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他
2020-06-27梁素娟
梁素娟
特殊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个班或多或少总有一些让人很操心的“特殊生”。他们的特点是学习懒散、好动贪玩,经常会犯点小错,有时可能会让老师很头痛。作为班主任,做好这些特殊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作。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为了做好每一个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我总结出如下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保护自尊心,从爱出发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上进不可缺少的动力,作为教师决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心理学表明:特殊生的自尊心比优等生更强烈,他们渴望平等和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因此教师要平等地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特殊学生,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用爱心融化特殊学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向原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情况,既了解优等生,还详细地了解特殊学生的情况。对于特殊生,我会时刻关注他们,理解尊重他们,爱护包容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这两年,我都是接教梁艳凡老师的班,我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梁老师工作细心,教学能力强,说话声音甜美,在学生中的威信很高!她经验丰富,管理班级的能力非常强,上课气氛活跃,整班孩子都喜欢上她的课。家长把孩子交给梁老师都很放心。虽然我的压力很大,但是学校的安排我必须服从。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那五十多双眼睛里传递着好奇、信任与敬佩。一开始很认真听我讲,可是慢慢地,我发现五六个同学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上课时有的挤眉弄眼,有的指手划脚,做起了小动作,有的干脆在开小会议。对此,我并没有火冒三丈,反而努力寻找认真听我讲的同学,还不时地表扬他们,好不容易第一节课下课了,我把先前准备好的小礼物棒棒糖拿出来,对同学们说:我这里有很多小礼物,是奖给刚才上课认真听讲的同学的。这时那几个小捣蛋马上低下头,不敢吱声,后来我也把小礼物塞到他们的手心,他们看看我,又看看小礼物,眼睛湿润了,仿佛意识到自己错了。虽然这是一根小小的棒棒糖,但这些小捣蛋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此后我见孩子们这么喜欢小礼物,就每人设立一个积分本,对上课认真、书写工整、好人好事、有礼貌、讲卫生等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奖励一个大拇指,每月小结时凡是奖有大拇指的同学都能领到老师的神秘礼物。自从设立这项活动后,那些特殊学生的纪律加强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很快我与他们建立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我就是这样用爱心去和特殊生交朋友,用爱心架起一道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
二、挖掘“闪光点”,建立自信
并不是所有的特殊生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差,教师在做转化工作的过程中,要精心观察,善于研究,找出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来加以鼓励,采取多种措施,多表扬,少批评,使他们的每一点成绩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去年,我班上有个叫陈裕权的男孩,他记忆力超差,各科成绩都不及格,经常拖班里的后腿,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很内向。我经常与他谈话,孩子紧张到讲话都打结,眼睛也不敢直视老师。无意中,在去年的“六一”游园活动中,我发现他是一位“麦皇”,唱起歌来很自然,一点都不害怕。针对其对音乐的爱好,我即时在同学面前夸奖他,还说下次请他代表我们班参加卡拉ok 大赛,孩子开心地跳起来。平时我还经常创设机会在同学面前表扬他写字工整,表扬他有礼貌,见到老师打招呼。从此他变得很有自信,与同学相处很融洽,能主动与我交流,有时还塞给我一把糖果、一盒牛奶。在期末调研测试中居然三门主课都及格了,语文还考个78分。
三、激发上进心,正面诱导
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特殊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他们的是非观念,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
四、转化特殊生,创设机会
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时,要让这些特殊生参与进来,不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让他们休息,应该让他们融入到集体中去,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这种方式的关键是要让“特殊生”感觉自己也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激发他们为班级争光的信心。记得上学期学校举行校运会,在选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从孩子的表情,看得出他们都想参加比赛。幸亏我们举行的是趣味运动会,参赛的人数比较多,后来我干脆让全体学生参加,孩子们兴奋不已、信心十足。雖然这次运动会总分倒数第一,但孩子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激发了他们为班级争光的信心,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是值得的。又如上学期刚开学,为了锻炼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我们班举办了趣味横生的故事会,全班同学轮流上台讲故事,讲得好的同学被评为故事大王,还有礼物奖,孩子们很开心。其中吴晋懿同学得了一等奖,奖给他一支萝卜笔。第二天孩子他妈就来电了,感谢我奖给他孩子一支神笔,孩子拥有这只神笔之后,做什么事都快了,做作业快了,吃饭快了,连睡觉也早了。我就是这样为孩子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转变的动力和信心。
五、转化特殊生,家校合力
坚持严格要求的原则,让家长参与管理。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保证教师意愿成为现实的前提,家庭教育则是巩固学校转化效果的保证。任何一个特殊生的转化教育都离不开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因此对待特殊生,我们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动态,使双方共同努力,促进特殊生的转化。
总之,特殊学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中,只要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满腔热情地努力,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循序渐进,巧妙疏导,采取妥善的方法,经常关心教育他们从小事做起,从今日做起,今日含苞待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