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文学基础,提高语文素养

2020-06-27陈小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0期
关键词:文学教育语文教育新课程理念

陈小琼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重视文学教育,对文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也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汉语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展现真、善、美的审美领域,为学生创造一种培养情感,完善人文的艺术环境。因此,在汉语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语境,品味语言,探索语言的深层含义,欣赏语言的意义,使文学作品成为语言教育的天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文学教育;语文教育;阅读教学

文学教育是汉语课程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有一个不容低估或取代的角色。所有有助于培养人们文学欣赏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活动;狭义的文学教育相当于文学教育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行为,学会生活,提高美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经历了起伏不定的发展。早在1984年,张志功先生就已经深刻理解了“轻文学与重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不足,认为有必要将文学教育纳入小学语文教育。20世纪90年代,随着学术界对人文精神的深入探讨,文学教育开始复苏。1998年,小学的汉语教学界开始就语言教育的去向进行了大讨论,指出了在语言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文学素养,理解,光环和创造力的培养,很多人提倡将文学教育纳入小学语文教育。2003年汉语课程标准针对这些问题作出了重大改动,进一步完善了对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規定,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看出,运用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中国课程改革的重要改革方向。在实施文学教育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引导小学生形成动态的阅读体系,是构建科学文学教育新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文学教育的特点

1.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性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本叙事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目标。同时,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建立健全和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学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汉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获得思维能力和思想的拓展,它将使学生在学习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为后期进入社会奠定重要基础。

2.文学教育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

首先,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语言教学,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其教育与语言教学紧密相连,相得益彰。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文学教育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广泛而深刻的语言艺术。文学发展的发展与语言文学的兴衰密切相关,对汉语的建构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文学作品中,只有精致、美丽、含蓄和多彩的语言,才足以吸引读者欣赏和共鸣。因此,加强汉语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学生学习语言,提高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其次,对于文学而言,文学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认知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人类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过程,其内容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先进历史。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不仅是为了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文学知识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过程。文学作品所体现的先进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全面发展。

此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并且由于文学作品的审美特点,实施文学教育成为发展中国美育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审美教育陶冶了美的情操,发掘了隐藏的潜能,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人格的和谐与完美发展。可以看出,文学教育可以在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能力。

二、提高文学教育的重要性

文学教育是改革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文学教育是作为当前国际教育的一大趋势,在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中都受到了重视,因为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尤其是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塑造思维方式,提升审美情趣和品格修养等方面,以及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奠基的作用远超其他学科。如何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让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作用,已成为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国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加强文学教育,有助于小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成长,并良多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文化,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文学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欣赏文学作品是读者的感知、想象、经验、理解和评价的创造性活动,以获得精神愉悦和享受,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开辟生活、自然、社会的理解世界,展现真、善、美的审美领域。文学是历史的深刻反映,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它能体现出人们对于世界,宇宙形象和幻想世界的反映可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情感、个性和个性。由于其深刻而迷人的情感内涵,它在塑造学生健全的思想,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生活选择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学教育应该向学生展开理解生活,自然和社会的新天地,展现真理,善良和对于美的欣赏的审美领域,营造有利于培养情感和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文学作品的”教“陷入了公式化的泥潭,老师习惯于向学生们传授一些模式化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紧紧是解释作者的背景和一些基本的常识,以及中心内容,主题,结构形式,情境与场景的关系等等,甚至用公式去套。如,“本文通过……叙述(描写、塑造)……表达(提示、表现、抒发、赞美、批判)……”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内容不能被使用(这些常识和技术内容是阅读,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手段)。相反,这些严格的表述和严格的内容不应取代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释。不应该教导学生“认识”,因为这些不是文学教育的更深层次。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由学生“内化”,而不是由老师强加外界影响,从而扭曲了学生本身的看法,或者令学生不会自我表达自身想法。

在新课程理念改革的指导下,文学教育在进一步为学生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文学欣赏水平的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将会增加。长期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将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文学思想,文学知识和文学能力水平。同时,通过作品的文学教育,学生将展现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启蒙。感染的美感和美化的美感也使学校逐步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追求兴趣之美,创造美好生活。在净化思想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长,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文学作品的情感影响和文学体验。

三、提高文学教育的可行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身心特征比过去更早成熟。在许多方面,需要教师指导,教育和良好的环境。青春期是生命中一段纯洁美好,同时对外界充满着探索欲望和向往的特殊阶段,是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的时期。

长期以来,我們的语言教育与叙述,解释和论证中语言的使用是分开的。事实上,学生可以在文学发布的空间中充分理解,掌握和使用这些词汇。汉语是最具文学性的语言,优秀文学的语言是美丽而愉快的。远至“诗经”“离骚”、先秦文学、唐诗、明清诗歌,着名它们都代表了语言和艺术的巅峰,值得尝试弄清楚如何使用它。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对于解释性文章,散文和叙事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事实上,历史上有许多用文学语言写成的优秀应用文章,如,“十二郎的牺牲”和“太宗十思想”等。在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美丽的文学观念,体验巧妙的意境。掌握精湛的写作技巧和生动的语言形象,欣赏语言艺术之美。因此,在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不应提前建立明确的框架。相反,它应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想象和重塑的空间,以促进学生的优势和个性的发展。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握文学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文学内容,形成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实现个体发展的空间。在学生的情感启迪和审美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科,培养学生的个性,放手自己,让学生实现个性化,自由发展。

四、提高文学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要把文学教育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来,让学生掌握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和雄辩的口才外,还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文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教学应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

老师与学生都应参与到文学阅读教学中去,让其成为一种双向活动。阅读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相互协调,双向沟通。教师应注重民主教学,使学生既能主动参与教学,又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归属感”。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敢于质疑的勇气。

2.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性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文学素养,阅读是一个具有增加难度梯度的能力系统。这包括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理解,文本中核心信息的提取和整合,以及准确分析和总结文章内容和表达的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认读与解读两个方面。若是文学作品,还要学会进行鉴赏和评价。梯度教学设计允许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都能获得对于解决问题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令到学生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3.注重培养三种阅读能力的培养

注重判断力的培养。判断是指读者理解事物本质和澄清概念的能力。您可以使用文本中的判断语句或限制和修饰符进行训练。注重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和综合能力是人类的基本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分解事物的个体特征或个体方面的能力。综合能力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分析特征的能力,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发展应相辅相成。

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是指从一件事物的印象和想法到另一件事物的印象和想法进行思考的能力。联想能力可以最大化有形词的意义空间,更加准确合理地理解文学作品。

总而言之,与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传统文学教育理念不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过分依赖教师,学习变得被动,而新课程理念则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在汉语教学中,文学教育不仅需要教授给学生语言和文学知识的理论和技巧,让学生能够进行清晰的自我表达和艺术的传达个人生活外,还有必要承担洗礼和净化学生灵魂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关于语文教育性质观的反思[J].语文学习,1995(6).

[2]刘跃夫.定格式分析不利于鉴赏能力的提高[J].语文教学通讯,2000(5).

[3]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刘坎龙.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质体系构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1).

[5]郭惠宇.文学教学呼唤教师的文学素养[J].小学语文教学,2005(2).

[6]范玉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学教育的思考[M].现代语文,2004.

猜你喜欢

文学教育语文教育新课程理念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文学教育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