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2020-06-27李琳

知识文库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教学内容院校

李琳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增强,现有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专业及岗位发展等现实需求。本文主要从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以及师资情况四个方面出发,分析现有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思路,旨在提升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和与时俱进的能力,适应学生的现实职业发展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突飞猛进,其中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英语教学内容方面,英语课文主题及阅读题材不断丰富,涵盖面日益广泛;在英语教学方式方面,教学方法逐渐多样化,硬件设施也不断提高,在日常教学中线上线下视频、音频及多媒体课件应用广泛;在英语师资方面,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有海外留学背景、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占比显著提高。但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对专业化人才能够运用外语进行行业交流沟通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而现有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则是面向各个专业开放的一门内容统一综合性强的课程,已经无法满足专业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造成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与岗位需求、社会需求相脱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不适应。本文主要从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以及师资情况四个方面着手分析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提升高职英语的教学质量,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1 高職英语课程设置

高职公共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性技能。而专业语言技能,即ESP英语教学则应是基于学生的基础语言技能之上的行业交流运用技能。基于社会需求分析,首先在目标需要分析中,应分析学习者在从业中必然遇到的交际情境,即文化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给学习者带来的相应的心理状态;同时分析学习需要,即学习者缺乏哪些方面的技能和知识,哪些技能和知识应该分先后次序学习,哪些方法更受学习者喜欢等。而现有的高职英语课程普遍在学生的大学第一年的第一、第二学期开设,大致每周4个学时,虽然基本满足了大部门学生的语言基本技能的学习。然而,学生在基础语言技能的学习之后,缺乏ESP英语课程的设置,专业技术类的学生就无法接受相应的专业语言技能学习,无法将所学知识与行业以及社会需求相融合,在课程设置方面,现有高职英语课程目标定位并没有凸显职业院校的职业性特征,进而导致现有的教学内容设置已经偏离现实岗位及职业的需求,这就使学生在就业和择业时缺乏核心竞争力,最终影响学校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毕业前景,进而影响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

2 高职英语教学内容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所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具有普适性和综合性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应用统一的教材,虽然教学主题及题材丰富多样,也多采用项目化教学,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这些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寓意浅显,不能满足高职阶段的学生的认知层次需求,无法满足高职阶段学生所学专业的需求,也无法更好的匹配和衔接专业技能学习,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内容设置主要目标和定位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及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加之高职院校收录的学生本身英语语言基础差,学生之间水平差异大等学情特点,使现有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普遍成为了初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内容的复习和延伸。例如,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公共英语学习能胜任基本的日常语言交流沟通,但对于涉外护理交流沟通及深造等职业场景方面,行业英语的使用能力就较为薄弱,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及训练,未能将在校学习的语言内容及技能与行业、与岗位相对接。这就出现了教学内容在职业教育中的缺位和真空,使学生无法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来满足现实工作需要。最后,现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旧停留在基础层面,教育层次分层不明显,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同质化,无法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反而采取统一不分层教学,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扩展到具体的行业或专业,无法满足学生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不能体现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这也使公共英语造成了“学之无用”的错觉,进而导致英语课时压缩甚至取消,公共英语教学面临生存困境。

3 高职英语学生学情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情也是值得研究和发现问题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学生学情主要受以下几点影响。一是由于高考填报志愿不再使用估分报考方式,再加上高职院校收录学生是在本科收录后进行,这就导致收录的学生整体英语水平较低。二是由于各地高职院校招录标准和招录分数对于地域是有差异的,这就又出现了招录的学生内部水平参差不齐,扩展到院系和班级,也就使学生之间、班级之间、院系之间存在水平差异,而现有的英语教学并没有将此因素考量进去。三是学生学习专业的不同对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也不同。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对情景对话有学习的动力,而医护类学生对于涉及专业词汇的学习需求更明显,这也就说明,专业的差异也会导致需求的差异。因此,现有的公共英语教学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及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而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都与中小学阶段所学内容同质化,缺乏与高职院校相匹配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缺乏热情与积极性,趋于被动接受。而现实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是有专业学习的热情与渴望,并希望掌握专业或行业领域的相关技能英语,并能在此进行深入学习甚至进行深造。因此,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在巩固和提高英语语言的基础上,逐渐开展具体专业的ESP学习,使每个学生掌握运用行业英语进行某一领域的交流、学习和深造的语言技能,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技能支持。

4 高职英语师资情况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受到重视,现有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师队伍构成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不断完善和提高,不乏有高学历、高职称、经验丰富、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完全能够保质保量的开展公共英语基础教学。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双师型教师人数存在不充足。教师基本上都是所学专业为英语、外国语言学、英美文学等英语大类,但缺乏具体行业从业经历或行业背景,知识结构不全面,在ESP英语教学中,无法很好地将语言知识与具体专业相融合并加以传授。第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高职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尚未建立起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教学机制,教学方式有待改进。在与行业相关的语言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使用信息化教学、提升学生项目参与度、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缺乏提升途径。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为学生语言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在与职业院校教学特色、行业和岗位对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不仅因学科而异,其用语言构建和传播知识的方式也因学科而异,包含语类、修辞、元话语、语体等知识及其背后的能力。如要在学科领域内进行有效交际,须掌握这些学科知识和理论相关的专业英语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在公共英语的基础上开设ESP英语课程,针对学生的具体专业进行语言教学,与行业和工作岗位接轨;在教学内容方面,可选取适应学生学情,针对具体行业的英语教材;在教师方面,可对教师进行行业培训或实习,提供专业语言培训或交流,或者引进优秀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专业语言教学。在教学中可增强信息化教学应用,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教学部)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教学内容院校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