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化方式对提升学生爱国情感的实践探究
2020-06-27余洪
余洪
在长期教学中,发现互联网信息化中成长的一代,对于运用网络媒介、使用智能设备有着极高的偏好、各种视频APP已风靡学生群体。大学生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普遍热情度不高,讲授、灌输式的教育方式亦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当学生越来越厌倦课堂上听老师讲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时,爱国影视的介入,为学生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中介平台。因此,借用影视化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当下可操作性强、易被学生接纳实践教育新模式。让学生主动愿意坐下来看完电影并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政治,并愿意实践,重走红色路。
1 影视化方式的实践意义
1.1 时代变革的需要。受西方追求多元化价值等文化思潮的影响,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体系面临不够广泛、深化、欠佳的困境,不够适应发展的要求。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手段、方式创新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1.2 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爱国主义的内涵随着时代发生着改变,它的地位和作用却从未减退。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需要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与爱国主义情怀的熏陶。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青年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青年的价值追求直接关乎民族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2 影视化方式的实践
2.1 建立爱国影视资源库。爱国主义影视片,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启迪人心的火炬,对塑造民族文化、弘扬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对新时代的爱国主义进行重新解构,在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百部爱国影视中,建立一套适合教学、选修、课题研究的影视库。可将爱国影视作品进行梳理、归类,归入四个不同教育方向,划分为爱国情怀自豪感教育(《红海行动》、《龙之战》、《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使命感教育(《刀安仁》、《复兴之路》、《港珠澳大桥》)、国格意识归属感教育(《建党伟业》、《开国大典》、《霍元甲》)、共产国际政治伦理教育(《青年马克思》、《巴黎公社》)。亦可将按时间轴进行划分为清朝时期《火烧圆明园》全民沉睡,国内军阀割据时期《我的1919》民国下的精英觉醒,北伐战争时期《建军大业》,国内混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希望和知识分子的觉醒。抗日战争结束时期《东京审判》不可遗忘的历史,不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痛楚,解放战争时期《智取威虎山》,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全民觉醒,当代《战狼2》,几十年奋斗后民族自信和自高感的展示。同时,为丰富学生观影体验,了解更多社会主义国家爱国情感的影视表现,加入国外作品,如苏联《士兵之歌》,南斯拉夫《桥》等。
2.2 开设爱国影视选修课。第一期开设“飞扬的中国红”红色影视沙龙,首推四部国产爱国影视,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活动相结合,以半教学半沙龙的形式来进行前期影视化导入。第二期开设“从有声记录聊电影、聊历史、聊国家和我们”爱国影视团体辅导,在第一期已成熟的四部影片基础上再添加两部作品,更丰富历史脉络和背景资料,补漏历史空缺,使影片之间前后呼应。以团体辅导形式,更深入理解爱国影视的内涵。比如《建军大业》中,当贺龙面对汪精卫和蒋介石的威逼利诱,送来的黄金、官位和兵工厂,如果是你在军阀混战时期会怎样选择?为何贺龙将军最后主动选择了什么都不能马上承诺的周恩来?借助提问、小组讨论、分享,促發情感演绎,体验更多影片对自身的影响变化,达成对爱国影视认可度的提升。第三期开设“历史影像学堂”,以选修课形式,更全面阐述历史中的必然与偶然。通过时间轴、人物轴、地方轴、路线轴多种方式介绍影片背景知识,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呈现。这样的形式创新使得主题教育由“刻板”变得“灵活”,由“严肃”变得“活泼”,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3 设计爱国影视探索路线。从《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时间轴,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探讨和设计。
例如影视《建党伟业》中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拉开辛亥革命序幕。清朝灭亡到1911年10月,上海陶成章绑炸药包到1920年北京大学,五四青年运动到1920年9月,《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到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到1921年春,与无政府主义者组织的“共产党”分道扬镳,陈独秀等重新组建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到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再到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转移到浙江嘉兴,再从狮子汇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岛,最后转登游船,在游船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让学生身临其中,感受中国共产党每一步走来的不易和艰辛。设计出武昌(武昌起义门旧址、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上海(毛泽东、周恩来、陈独秀等党领导人故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博物馆、陈云纪念馆)、嘉兴(中共一大纪念船、南湖革命纪念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
再例如影视《建国大业》,影片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到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打响三大战役()0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到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渡江战役;到1949年,两大重要会议(河北平山县西伯坡七届二中全会和北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学生按照影片历史脉络,设计出重庆(沙坪坝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魂广场及陈列馆、渝中区红岩革命纪念馆、渣滓洞、白公馆);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辽沈战役烈士陵园、解放锦州烈士陵园、黑山阻击烈士陵园、辽沈战役配水池遗址);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林园、碾庄圩战斗纪念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纪念塔、纪念馆);北京(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毛泽东纪念堂、人民大会堂);西伯坡,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伯坡景区、西伯坡纪念馆)。让学生在寒暑假社会实践中探寻红色文化基地。
2.4 拍摄爱国影视记录。选择线路进行实地走访,实践考察;学生从个人视角出发拍摄影视纪录短片,记录个人所听、所见、所感; 开设“青春寻源交答卷 四方归来铸党魂”主题沙龙活动,让参与学生分享个人感悟和体会。让学生的内在情感得以呈现,心灵的声音得到回响。活动进行中,学生可以随意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参与讨论倾听他人的声音。在感受中沐浴洗礼,在探讨中拓宽视野。
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影视教学相结合,是提升活动效果的一种新尝试,教师的准确引导,可以使学生正确看待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及时化解学生心中疑惑,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影视化方式以其生动、直观、极强的感染力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加深他们的爱国情感。实践活动中,用镜头记录下学生行走途中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感受、提升和自我诠释,让学生自己来做爱国主义教育,更有说服力,传播更多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