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背景下少儿科普图书发展新模式
2020-06-27张亦偶
张亦偶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移动客户端、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新媒体进入新的发展高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融合,已然成为社会发展趋势。本文探讨融合发展背景下,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发展新模式,意在分析少儿科普类图书生存环境变化,了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科普图书的优缺点,理清少儿科普类图书的发展新模式。
进入21世纪以后,图书、报纸、期刊、电视等传统媒体进入颓势期,新媒体开始广泛传播,微博、微信、博客、各类APP被广泛用来传播媒体信息,便捷式信息接收方式被人们所青睐。少儿科普类图书亦在此列,知识书籍、图书时代已经过去,人们习惯于新媒体快餐式信息接收方式,那么如何走出困局,创新发展模式,将传统媒介形式与新媒体有效结合起来,是少儿科普类图书的突破困境的有效路径。此外,融合发展情景下的少儿科普读物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实现合作共赢,保留各自优势、求同存异。我们通过以下研究,将思路梳理清晰,找到答案。
1 融合发展背景下少儿科普图书生存环境变化
1.1 信息传播模式的转变
传统媒体信息传播主要依靠平面媒体,主要为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传播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化,信息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纸质媒介,正向着网络媒体发展,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少儿图书同样面对这一状况,并且大多数网络平台为人们提供的少儿科普知识都是免费的,加之4G已经普及,5G时代就要来临,信息传播意味着更为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人们更乐于接受这种少儿科普传播方式,曾经的纸质化少儿科普图书等处于劣势,不再掌握绝对话语权。
1.2 信息消费形式的转变
融合发展背景下,人们的信息形式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少儿图书更多是单方面的接受消费,现在的少儿科普信息更趋向于交互性、参与性消费。以往人们买完科普类书籍只能被动接受书籍中传播的科学知识,但是有了新媒体的参与,家长可以就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反馈,参与性更强、互动性更强。人们还可以利用自媒体发布少儿科普信息,转发少儿科普信息,生产并传播少儿科普信息。比如,《小小牛顿幼儿馆》《神奇校车》《第一次发现丛林手电筒》《妙想科学》等少儿科学读物,在网络上都能找到相关的视频,并设有相应的网络平台,家长则可以让幼儿从网络中接收科普信息,不再必须去购买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了解科普知识。
其次,在融合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于少儿科普知识的个性化需求无限放大。以往少儿科普内容的大众化传播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分众化、窄播化进程逐步加速,新媒体会根据大众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私人订制,将少儿科普知识加以筛选、整理、加工,呈现给受众满足其个人爱好的少儿科普内容,完成点对点的传播。新媒体可以在网络对相关书籍进行宣传,传统媒介可以将二维码、网址印刷在书中,引导人们去网络平台观看。两者相辅相成、扬长避短,成为少儿课类图书。如:《极地冰河历险记》《亚马逊丛林历险记》《昆虫世界历险记》《撒哈拉求生记》《无人岛探险记》此类图书都会在图书后面印上二维码,让少儿在网络平台来了解更多的少儿科普知识。
最后,在融合发展背景下,大众信息接收习惯从整块化转变到散点化、碎片化。以往少儿观看科普书籍都是在图书馆中,慢慢阅读,时间受限,空间受限,而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接收习惯,少儿可以在家中空闲实践,使用手机来阅读相关科普信息,状态更为放松,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综上所述,能够明确看出,传统少儿图书不再是社会主流,信息化的普及,互动性更强、可以定制的新媒体备受大众欢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新趋势。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互为推动,让知识信息传播大跨步发展。
2 新媒体图书与传统图书的各自利弊
正如以上所述,科技时代的产物——新媒体少儿科普读物,更加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呈现碎片化、散点化的特征,与人们现阶段的阅读习惯相契合,并将游戏、视频、图片、音频等诸多形式融合起来。还能够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进行私人订制,依据分众化、窄播化特点进行分众传播,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然而传统的纸质少儿科普图书,科普内容逻辑性更强、更为严谨、更为充实。虽然不具有碎片性、轻量性,但是纸质类少儿科普图书适合少儿对科普知识进行深度了解,知识更为系统,能够更为深入地进入阅读状态,在知识传播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如:《十万个为什么》这一图书,传统图书涵盖了七大部分,包含天文地理,人间万物之最,少儿通过阅读了解的内容更为全面透彻。然而通过网络了解《十万个为什么》中内容的时候,少儿更多的是当遇到不懂的问题上网查找相关的内容,了解仅停留于表面或单个问题上。
3 融合发展背景下少儿科普图书发展新模式
通过分析传统少儿科普图书与新媒体形式的少儿科普读物各自特点,深刻感到将两种媒介形式融合,共同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1 转换科普角度,创新呈现形式
不论是传统少儿科普图书抑或是新媒体形式的少儿科普读物,其内容信息都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常识。因此,作者在传统媒体中可以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讲解,在新媒体中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进行讲解,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创新科普内容的呈现形式,运用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来表述科普知识,为其穿上生动、形象的外衣,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让科学知识得到有效传播。
例如:英国卡洛琳·罗兰兹著作的《科学跑出来》,在该书中充分运用AR技术,将立体动画呈现在少儿面前,此书2015年度荣获英国年度最佳多媒体互动图书,被广大少儿所喜爱。这本书充分利用AR科技,将图书中的知识与图面和动画形象展示出来,实现传统知识与高端科技的完美融合,让孩子们获取全新的感官体验与学习体验,让科学知识走出书中,让动画在孩子们面前动起来,激发广大少年儿童的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另外家长还可以下载APP,运用拍照功能,拍摄下行星、恐龙、火星在孩子身边走动的神奇照片,将其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获得大家的关注。少年儿童通过各种阅读操作,实现人与书的有效互动,对科普知识理解更为深刻,增加了学习兴趣。
3.2 转换编辑策划模式,贴近生活
作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策划者、编辑者,应当对现在的图书编辑策划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到精准定位市场,广泛推广,利用新媒体手段推动传统图书的发展。从侧面上,提高了对图书编辑者与策划者的要求。
例如:杨红樱编著的《马小跳爱科学·读历史游天下》,此书把鲜活的历史事件与事件发生地点的地理知识加以融合,让少年儿童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来认识世界,了解地理知识,学习历史知识。此书精选了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与相关的名胜风景,采用生动写实的图画揭示了历史事件的精彩瞬间,为孩子们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我国著名历史事件的同时,丰富了地理知识,培养了其爱国情怀。以马小跳这一生动的人物形象将历史信息加以传播,内容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符合市场需要。另外这本书后面还印上了二维码,家长可以下载APP,通过手机来登录微信公众号,聆听马小跳爱科学阅读音频。
编者觉得,这类少儿科普丛书,利用独特的创作形式和新颖的视角,为少年儿童科普了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让少年儿童对科普知识理解更为深刻,不失为创作典范。从图书策划编辑上讲,这部科学丛书具有厚重的中国特色,将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与地理风光以解说的形式呈现在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中,巧妙地展示了地理文化的魅力与历史文化的趣味。
总而言之,我国少儿科普类图书在融合发展背景下,正突破自身,结合现代化技术,经过不断探索与磨合,终将发展出少儿科普图书发展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推动我国教育工作的长足进步,共同描绘科普图书的美好未来。
(作者單位: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