业实践活动做到有机匹配。通過这样的课程体系构筑方式,将真正达成素质教育的目的,并体现出创新教育的优势:(1)依托课程互融体系的构建,使高校大学生藉由思政教育理论模块当中的知识内容习得,对全球的经济发展态势形成全面且清醒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自身的择业、就业乃至自主创业形成明晰的洞见与科学的规划;(2)依托课程互融体系的构建,使高校大学生藉由思政教育当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获得就业实践契机,让其就业技能得到提升;(3)依托课程互融体系的构建,将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当中获得思维水平的锻炼与提升,进而可以让其在择业、就业时可以秉承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陈俊杰.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路径探讨[J]. 青春岁月,2019(19):86.

[2]李淑娟.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2):77-78,104.

[3] 张梦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9(5):121-122.

[4] 李荣利.师范类高等院校三类最困难就业大学生思想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J].学园,2018(2):24-25.

作者简介:张坤(1987—),湖北襄阳人,韶关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就业思政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