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到过丙中洛,不足以言滇西

2020-06-27林涵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独龙族雾里怒江

林涵

“在中国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大山谷尽头,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神秘人间天堂隐藏在云端深处。那里终年繁花盛开,散落于寂静村落的原住民祖祖辈辈在山间的商道行走,从青年到壮年,直至年华老去。”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这样描写云南的丙中洛村。

位于滇西横断山纵谷区三江并流地带的怒江大峡谷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神秘、最美丽险奇和最原始古朴的大峡谷。峡谷在云南段长达300多公里,平均深度为2000米,最深处就在贡山县的丙中洛一带,达3500米。这个隐于怒江大峡谷最深处的丙中洛,山高谷深,雪峰绵延,云雾缭绕,鸡犬相闻,恍如人神共居的仙境……

人神共居的隐秘之境

丙中洛被群山环抱,东有5000多米高的碧罗雪山,西有5128米的高黎贡山主峰嘎瓦嘎普雪山,这是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也是怒江州的最高峰。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怒江,则由北向南横穿丙中洛,怒江奔腾至此,水急滩高,落差巨大。

奔腾不息的怒江隔绝了两岸人们的往来。据说,聪明的傈僳族人受到彩虹的启发,拉起了怒江的第一条溜索,人们通过这绳索往来于怒江两岸。早些年,这样的溜索工具在怒江上比较常见,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溜索已经逐渐被桥梁所取代,这里的人们过江更加方便和安全了。

就在怒江两岸,散落着丙中洛绝美的田园风光。这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这里就像是中世纪的美丽油画。

在丙中洛最北端的秋那桶村,以优美的田园风光著称。“桶”字在怒族语意思是“和平”。这个怒族特色村寨是怒江大峡谷北端最后一个村子,是整个大峡谷中最精华的地方,这里森林茂密、仿若仙境,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村落之一。云雾中的秋那桶在峡谷中若隐若现,村中稀疏房子散落在山谷中的平地上,诗情画意中带着尘世间的烟火气。从这里再往前走,经过一段荒无人烟的地带,就可以进入西藏,这里是怒江在中国境内的终点。

丙中洛的雾里村更是美名远播。雾里村曾名“翁里”,是怒族语“一个像鸟窝的地方”的意思。村子里的60多户人家一直保留着怒族的传统建筑,每年春天是到雾里村赏景的最佳时节。江水碧蓝、麦地青黄,漫山遍野的山花开到荼蘼,若遇上有雾的天气,村子则在迷雾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让人以为是来到了江南水乡。

要进入雾里村,需走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昔时马帮进藏的必经之路,始于汉兴于唐,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现代交通道路所替代。现仅剩怒江段的茶马古道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条紧贴咆哮怒吼的怒江,在峡谷峭壁上开凿的古道,就在丙中洛镇雾里村怒江峡谷沿线,是进入雾里村唯一的通道。

中西文明交融的文化观园

从丙中洛名字的由来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丙中洛在藏语里有“天堂”的意思,它的原名叫“碧中”,藏语意为“藏族寨”,“洛”是傈僳语“地方”的意思。怒族是这里原住民,到了清道光年间,藏族人从西藏、德钦、中甸等地陆续迁徙而来,后来部分傈僳族、白族、漢族、独龙族、纳西族人也陆续迁居于此。

民族聚居的同时,多种信仰也在这里融合。丙中洛的怒族、傈僳族、独龙族信奉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后来,藏传佛教传入后曾盛极一时。位于丙中洛坎桶村的普化寺,始建于500多年前,2009年进行了重修,普化寺建筑古朴精美,是唯一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寺院。

丙中洛是中西文明交融的文化观园。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任安守来到丙中洛传教,修建了丙中洛规模最大的重丁教堂,并在丙中洛定居,离世后安葬在了教堂旁。除了法国传教士,大批的西方传教士也陆续来到这里。为了让当地老百姓更容易接受自己宣讲的教义,很多传教士以家庭面貌出现,而且为了加快宗教的传播,西方传教士大力推行传播队伍的本土化,举办了很多当地少数民族人员的培训班。在西方传教士的苦心经营下,西方宗教在怒江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丙中洛,多种语言共存,多种信仰融合,多种民族文化碰撞。在这里,每种宗教至少有3个以上民族的教徒。一家人可以信奉多种宗教,甚至一个人可以信仰几种宗教,这一文化奇观的确世所罕见。

正如田壮壮的纪录片《拉德姆》诠释的那样:“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就像高原的山脉一样,不卑不亢,充满了传奇般的色彩,与自然和谐地并存。我们这些从外边来的人,只能仰视他们、欣赏他们、赞美他们。这里能给你一种力量,一份祥和及发自内心的喜悦,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赞美而改变自己。”

探寻神秘纹面女

《新唐书·南蛮传下》有一段描述“在云南徼外千五百里,有文面濮,俗镂面,以青涅之……”书中所描述的正是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一带独龙族的纹面习俗。

独龙族妇女纹面习俗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目前生活在当地的独龙纹面女,年纪最小的也已年过半百。为何纹面有种种说法,至今仍无定论。有说纹面是氏族的标识,也有说为了抵御外族的掳掠,而以“纹面毁容”这种被动、消极的手段进行防御,还有说纹面是一种美的象征,是独龙族少女成年的标志……

纹面用具用料皆来自天然:山上有一种藤蔓植物叫“芒”,待它生长到一人高的时候,取其汁,与火塘锅灰调兑。纹面的过程实则是件极为痛苦的事:在洗净的脸上用竹签蘸上锅底的烟灰,在眉心、鼻梁、脸颊和嘴的四周描好纹形,然后用针沿纹路打刺,再用灰汁涂抹,浮肿一周后结痂,清水洗,月余后则为青蓝色,终生不去。如今,当地纹面的旧俗也已不再,仅剩下沧桑面容上的青蓝色纹痕,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到过丙中洛,方知丙中洛为何有一种动人心魂的魅力。或许是天空的颜色,一蓝如洗清澈高远;或许是山野的气息,总有股恣意的生命力;或许是云雾中的村庄,隐隐约约充满了神秘;还有那崇山峻岭下的怒江,透亮如翡翠;山中的花,肆意而开;人们的笑脸,干净纯粹……

猜你喜欢

独龙族雾里怒江
留言板
子空的诗
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
游宜昌三峡(通韵)
与光
幸运
喝火令·旧歌难唱少年怀
少数民族音乐
独龙族的服饰艺术
怒江水电搁浅十年将“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