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的启发式教学法
2020-06-27雷记良
雷记良
不少物理教师,都想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让自己的学生在欢跃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要点,学到本领------然而有部分教师却“启而不发,发而无效”,缺乏激情。追本溯源:对启发式教学的要点知之夫浅或取之不当。
通过一些教育实践活动,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可总括发如下三大点:
一、善于提问,激发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倘若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如何使学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目的?面对这一系例的启发式教学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善于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提问不是纯粹的教师提问,学生应答,而且讲究的是一些提问艺术,采用多种方式以引导学生迎刃而解。这例如:一般疑问、选择疑问以及反问等方式。当然,提问首要依据是物理教材中的内容,这一点提示教师不能自行所欲,要参照教材,灵活多用。否则会来个画蛇添足,最后事倍功半。那么如何达到功倍的效果呢?
第一,灵活应用提问词,如“怎么样”“能否”“好不好”——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力,调节学生思维,也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如从下列讲话中获取艺术知识:
A师问:“为什么水从高处住低处流呢”
B师问:“水从高处往低处怎么样(流的)?那水能否由低处往高处自行流动呢?为什么?
上述两位教师就同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运用不同的疑词,两者相比之下,B师提效果比A师好。因为B师第一句运用了“怎么样?“来展开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另外后句运用了选择疑问句,语气婉转,较亲切,从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提问要有针对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何处提问,何时提问及提问什么、向谁提问等等。在导入新课环节,所提问的内容往往是与新知识相关的,与生活有联系的、学生感兴趣的。在新课传授中,那些容易混淆的内容也应列入提问的范畴,诸如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或”字与“和”字能否互用?光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能否这样表达: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目的是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练习巩固中,涉及较简单的问题,将提问机会留给基础差的学生,层层引导,让这部分学生能准确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重获成功感,激发学习的热情,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旦保持下去,就会使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足以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忍受各种挫折
二、联系实际,启发思考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思考不能凭空想象,脱离现实,要联系实际。
物理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都是错综复杂 ,所指思考要联系实际是指要联系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易接受的。正因如此,学生才胸有成竹,爱之所思,好之所获,倘若局从理论上,易使学生感到学习上的吃力,严重阻碍学生思维能力上的培养和提高,也使启发式教学失其所具有的功能。为此,要求物理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物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学会收集物理知识在的应用,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事物感知、识记及应用。例如,下列是本人对六种物态变化事例收集与统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统计(供参考)
★★★常见的熔化事例:(吸热)
⑴夏天吃冰棒凉快 ⑵往冰棒加棉被 ⑶用冰块保鲜鱼
⑷用冰块缚伤 ⑸往雪山撒炭粉,叫雪山献水
⑹下雪不冷,化雪冷; ⑺夏天,动物园熊猫住所放冰块;
⑻冶炼铁矿; ⑼在马路上撒盐除冰层;
⑽火箭头上涂上特殊材料防止摩擦生热而烧毁
⑾用冰刀滑冰
⑿雪花变成水滴。
★★★常见凝固事例:(放热)
⑴水结冰; ⑵铁水铸成零件; ⑶雹的形成
⑷北方冬天常往地窖放几桶水
⑸吃冰棒有粘舌的感觉;
⑹冬天摸室外的铁有粘手的感觉
⑺冬天,汽车水箱加酒精
⑻冬天食用油凝结成团
⑼用石膏护理受伤面部
★★★常见汽化事例有:(吸热)
⑴为病人身上擦酒精; ⑵夏天扇扇子凉快;
⑶渴开水吹气; ⑷夏天往地洒水凉快
⑸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示数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不变;
⑹磨刀过程中加水很锋利; ⑺油多的菜不易冷
⑻酒精瓶加盖,防止蒸发; ⑼果树下铺薄膜;
⑽夏天抹汗水凉快; ⑾冬天花草不多浇水
⑿扬汤止沸,釜底抽薪; ⒀冬天植树裁技缠稻草
⒁高压锅是增大气压增大沸点 ⒂用纸锅烧水;
⒃补锡铁锅能烧水
⒄制糖减小气压减小沸点防焦
⒅根据沸点不同,分解石油提取汽油、柴油;
⒆高空煮不熟鸡蛋; ⒇狗伸长舌头喘气散热;
(21)电吹风筒 (22)厕所干手器
(23)下雨前闷热 (24)拿起刚煮熟鸡蛋先不烫手后烫手
三、注重表达,引人入胜
在众多学生心目中,老师就是一面镜子,一位口才大师;确切讲就是仁师,演师。“演”即涉及教师的表达,尤其是语言表达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语调要时高时低,抑扬顿挫。心理研究表明,平仄无调的声音使人感到平素无味,伤脑耗精,消极地说:难以深入实际,学如不学,听如不听。相反,语调有起有伏,容易使学生精神抖擞。例如讲焦耳定律中,电流二次方应该大声,突出关键地方。
第二,表达要幽默生动,曾经有位大师说过:生动的语言耐人寻味无穷,牢记在心。诸如英汉互用、网络语言等.再如,用多媒体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中,在赶马时,老师可以学马叫,也可以扮演不同角色授课,通过不同音色激发学生听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覺。
第三,用词要准确无误。由于传授中的物理知识具有科学性,不能用相近的词来表达一些规律,为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提问方式和学习习惯。
综上述三大点,是本人在开展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真实感触,供大家学习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