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6-27梁艳梅

知识文库 2020年12期
关键词:童话小学生语文

梁艳梅

语文学习作为小学义务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促进其他学科的深入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呈现出经典、趣味、新颖共存的特点。然而,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不足,阻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笔者将在下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的经验,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进行童话教学,从而有效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 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与良好习惯

据相关调查显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仍有较多的小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相对于语文学习,他们更加喜欢参与美术、科学、体育等学科的学习,并未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的重要价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无法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分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与高昂的工作热情

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各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呈现出了参差不齐的特点。一般情況下,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享有更加良好、丰富的机会与教学资源,优秀的教师也更加倾向于更好的工作环境,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公共基础设施较为缺乏,薪资待遇较差。因此,这就导致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年龄较大,相对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与高昂的工作热情。

1.3部分教师忽视了课外活动及阅读的扩展,教学方式单一

据笔者的交流学习经验可知,我国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较为传统,认为小学生尚处于萌芽阶段,不宜积极扩展学生的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主张小学生应当专注于现有教材的学习。另外,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仅仅专注于现有教材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童话教学的独特优势

2.1童话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的发展特征,有益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可知,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较为活泼,内心纯粹、天真无邪。同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能量旺盛。童话故事一般语言、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旨在传递真、善、美等优秀品质,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进行童话教学,不仅可以迎合学生的喜好特点,诱导学生产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构建价值体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童话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增强

一个生动、感人童话故事的构成包含了各式各样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想象、比喻、拟人等,从而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妙的语文环境,让人们更加深刻的感受故事情景、领会故事内涵。笔者认为,通过此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奠定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与审美能力的培育及其水平提升。

2.3童话教学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童话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沉浸在语文学习之中,感受文化的熏陶。

3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进行童话教学

由上文的论述可知,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多种因素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缺乏,从而无法为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扫除小学语文教学的障碍,铺平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事业发展的道路,教师应当正确认识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采取合理的措施充分发挥童话教学的独特优势。

3.1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童话朗读,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通常情况下,童话故事具有语言优美动人、朗朗上口的特点,容易使人产生较大的共鸣,非常益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及情感体验的丰富。因此,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童话教学,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童话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验童话故事蕴含的情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笔者通常采取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在合作中竞争。首先,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语文学科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布置相应的朗读作业。其次,教应当自身作则,为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童话中的人物角色。然后,教师应当为学生预留合适的自主练习时间,让学生自主朗读童话故事,从而进一步了解童话中的人物角色,初步体验其情感。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比赛,并对其进行一一的点评与表扬,给予他们糖果奖励。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创造思维的培育,当其他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应当根据此小组的表现给予其他同学朗读与阅读的指导。

3.2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创造演出机会

一篇生动形象童话故事的成形需要作者运用较多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想象、比喻、拟人等,并且内容以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进行故事角色扮演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童话教学,教师应当紧紧抓住此特点,注重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创造演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理解故事内涵、体验故事情感,从而促进知识储备的丰富与审美水平的提升。首先,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相应的童话故事扮演人物,采取抽签方式决定扮演角色。其次,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鼓励家长参与道具服装的制作活动中。最后,教师应当陪同学生进行训练彩排,邀请家长一同观看正式演出。

3.3教师应当对童话故事进行延伸,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形成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与情感认知,对于较为复杂的情节与情感存在着一定的理解困难,无法体会深层的思想与感情。因此,为了充发挥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优势,教师应当对童话故事进行延伸,引导学生逐步体验故事内涵,发现故事传达的真、善、美,从而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形成。在实际的童话教学课堂中,笔者选择坚持思学结合的原则。首先,笔者会鼓励学生跟着录音模仿朗读童话。其次,笔者鼓励学生在听完录音后进行自主朗读,将不懂的地方勾画记录下来,认真听教师的讲解。最后,在童话授课结束后,笔者会提出相关的疑问让学生进行思考,如“丑小鸭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丑小鸭,你会怎么做呢?”

4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有益于学生想象力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审美水平的提升。因此,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进行童话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教师应当认真研习现有教材,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童话朗读,引导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验童话故事蕴含的深厚情感。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创造演出机会。最后,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时对童话故事进行适当的延伸,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真理与情怀,促进学生美好品质的形成。

(作者单位:庆阳市华池县柔远学区)

猜你喜欢

童话小学生语文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我是小学生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