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文化意识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2020-06-27孙冠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语篇跨文化意识

孙冠华

语言与文化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涵盖的内容极为丰富,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给出过定义,“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

语言属于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传播媒介。因为有了语言,我们得以学习异国文化,开阔眼界;因为有了语言,我们的本国文化得以传播。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所以相较于其他学科,英语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它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基础和诸多可能性。而文化意识就是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我们的英语课堂注重英語语篇阅读的教学,对于高中生而言,课文和其他阅读材料就是一种很好的媒介,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便在进行着一种跨文化交际。语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主要部分,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模块,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一)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直以来,英语学科教学中都存在着重词汇、语法教学,轻文化教学这个问题,人们把英语当作一门技术、一种工具来传授,重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然而,王佐良在1984年第一期的《翻译通讯》中就提到,“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英语可以作为我们学习交流的一种工具,但早已超越了作为工具的存在意义。

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二)适应高考英语的考查趋势

近几年来,高考英语语篇阅读内容对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语篇内容侧重外国文化及前沿新知。笔者研究发现2019年天津两次高考阅读材料出自国外媒体网站及报刊杂志的居多,内容覆盖面广,涉及自然、社会、人文等多个领域。之所以学生在高考阅读中有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因为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包括词汇障碍、语法障碍、思维逻辑障碍,还有文化障碍。文化障碍是跨文化阅读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足以引起英语教师们的注意。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体现

《课程标准》将文化知识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及相关的发明与创造;精神方面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等。学习文化知识是培养文化意识的前提。新教材遵循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设计原则,内容涉及高中生活、语言学习、家庭生活、饮食文化、职业倾向、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学生需要获得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作铺垫。

三、文化意识视角下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所以我们可以把阅读课作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阵地。如何使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上下功夫。

(一)创新课文阅读教学,引起学生的文化关注

学生日常徜徉在词汇和语法的海洋中,而文化知识似乎引领学生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文化知识的引入也像是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现在的教材注重主题语境教学,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课程内容六部分之一,所有语言学习活动都应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新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个中心主题,这就为渗透文化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阅读课的课堂活动也应围绕着主题语境展开。课前导入的设计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的讨论交流也是阅读课的一个核心环节,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仅是文化知识层面,还有情感态度这一层面,教师可利用课堂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感悟中外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丰富课外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

在文化内容方面,教材仅仅提供事实性信息,涉及一些中西文化知识。当今社会,学生知识获得的渠道多,教材中文化知识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可读性,但还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基于教材的主题延伸选择阅读材料,使其贴近学生生活。

考虑到阅读材料的时效性,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新闻报刊素材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BBC、CNN、VOA作为高中生的课上听力训练素材是很有困难的,但将新闻内容当作阅读训练素材是可以做到的,学生可以直接正面接触到很地道的英语语言,了解相关文化,类似的还有Chinadaily,都具有时效性。《21世纪学生英文报》是专门为中学生打造的阅读报刊,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课外阅读材料的丰富在增长见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使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一个良性发展中得以提高。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信息千姿百态。高中生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思想侵蚀。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学会辨别文化的质量,吸取真正的优秀文化。

课程标准确定文化意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意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平衡,利用好阅读教学这个良好的平台,通过更加多样的阅读教学形式让学生的文化意识得以培养。

猜你喜欢

语篇跨文化意识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