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27徐莉丽
徐莉丽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精粹,语言的凝练,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关键组成。然而由于古诗词创作时代久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随着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思维导图这一新兴教育模式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其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易于理解,被迅速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想象力,使其在学习古诗词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核心素养。本文从强化记忆、积累常识、情感同鸣、提高鉴赏力四个方面,论述思维导图应用的益处,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将古诗词中散杂知识点提炼出来,并通过思维树的方式展现出来。思维导图能将古诗词的相关内容以知识脉络的方式加以展示,并能够将古诗词重点与难点鲜明的表现出來。那么,怎样运用思维导图展开古诗词教学,接下来将一一展开论述。
1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即The Mind Map,是思维训练的一种工具。思维导图缘起于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发起于英国,是由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托尼·巴赞研究出来的一种记录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能够把教学内容运用图形、文字的方式展示出来,训练人们的发散思维。思维导图可以将与教学相关的全部元素关联起来,形成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图形。思维导图将文字与图形组合在一起,将各级主题关键词置于关键节点,使各个层级关联起来。将各层级主题以及层级之间的关系利用思维树的方式直观展示,这种思维模式能够有效调动人们的左脑机能与右脑机能,并加以锻炼。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之中,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应用能力,帮助其厘清思路,明确各个知识点内在的关系。将其应用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能够降低古诗词教学的难度,还能激发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在驱动性,帮助小学生理解、记忆古诗词相关内容。思维导图是一种形象化的思维展示方式,将其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将古诗词内容,运用数字、文字、颜色、线条等诸多绘制工具,将教学内容记录下来,并引导小学生将其运用到古诗词的学习中,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将相关内容填充进去。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能够有效引导小学生的深度学习,并促使小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经过大量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其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是一种教学探索,希冀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2 思维导图在小学古诗词应用策略
2.1 强化古诗词记忆
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强化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帮助小学生积累沉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底蕴。古诗词是古文化的精华,经历了岁月的沉淀,蕴含了诸多文化内涵,涵盖了诸多文化内容。古诗词以凝练的字眼,简洁的内容,展示出优美、悠远、生动的韵味,且寓意深刻、凝练,字字千金,词词千钧,直击人们的心灵。小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并经过多次阅读,逐渐理解作者的深意。多次阅读直到成诵,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一环。为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帮助小学生记忆,积累文化内涵,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中,加速小学生的记忆速度。
思维导图能够高度概括古诗词的精华,并系统总结相关内容,提取出关键内容,最大程度减轻记忆压力,强化记忆效率。且不论长篇诗词,即使短篇复杂的古诗词,利用思维导图,都能够帮助小学生有效记忆,且长久快速记忆。例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时候,笔者就诗词的相关内容绘制了清晰的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小学生有效学习,且教学效果良好。第一句诗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其中茅檐、溪、青草是关键词。第二句诗词:“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其中吴音、白发、翁媪是关键词。第三句诗词:“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其中锄豆溪东、正织鸡笼是诗句的关键词。第四句诗词:“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其中亡赖、溪头、莲蓬为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联合在一起,展现在人们面前一副美好的村居景象。小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先分别记忆这些关键词,然后将思维导图印刻在脑海中,这样记忆变得简单起来。
2.2 积累古文学常识
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积累大量的古文学常识,在内化古诗词知识的时候,还能够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古诗词的教学,不仅是诗词内容的教学,还是相关内容的论述。教学一首诗,需要将作者生活的年代,生平经历的事件,思想内涵,年代特征都一一介绍,以及这些因素对作者作品产生的影响。只有对作者有着细致了解,分析其生存环境,才能够对古诗词内涵有着深刻理解。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讲,一般只是简单记忆,对于作者经历知之甚少,那么为了加深小学生的记忆,强化其理解,需要将大量的作者背景阐述出来。相关知识则相对过多,那么帮助小学生记忆诗人背景,则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能够让左脑与右脑都能充分调动起来。左脑帮助人们逻辑思维 、词汇记忆 、数字记忆 、形象记忆,而右脑则帮助人们抽象记忆 、创造力 、想象力以及直觉。教师通过绘制色彩鲜明 、形状独特的思维导图,来展示诗人的背景信息,如生平经历 、时代特点 、作品风格。例如:李清照的诗词《夏日绝句》,一首荡气回肠的诗词,描绘了项羽悲壮之情。那么为何一个女子能够创作出如此慷慨激昂的诗词,就不得不剖析一下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李清照出身于书香世家,且家境优渥,在父母羽翼护持下,快乐成长,少女之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文学水平。成年后,嫁给赵明诚,两人夫妻恩爱,都喜爱书画金石,虽生活困苦,但是乐趣横生。然而到了公元1127年,金兵发难,将宋徽宗与宋钦宗掳走,致使宋王朝南迁。此时时任建康知府的赵明诚,不仅不想着平叛敌军,却是临阵逃跑。这一做法引起李清照的强烈不满,感到万分羞愧与耻辱。当其走到吴江之时,想起项羽的壮举,对比夫君的怯懦,创作出这一脍炙人口的诗词。笔者根据李清照的生平经历,绘制了思维导图,帮助小学生对作诗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个深刻解读。
2.3 引起情感共鸣
古代诗词教学,应教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象含义,进入诗人内心,去理解其诗词背后表达的内容与含义。我国古诗词,虽语言简短,但是意味深远。古诗词表达含蓄内敛,每个字词都有其暗示,这对于尚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诗词内涵与情感困难重重。所幸,我国古诗词在时代的沉淀积累过程中,意象表达约定俗成。例如,通常运用“柳”来表达“留”的含义,通过“梅兰竹菊”来表达高洁之情,意象表达在古诗词中运用甚广,那么,对意象表达深刻理解,能够帮助小学生有效记忆诗词,理解诗词蕴含理念。运用思维导图来记忆意象知识,理解将变得清晰简单。
2.4 提高鉴赏能力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多角度分析,进而锻炼其鉴赏力。每一首诗词都有着其独特之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朗读分析,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当侧重点不同,收获亦是不同。教师在教授古诗词的时候,应当引导小学生多角度去理解古诗词,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化思维的深度。传统的教学模式,模式化教育盛行,致使思维缺席,思索不在。学生主动多角度解读古诗词已非易事。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来鼓励学生多角度角度,对诗词细细品味,必将收获良多。例如:在解析苏轼的《题西林壁》,教师则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给小学生。
思维导图应用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能够帮助小学生有效记忆古诗词内容,还能够将诗人的背景因素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思维导图因其容易记忆、 清晰明了的优势,被教育工作者所青睐。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之时,能够有效强化小学生的记忆,培养其思维习惯。科学运用,能够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将深奥内容浅显化,帮助小学生积累文化底蕴,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诗歌鉴赏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丁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