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怡,林泉之乐
2020-06-27周恒莘周开发
周恒莘 周开发
摘 要:园林是指特定培养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散发着神秘的东方魅力,融合了建筑、音乐、绘画、戏曲、诗词歌赋等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四个自信”中最重要的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文化价值不可估量,现代设计不论如何都不能与之剥离。其中,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在受了地域文化、人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有异也有同,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从始至终中贯穿其中,并相互影响。本文就南北方园林中的建筑布局、色彩语言、诗情画意等阐述其所包含中国传统美学。
关键词:南北方园林;古典园林;中国传统美学
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王国维把美学理论从西方引入中国,他把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在学习西方的美学过程中,我国美学家没有把西方的理论照搬,而是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与传统,与西方的“人主宰一切”“天人分离”“以自我为中心”哲学思想不同的是,中国传统美学向世人传达了自然主义、隐逸、气、天人合一等具有传统特色的美学思想,享受山水之怡,林泉之乐,与自然合二为一。中国传统美学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南北方古典园林展示的中国传统美学。
一、建筑布局
北方园林中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皇家园林中又以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圆明园等为代表。皇家园林的空间特征是一种扩散的、开放的,大多是园中园和园中院,与南方私家园林不同的是,北方皇家园林整体布局尺度大,园内建筑体量大,善用借景的手法将园外的山水景色引入园中,与园外空间进行对话,拉近距离,如颐和园西面的玉泉山,北海东面的景山。北方皇家园林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一种君权至上,整体布局严整规则,讲究对称的秩序,表现出强烈的崇高严肃的美感,造园风格沿袭宫殿的建筑风格,通过中轴线向两侧展开。颐和园整体分为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万寿山部分就遵循这种对称的原则(图1),从北宫门进入,以松堂、须弥灵境址、四大部洲作为中轴线展开。中四大部洲是根据佛教中的观念建造的,代表人间的四个天下,一是东胜神洲,二是南瞻部洲,三是西牛贺洲,四是北俱芦洲,其思想是“以小见大”,用意象代替具象的手法,把天下装到这方寸之地,。从万寿山的南侧向北看,以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为中轴线,两侧分布清华轩、介寿堂、五方阁和转轮藏。
江南私家园林中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沧浪亭、狮子园、拙政园、留园为江南四大名园。从平面图可以清晰看出与北方皇家园林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江南园林因多建于市井之中,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少,颐和园总面积达290公顷,而拙政园仅有5.2公顷,布局小巧精致,与江南的水乡风光,温柔恬淡融为一体,沈复曾说;“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追求山水意境能在一方天地之中开阖,试图在咫尺之间再造乾坤,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拙政园的平面图清晰可见(图2),没有中轴线的控制,建筑景点分布无特定规则,其中路线百回曲折,蜿蜒幽深,有多空间、多变化、多序列的特点,很难找到一条明确的主路线,运用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的表现手法形成空间的对比,延伸与渗透,通过路线的安排,建筑的布局,花窗、月门、连廊等元素营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氛围。北方皇家园林也收到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影响,将其布局运用到其中,如圆明园中的狮子林借鉴苏州的狮子林,颐和园中谐趣园借鉴寄畅园。
从建筑布局上可以看出,虽然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园林在园内排布上遵循的原则不一样,但是创作思想都是遵循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天人合一”,运用写意的手法,展现出“以小见大”“壶中天地”“须弥芥子”的自然观,真正将山水意境与人文空间结合起来。
二、色彩语言
色彩在美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一种富有生命的艺术语言,暗示着、传达着、诉说着一些美学思想,给人不同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感受,美学是研究人的感性经验,是相对于情感认识的一门学科,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是,中国传统哲学是一种生命的哲学,把宇宙与人视为一体,同为生命,人的思想融入宇宙万物中,舒展自己的性灵。园林中的色彩体系完全与美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受造园者、园主人的影响,北方皇家园林因属帝王,要表达出皇权至上,富贵尊荣,气势恢宏的意境,色彩浓重艳丽,向世人传达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与宫殿、神坛、皇家寺庙的建筑色彩一致,大量使用了明度与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作为基色,朱红、明黄为主,朱红在古代为正色,是皇帝御批的颜色,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可见朱红色只有官宦和富贵人家才可以应用,中国封建朝代自宋代之后,明黄为皇帝的专用色,黄色象征着黄金、财富,是“以黄为贵”,皇家通过色彩美学来展示自己的王权富贵,庄严肃穆,区分等级体系,并在建筑上施以彩画装点,不仅对建筑起到保护的作用,而且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图3)。
