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合村并居现状与发展趋势

2020-06-27田明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9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现状问题乡村振兴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深刻把握我国国情、农情基础上,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关键词:合村并居;乡村振兴;三农问题;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1  引言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这一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七大战略之一写入党章。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无疑凸显了“三农”工作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反映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中国国情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后,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1]。合村并居作为推进城镇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我国各地区得到了大力推行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也逐渐趋于成熟。

2  “合村并居”意义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的发展趋势。乡村衰微,面对新形势,提出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发展模式,而合村并居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使用土地的制度,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通过使农民集中居住节省宅基地,村庄呈现自然村内部聚集居住、自然村间分散的聚落形态,通过合村并居节省土地,既符合国家关于保护耕地的政策主张,也利于地方政府推行“增减挂钩”的土地政策,更有利于村社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合村并居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村庄大重组和大村庄制,也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过程,这一变革的过程涉及到社会结构、居住形态、组织管理、就业保障、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大村庄制是农村发展的一个并经趋势,但是,也有一些学者把合村并居农民“被上楼”,以及由此造成的大量“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农民,看作是直接影响国家社会稳定的大问题[2]。

3  “合村并居”现实需求

合村并居是对传统农村聚居形式的诱发性改革,合村只是手段,并举才是目的,单单合村并不能产生规模效应,通过并居,区域内人口密度达到一定程度,现代社会的一些便利才能进入农村居民家庭和日常生活。对村民来说,改变聚居形态,固然有所不适应,但是改变若是朝着更好的方向,更便利的生活设施、更低的生活成本、更优良的生活环境,自然也能得到支持。

在我国,村不是一级地方政府,村庄合并的问题是与地方政府合并区别进行讨论的,国内学者对此的关注是上个世纪80年代,城镇化的到来将村庄合并推向了高潮。

2010年,在《“合村并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王丙川,龚雪提出:中国农业人口多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城市化[3]。当前的形势下,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是一种必然选择。

党国英认为,村庄合并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单纯做行政兼并,农户并不搬迁,只是几个行政村合并成一个;二是集中居住,形成比较大的聚居点。基于中国的现实状况,这两种合并方式都有某种积极意义,但一旦搞过头,会发生大问题。又强调:一刀切的做法弊端很大,很不可取[4]。

中国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高以诺認为“大村庄制”是农村治理的一种积极的方式,在建设农村社区,促使农村资源整合及有效利用,为农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村庄合并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能真正推动广大农村组织管理形式由村民自治迈入“社区化管理”、“农村变社区、农民成市民”。这与城镇化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高以诺,2010)[5]。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教授项继权直言: 有的省份,急于大规模推行村庄合并,强力推行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土地空间发展经济。假如在没有城镇化的农村实施,不仅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增加成本,而且还会破坏中国乡村文化风貌。“有的地方片面理解中央文件精神,还打着这种旗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我看来,这简直会导致一场巨大的灾难”(项继权,2008)[6] 。

4  “合村并居”发展趋势

农民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已经不是传统的农民,聚居的形态也自然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村庄是以人力劳动为主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人口聚居空间形态。

合村并居以“地”为出发点,忽略了产业基础和农民意愿,在实际操作中带有盲目性和强制性,使合村并居变成了“消灭农村”引起了社会的质疑和农民的不满。农民和土地的紧密联系使得乡村成为中国城镇化的稳定剂和蓄水池,单纯对农村进行空间上的集聚只会破坏农村进而引起社会不稳定,农村现代化更应着眼于生产模式和生产质量的升级。尊重农村产业基础和农民意愿,针对不同发展潜力的村庄和不同居住意愿的农民实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熊小林.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探究农业农村现代化方略--“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1).

[2] 曾向荣.山东诸城撤并行政村背后:农民“被城市化”[J].决策探索,2010(9):32~34.

[3] 余逊达,陈旭东泽.[美]E.奥斯特罗姆著:《公共事务的治理之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4] 党国英.不可盲目推行“大村庄制”[J].村委主任,2009(12) .

[5] 中国近期将在农村推动村庄合并[N].新快报,2008(1).

[6] 项继权.是县减负还是村减负[N].社会科学报,2008(7) .

作者简介:

田明 (1990—)男,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研究生在读,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现状问题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审计策略优化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高校学生网络点餐现状及问题研究
陇原渔夫
戴上红领巾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