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策略
2020-06-27任小燕
任小燕
在数学课程中,计算作为重要的内容而存在,计算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位置充分体现出来,基于数学计算的生活化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鉴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计算题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1 前言
一直以来数学计算都属于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新课标中明确表明,数学计算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始终,是教学的根本。在数学教材中,数学计算重点在于强调学生的算法以及情境的多样性,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重视数学教材的计算能力,情境的设置也不能过于牵强,需要对该项工作有恰当的理解,以此来起到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不足
2.1小学生学习思维存在局限性
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都相对固定以及陈旧,而且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家长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学生也只会生搬硬套地用公式,不会积极主动地去深入探究更加简便的算法。
2.2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和全面
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需要确保学生具备灵活运用思维的能力以及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只有小学生熟知各项运算准则相关的公式,才能够顺利做题。但是,在教学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对相关工作的重视力度还不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并不牢固,學生的计算能力也相对低下。因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大对学生基础知识讲解的重视力度,并且确保学生能够记住基础知识的相关情况,使学生在具备牢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以灵活地应对各种类型的算术题。
3 重组教材,开放计算教学的内容
3.1变通书本的例题
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然而,教材在教学中往往只是淡淡地带过一个计算过程,但是,在数学计算中经常是借助复杂曲折的过程才能够得出结论。就这一点而言,需要教师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授教学方面的知识,更要作为整个教育工作的开发者。教师应该抓住数学教材的单一性特点,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特性,让教材上的例题能够具有开放性,从而给学生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
3.2改造书本的练习题
通常情况下,数学课本的计算题都需要计算,而且数学答案也只能有唯一的一个,不可让学生有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面对这种类型的计算问题,教师应该掌握问题的特点,并且灵活予以变通,通过另一种方法完成计算练习题的计算,改变以往的计算结构,这样一来也能够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3.3改常规题为非规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结论完整并且条件充分的题目通过改造之后给学生提供条件,先让学生进行猜想,之后再让学生予以证明,同时,还可以多给学生几个条件,并且不断对其进行调整,之后筛选题目。教师也可以改造多个条件,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换位思考的场景。
4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4.1强调基础知识教学
在之前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工作中,很多学生都知道怎样通过计算来快速获取计算答案,但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这种计算技巧、使用这种计算技巧的原理是什么又不了解,因此,学生只是会解题而不会使用,这样知识学习只是停留在了书本上,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产生了影响。面对这种现象,在实施计算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大对基础知识教学工作的重视力度,并且让学生掌握算法的同时也能够明白算理。比如,在学习 “分数加减法”这门课程的时候,需要先从分数的性质予以考虑,这样一来既可以将其看作一个除法运算,又可以看作一个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之前的运算律,让学生了解在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运算的时候需要先通分,之后再教学生怎样快速通分,比如,运用最小公倍数法,或者使用第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第二个分数分子分母、再让第二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第一个分数分子分母的方法来迅速实现分数运算。这种方法的使用,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延展性,并且能够对计算的本质进行透析,只有详细掌握相应的计算基础知识,才能够灵活运用运算技巧以及算法,从而达到提升数学计算效率以及计算质量的目的。
4.2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
在开展计算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取正确的答案或者是计算思路,但是,在考试的过程中通常无法得到理想的分数,导致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好的计算习惯,存在审题不严谨、计算逻辑混乱等现象,此时,教师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先审题、后做题然后再对解题步骤进行验算的习惯;在计算的过程中要严格按步骤进行,不可出现数学符号滥用的现象;并且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条理清晰。培养计算习惯属于一项长期性的教学任务,教师如果发现学生不好的计算习惯,就需要及时指出,并且帮助学生予以更正,不能对这种现象放纵。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并且让学生能够灵活解题。
4.3适当练习一种教学方式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向学生教授一种解题方式。在新课改背景下,尽管不认可题海战术,但是,并不意味着学生不需要进行习题训练。计算无捷径,一定量的习题训练,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且强化学生对算理以及算法的掌握,并且还能够强化学生的解题效率。教师在训练习题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善于使用错题和典型题目的能力,开放化地训练课后习题,习题训练也可以和实践探究以及数学活动联系起来,使其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还能够确保训练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4.4正确处理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关系
部分教师认为,计算教学只需按部就班,关键是让学生握计算方法,再进行反复训练,即可以实现教学要求。但实际结果却不理想,很多学生虽能够按照计算法则套用计算,但是对于算理却不太明白,导到所学知识的扩展范围就非常有限,对数学计算中的千变万化不能灵活掌握。
算理是指四则计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算法是实施四则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学生在数学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并熟悉了算理和算法,就能更灵活更简便的进行数学计算,从而能丰富数学计算的多样性。可见,算理和算法在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算理及算法也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新课标背景下的计算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明确计算算理,还要让学生掌握数学中的抽象法则,即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对算理和算法的过渡和演变系统完整地掌握。
4.5坚持因材施教,提升计算教学效率
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因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基础各不想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禅意,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题目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能够做得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上进心。对于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外拓展练习中,并且给他们找到一些计算起来相对困难的题目,然后专门进行训练。面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多给予鼓励和帮助,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小学生正处在萌生意识的阶段,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小学教育不仅是基础而且还是事业的起点,因此只有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后期学习中大放光彩。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和学生后期对知识的学习息息相关,并且还影响到学生后期的发展以及前途。因此,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并且探索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案。
5 结语
综上所示,教师在数学计算教学工作中,需要注重实际,拓宽学生的算法视野。面对不同类型的解法,应该引导学生去反思、交流,强化学生对计算过程的理解,找到解题的关键,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