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怎样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020-06-27冯晓艳
摘 要: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内化地理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新课改的教学进步背景下,地理教学中出现了多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这些先进的内容为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角度的选择。如在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可以使用设计引导启发性问题、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应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等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帮助学生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地理核心素养
初中地理是一门性质较为复杂的学科,既包括自然学科性质,也包括人文社会学科性质,而地理核心素养则是学科性质的部分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基于地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设计并开展趣味性、实践性、教育性并重的教学互动,并且在这些活动中融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不仅能够让学生学好地理知识,还能够让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得到成长。
一、 设计开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以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以综合角度、人地协调等角度思考地理现象,从思考、交流中得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开放问题的设计中,地理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地理教师需要遵循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的原则,使得设计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不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散。
以“世界人口分布”的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之后,地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设计层次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得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①如果可以选择,在冰岛、苏杭、青藏高原、撒哈拉沙漠等地区中,你会选择哪一处地区作为隐居的地方?②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看一看你们小组中的选择是否与世界人口分布情况相同。③以大组为单位,总计整组数据,并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人口稠密区域在各种地理条件方面的差异性或者共同点。在设置这些问题后,教师便可以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就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小组与大组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地理教师还需要结合各小组对问题三的交流情况给予學生适当的指导,指出学生忽视的方面,使学生具有综合各方面思考的意识。如,地形、海陆位置与气候是相互作用的,且对交通便利性有较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人口密度的关键。以问题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角度思考这些问题,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 应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
地理知识是繁杂且互有联系的,初中地理知识可视作一个整体性的知识系统,各方面的知识点如同节点一般分布在蛛网结构中,相互联系、相互支撑。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以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使学生所内化的知识能够形成系统体系。如此,学生能够以空间、动态、综合性的视角对待地理知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自然能够得到培养。
以“水资源”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水资源”为关键词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以“水资源”为中心延伸水资源构成、水资源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时空分布、水资源对人口影响、水资源对农业影响、水资源对交通影响等不同的分支。在分支中还需要继续进行细化,如在时空分布方面,可再细分为时间、空间两个分支。当然,以上是都是教师需要做好的设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水资源”—“水资源时空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举例,然后将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由于学生个体在思维、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性,地理教师应当组织开展小组自主交流活动,并设置合理的规则,使学生的个体思维与合作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花费三分钟时间以个体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在三分钟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补完思维导图。如此,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三、 开展趣味游戏,提升实践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开展趣味实践游戏的方式实现,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着多种类型的活动内容,教师可以这些内容为基础开展趣味游戏实践活动,也可以结合教学知识的特点设计新奇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并且让学生的地理意识、能力等核心素养都得到发展。
以“中国行政区划”的课堂教学中,对行政区域的认知、理解、记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地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小章节知识点的特点,联系各种地理条件、相关人文知识、生活实际内容设计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地图素养、空间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比如,地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拼图游戏,即将中国行政区划制作成拼图,然后打乱,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拼装。在这一游戏的基础上,地理教师还可以创新游戏的内容,增强游戏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与难度。比如,地理教师可以保持行政区的形状不变,将各行政区划的特点作为内容写在拼图中。例如,在江西的行政区划中,地理教师可以标明“鄱阳湖”,在浙江行政区划中,地理教师可以表明“西湖”。或者,教师还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如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先记忆相关内容,然后随机从各小组中挑选一人,进行小组间的拼图竞赛,小组其他成员各有一次提示的机会。以这样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其他学生也不会因为没有被选中参与游戏而变得消极。
四、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情感共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还可以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活属性”,以学生熟知或者向往的生活现象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以“西北地区”的课堂教学为例,在教学时,地理教师可以结合西北地区各行政区的特色内容创设生活情景资源,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让学生通过这些资源对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并且从这些资源显示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生存智慧。比如,教师可以新疆为例,结合新疆地区阳光充足等地理条件,搜集当地特色的生活情景资源。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新疆人民种植、收获、晾晒葡萄干的纪录片或者其他类型的视频,剪辑其中能够体现当地人民尊重自然规律、应用当地地理条件的视频片段,将这些片段剪辑成简短的介绍视频。在制作这些视频时,地理教师可以重点展示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如现存的坎儿井实际情况等。通过展示这些生活中的情景,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将人们的生活实际需求与现实的地理条件结合在一起,理解人类生活、生产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此,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便自然而然地会形成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意识,并将这些意识与地理课堂的实际学习内容相联系,得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 挖掘人文内涵,引导情感态度
在现实中,地理环境的形成与改变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威力,还包括人民群众在悠久历史长河中对自然施加的影响。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所学习、了解,还需要引导学生挖掘地理环境或者地理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通过丰富的人文内容引导学生的情感、思想,培养学生的正确地理价值观。
比如,在教学“黄河”的教学内容时,地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讲述“黄河”在我国的地位。基于教师的这一个问题,学生们从各个角度进行回答,有的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的说黄河水患自古以来都是中下游人民群众的心腹之患,还有学生说黄河之水泥沙参半。在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后,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看法开展教学活动,介绍黄河的重要性,并以学生的看法为基点挖掘其中深厚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地理价值观进行引导。比如,教师可以从黄河水质入手,结合古朝代的黄河水道地图、介绍黄河上游地理环境变化的纸质文献,让学生了解到黄河水质变化的原因。或者,教师可以展示中国历朝历代的地图,通过地图向学生展示黄河在我国民族生存、延续与发展中展示的价值。再如,地理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介绍黄河的各种古诗文,以古诗文辅助学生了解黄河这一地理环境中蕴藏的人文内涵。通过这样的引导性教学,学生们自然而然会意识到保护黄河以及其他河流的重要性,形成爱护国家、爱护自然资源的良好情感态度。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地理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改中提出的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通过高质量、多种类的地理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如此,地理教师能够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使地理教学具有立德树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宪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6):177.
[2]张国强.学地明理,树立人地协调观——初中地理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養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20(5):67.
[3]张春慧.创新初中地理课堂形式对接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2):54-56.
[4]吴有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2019(32):72.
[5]章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9):128.
[6]杨倩,王公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8):13.
[7]张小宁.浅析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5):52.
[8]李哲.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184.
作者简介:
冯晓艳,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湖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