与北方皇家园林大相径庭,江南园林色彩素淡,颜色饱和度低,其色彩构成由两大部分组成,建筑的青瓦白墙和景观植物的苍翠欲滴,因受到气候因素、人文思想的影响,江南园林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这样的美学思想既符合了主人恬淡闲静的思想,也与江南水乡风光融为一体。建筑中的青色、白色均为建筑材料本身自带的颜色,从中国风水学理论来看,经常根据五行所代表的的物质来选用相生的颜色,回避相克的颜色,苏州园林中的门、窗、柱均用红褐色,原因在于中国传统建筑中这些房屋构件是木作,与之相生的是火与水,分别对应的颜色是红与黑,同时刷上这种用牛血与生漆制作而成的油漆也可防止虫蛀腐烂。(图4、图5)园内的太湖石颜色也多为灰色,最能体现“皱、漏、透、瘦”之美,重峦叠嶂,姿态万千。虽然建筑、山石颜色淡雅,但是植物的存在与其相辅相成,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如拙政园中“荷风四面亭”“十八曼陀罗花馆”,常绿植物、落叶植物与开花植物均能在各个时节用自身的颜色装点空间。南北方园林的色彩美学均想通过色彩來表达某种意境氛围,或恬淡舒雅,或富丽堂皇,色彩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在中国传统美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诗情画意
中国传统美学中极重诗性,带有飘逸洒脱的不羁,不论中国画或是中国诗,皆讲究一个“气”字,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的绘画六法中就有“气韵生动”,行诗作画都体现这个“气”,中国美学特别注重字句、笔画的流动感,读之赏之有无限意境,无限遐想,“风流”二字谓风韵美好动人,洒脱放逸,描述文学作品超逸佳妙,便为上乘的中国之美。中国古典園林将诗情画意一词表现地淋漓尽致,既有诗中之情,又含画中之意,园主人也多有一定的文学造诣,北海有着“仙山琼阁”之称,充满着浓重的幻想意境色彩,沧浪亭中有楹联“明月清风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从各园林中景点、建筑命名可以看出诗情贯穿其中,颐和园中谐趣园自成园中之园,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沧浪亭中仰止亭取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拙政园中与谁同坐轩,源自苏东坡有词曰“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因此,碑碣联额在园林的装饰中必不可少,不仅对整个园内风景建筑起到了美化作用,而且增添了一份诗意,帮助观者领悟这其中的意境,(图6)《红楼梦》中贾政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说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由此可见,诗情在整个造园手法,园林造景,乃至中国传统美学中作用至关重要。古往今来,字画不分家,宋代赵孟頫提出“书画同源”更强调了书画结合的重要,,中国画中多山水景色、花草风情的描绘,更彰显出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在造园中常通过留白、借景、添景、漏景等手法把中国画的画意融入其中,(图7)扬州个园以叠石最为著名,通过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四种叠成四季形色的假山,将山水画理与造园手法融为一体,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入睡”的诗情画意,苏州狮子林中暗香疏影楼取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诗情转化为画意,园林中通过题字、建筑小品与植物的季相形成一幅幅字画结合的画面,诗人可从园林景色中行文,画师可把景色引入画中,造园手法亦可以诗情画意的平面之美转化为空间艺术,相辅相成。
四、结语
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风采尽不相同,中国园林作为一门融合了建筑、音乐、绘画、戏曲、诗词歌赋等学科的艺术,极大地反映了:“天人合一”,“自然主义”,“理想之美”,这三点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美学,我们崇尚自然,重视流动的美感,这种“美”是感性的美,是物我合一的境界,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吾与子之所共适。
参考文献:
[1]说园(典藏版)[M].陈从周.同济大学出版社,2017年
[2]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彭一刚.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3]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赵世伟,张佐双.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2001年.
[4]浅谈颐和园官式苏式彩画的色彩设计[J].白静.古建园林技术,2013,(1):41-43
[5]“天人合一”思想孕育下的“生生美学”——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态美学[J].邓洁宁.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120-122
[6]古“韵”与今“生”——中国园林空间营造美学在现代主义潮流下的契合与重构[J].黄小芮.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2):88-90
作者简介:周恒莘,男,1996年10月,民族:汉,江苏徐州人,硕士学位,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