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2020-06-27岳蓉张春发

知识文库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院校

岳蓉 张春发

在大数据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眼下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也显露了出来。如今,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这里出发,根据当下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问题,提出一些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语文课堂的相关策略建议,以此促进高职语文教学的发展。

1 高职语文核心素养概念

1.1核心素养概述

这里说的要求学生们发展的核心素养中,“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们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的一种概括,这种能力和品格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这一概念提出的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所阐述的是对人民所拥有的品格以及所具备的能力的一种总结。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核心素养这一问题目前是教育界的根本大事,只有把核心素养当作学生发展的核心,才能为中国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而这一培养又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以及自主发展。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够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能够具备学习新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科学理念和理性思维,然后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在遇到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解决,不放弃,不退缩,并且具有积极向上的态度。最后就是能够在学习与生活的前提下,去积极的发展自己,挖掘自身价值,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1.2核心素养与高职语文之间的联系

我们所学的每一门科目都与核心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两者相互影响并且相互促进。而相对于语文这一门学科来说,这就与核心素养有着更加亲密的联系,语文这一学科的学习为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不仅是一门重要的有关人文的学科,更是一种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工具,从某种层次上来说语文的学习就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可见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于高职院校的同学来说,语文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语文就像是其它学科的地基,只有将基础学好,才能决定上层建筑是否能盖好,所以,语文在培养学生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语文,可以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能够让同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与人文积淀,这对于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吸取中国文化的精华有着重大意义。中国的文化需要传承人,通过语文这一门课程,让同学们提起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兴趣,自觉传承文化遗产,担负起让祖国繁荣的责任,加强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总的来说,将核心素养培育得以执行的一大重要环节就是语文学科的培育,同时语文课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而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将核心素养融入进去,并且建立起完整的教学策略都是广大高职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2.1有关认识不够深入,语文课程地位不高。

语文不论是在什么时候都不太会引起教师和同学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只会认为这只是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虽然它在高职院校被定义为“公共课”,是任何学生都可以来听的课程,但真正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重视。相较于其他一些专业技能课,语文这一门课程看似对学生的专业帮助并不是很大,即使语文学的好也无法为同学们的将来提供有力的帮助,所以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学生不认真,老师讲课自然也不会去“热脸贴冷屁股”,老师的指导热情也不会有多高。最后,真正能留下来好好学习语文的也就只有真正热爱这一门学科的学生,在这之中夹缝生存。核心素养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并不多,反观当下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老师未能建立起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与意识,同学们也未能重视起来这一问题。

2.2教学方法单一,能力训练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逐渐变得多姿多彩,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发生改变,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学仍然只是更多的表面含义的讲解,老师一味的照本宣科的讲解,学生们的学习只能停留在课本上一些表面的分析与理解之中,这种教学方式无趣乏味,不僅没能调动起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连老师讲课的热情也无法激发出来。不仅如此,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为了使学生专业技能能力加强,学校会缩短基础课程训练的时间,将这些缩减下来的时间用于专业技能的训练,这就导致了学生基本能力上缺乏训练。就比如说语文这一方面的基本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这是需要非常多的时间来练习的,只有练习才能确保学生的这一方面的能力。

2.3学科关联不强,评价模式僵化

人文性与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双翼。它们既能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独立属性,也能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体现其价值。语文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探索,让他们分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合作中完成学习,同时也真正的了解了自己的水平。而“深度学习”就对学生的教学质量,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受到更优质的教育。

2.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充分

如今这个时代,各种高科技设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在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中,这种现代技术并没有完全渗透到现代的教学课程中。相类似的互联网技术、慕课、大数据等技术,并没有等到充分的应用,学校相应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构建不完善,对学习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非常迟缓。信息化无法充分进入课堂,导致学生在上课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上课分心,这大大折损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总而言之,封闭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再加上语文这门课程的种种限制性,导致核心素养无法融入到现在许多高职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中。

3 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3.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对于学校来说,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传授的同时也不能将其他课程的课时缩减,要充分考虑每种课程的时间分配,将基本技能的讲解贯穿于整堂课程的教学,同时也要关注到核心素养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要让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班级活跃起来,让每节课都变得生动而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通过这些的改变可以帮助学生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将核心素养融入进去,同时提高,让学生利用实践教学的时间全方面的提升自身技能。

3.2加强问题解决思维和方法的传授,打破学科间的壁垒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更要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实现不同学科间的沟通与交流,如语文学科中的阅读理解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英语阅读中的相关问题;语文学科中的文章写作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专业课写作中遇到的措辞、构思等相关问题。同时,要通过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尤其是实践性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要能够给学生一个更加有效的空间,这个空间能够让学生更自由更高效的去学习,并且能够有意识地,自主地去思考,除了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还要具备能够提前找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大胆的质疑,能够去进行知识创新。

3.3树立学习理念,创设学习空间

如果教师没有打破传统思维的勇气,没有将自身能力进行提高,没有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那么就无法完成学生知识创新。高职院校的老师要提高教学的热情,教师本身也要将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只有完善自己不断扩充自己让自己的眼界更加开阔,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才能更好的给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资源与学习的空间。老师通过提升自己,能够在以核心素养为根本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更加輕松的学习空间迈出由知识迁移基础向知识创新迈进的一步。让学生敢想,能够想。

4 语文教学转型思考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这是一门讲述我们祖国语言如何运用的一门课程,而语文的应用体现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像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它无处不在。语文教学的转型包含五个方面: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观念的更新,教材用书的编订,教学方式的改革,评价机制的革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各方各面人员的努力,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学生整体核心素养的体现,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语文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核心素养的高低,所以说,语文教学的改革应该走在最前沿。

5 结束语

高职语文教学为中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对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我们国家为了迎合时代的变革,需要对高职语文教学也进行改革,本文在阐明如今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所存在的弊端的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更好的提升高职语文教学质量。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核心素质培育理念深入人心,充分运用各种丰厚的教育资源,为新时代培养大国工匠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底蕴。

课题:KJCX1778-岳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单位:1.哈密职业技术学院2.哈密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院校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