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
2020-06-27芦伟娜
芦伟娜
一、教材分析
《宇宙的另一边》写的是“我”对宇宙的另一边的想象,塑造了一个童真、想象力大胆、丰富、有趣的孩子形象。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篇课文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等。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吁”等生字;会写“淌、秘”等生字;会写“星空、流淌”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眼中的宇宙的另一边的秘密,并能发挥想象说一说宇宙的另一边还有什么秘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想象的乐趣。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宇宙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自己所认识的宇宙吗?
生:神奇的……
生:有光的、蓝色的……
(一)欣赏图片
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
(二)了解宇宙
同学们,那什么是宇宙呢?(课件出示)
(三)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陈诗哥。(课件播放)
(四)我会认
(课件播放)
(五)我会写
详细出示每个生字,请同学们来组词,并用相关词语
造句,并强调易错生字。
(六)多音字
请同学们来说出下列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
倒、空、背等。
(七)初读课文
师: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场景?
生:趴在窗台上、早上出门时、上课了、下课了四个场景。
第二课时
(一)深入探究
1、 读课文第一到五自然段,思考:
⑴ “我”知道一个什么秘密?
⑵宇宙的这一边与那一边有什么不同?
生:在很远很远的地方,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那里有一座一样的城市,有一条一样的街道,街角处有栋一样的房子,房子里有个一样的孩子。
生:在宇宙的另一边,一切和这里相反,当“我”拿出作业时,另一个我在放回作业本;当“我”爬楼梯时,另一个“我”在下楼梯;宇宙这一边是在冬天下雪,宇宙的另一边是在夏天下雪;宇宙的这一边太阳是从东边升起,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西边升起;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没有生命,宇宙的另一边石头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走;
(3)读课文第三段
思考:这段话有几个问号?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生:四个。问号构成了排比,写出了“我”对于四个场景中的另一个自己的疑问,增强了疑问的语气。
(4)读课文第四到五段
思考:发挥想象力,宇宙的另一边还可能是什么样的?
生:老师上课在游戏中完成,既有趣又学会了知识……
2、 读课文第六段
思考:宇宙这一边的我与另一边的我有什么不同?从上述的想象中,我们发现“我”是如何想象的?
生:早上出门的方向不同。“我”是反着想的。
另一个“我”还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我”有何不同?
生:“我”男生;
生:人是倒立身体行走的;
……
3、 读课文第七到十一段
⑴思考:宇宙这边的课堂与另一边的课堂有什么不同?
生:数学课的乘法和加法是有趣的。
生:宇宙这边上的是语文课,宇宙的另一边上的是数学课。
生:数学课的加法是,大地万物+一场大雪=一片茫茫;
大地植物+一场大雪=无数孩子的节日
数学课的乘法是,早春二月×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春风又绿江南岸=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⑵读第七段
思考:划线句子对下文的作用是什么?
生:引起下文。
⑶读第八段
思考: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我想上的数学课时什么样的?
生:灵活、有趣的。
⑷读第九段
思考:“我”用乘法描述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生:春天(江南)。
⑸拓展
思考:数学課的减法和除法是什么样的呢?
生:……
⑹读第十到十一段
思考:通过我的想象,我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习作中想象的重要性。
(7)如果想画一幅画该如何画呢?
生:……
4、读十二段
思考:①为什么下课了,大家都围着“我”?
②“我”为什么还想去拜访另一个“我”?
生:小孩子的好奇心较强;“我”对宇宙另一边的浓厚兴趣。
(二)拓展
1、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童真、想象力大胆、丰富、有趣的孩子。
2、思考: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们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
生:河水向西流;
生:雪是黑色的;
生:白天出现的是月亮,晚上出现的是星星……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