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花开的声音
2020-06-27黄翠香
摘 要:本文从义务教育生物学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的目标、依据、研究内容、关键能力测试方案及教学建议等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测评与教学 初中生物学》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在如何确立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选题策划方案、组建编写团队,如何从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评价框架层级考虑并核定选题内容、形成编写体例等方面为教师核心素养教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教师教学;选题分析
一、 并非偶然的相遇——选题背景
(一)“核心素养”研究背景及其概念内涵
在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则开始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形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是在相关学段和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统整知识、能力及态度之素养,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课程和教育目标制定的根本依据,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对学生的综合体现,即:
核心素养=(知识+能力)态度
(二)核心素养的特点及其教育培养意义
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本土性和层次性。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可供未来作为课程改革之应用的参考,特别是可以透过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纠正过去重知识、重能力、忽略态度情感之教育偏失;可以核心素养为更新教育目的之重要来源,可以核心素养为指引进行各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可透过教改的课程政策,研订课程纲要,明确界定核心素养的架构内涵;可透过课程纲要研订规划以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教学、学习与评价。用核心素养贯穿学科课程的全过程,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从“教书”转向“育人”,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
(三)依据项目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案,把握研究目标及意义,形成选题意向
江苏省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项目组确立研究项目时,适逢国家层面学生一般发展层面的核心素养结构已经建立,普通高中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结构也已经确定,而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尚未正式开始研究和确立各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如何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适应江苏地方需要,在义务教育的学科层面建立核心素养结构、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结构、学生在生物学学科各关键能力方面的表现类型和表现水平的结构,是江苏省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项目的主要研究目标。
为此,项目組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科层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程意义上的落实,即核心素养具体化;在获得大量省内学生实际表现方面的数据后,归纳出学生在每一种关键能力方面的表现类型和表现水平提供支撑,也为义务教育生物学科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开展初中生物学学科质量测评最终的目的是改进学科教学过程,项目组通过三个层次的研究和梳理,帮助教师从课程层面整体把握具体内容的教学目标,并以大量举例方式为教师提供支持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最终项目组历经数载的研究成果——《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测评与教学 初中生物学》得以呈现,其中有理论的探寻、问题的探究,还有实践的探索。
该选题是在《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测评与教学》总选题下依据不同学科分成的八个子选题之一。参与项目组的专家们大多数是江苏省内知名的教育专家、辛勤耕耘在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专家团队的领头人是江苏省教研室特级教授级生物学教研专家吴举宏教授,在自身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上有很多积累,为本次选题的成功策划和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并非一个字的距离——选题策划过程
(一)沟通选题内容、组建编写团队
成功策划本专业学科类的研究性选题,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的条件都满足。首先就是和项目组专家团队的领头人吴举宏教授沟通选题策划方案和编写团队的组建等事宜。恰逢吴教授正集中团队专家进行项目推进研讨活动,这正是深入了解项目的好机会。之后,通过与项目组专家们的沟通和学习,可以逐渐了解到项目组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所要达成的目标指向及研究意义,对该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的内容分工和版块层次也有了逐渐深入的把握。
在做了相关理论研究与知识梳理后,开始着手组织选题组稿会和讨论会,就编写和成书等问题,多次与编写团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在此期间,归纳分析关于选题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选题目标人群和成书形式等问题。在各项选题条件都已满足的情况下,项目组专家们分析讨论选题的立项依据、选题方案,确定选题的框架构成、编写团队的组建和成员分工等。在选题后期书稿的编写等工作中,各位作者的专业素养、教研能力以及书稿的撰写水平也都为选题的成功策划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从“生物”到“生物学”,并非一个字的距离
编写组专家们在确定选题的名称时,把“生物”改为“生物学”,经历了一次科学化正名。其实,从“生物”到“生物学”并非一个字的距离。把不科学的《生物》名称改为《生物学》,开启学科名称科学化的先河的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正威先生。他在《逐渐走向成熟——析2000年生物学高考上海卷》中,首次清楚地为“生物学”进行了科学化的正名,这关系到生物学学科的定位。
基于《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及生物学教育学科名称的科学化历程的了解,在选题讨论会上,经专家老师们讨论,提出正名为《义务教育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测评与教学 初中生物学》的修改意见。编写组老师们经过一番讨论,都很认同这一正名,由此本书名也进行了一次科学化的经历。
(三)从评价框架层级核定选题内容构成及编写体例
1. 学科评价层级理论分析
学科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层级的负责系统,项目组经过反复的比较研究和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数据推演,构建了四大核心素养、十项关键能力和每项关键能力下三个水平层级的评价框架。依据项目组的这一理论研究成果,选题的主体框架结构也由此分为概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五部分。每一部分主体内容依据问题结构性、情景复杂度和思维能力级,清晰界定关键能力的不同水平层级、实施评价和结果分析。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选题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从测试数据中查找教学问题,基于教学问题寻求教学对策,从而提出培育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若干教学建议,为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改良课堂提供参考方案。
2. 核定选题主体框架内容
由评价框架的理论层级核定主体内容结构,全书共分5章。第1章概述分背景分析、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内涵、评价框架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第2~5章分别就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大核心素养的测试及教学建议展开阐述。后面4章内容每一章共两部分,首先是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测试,主要包括关键能力的学业表现、关键能力所涉及《课程标准》中的重要概念、关键能力不同水平层次的典型题例分析三部分内容;其次是关键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依据关键能力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试题测试评估学生关键能力的水平层次,教学建议贴近实际、简便可行。
3. 确定编写体例及栏目内容
以“生命观念中关键能力测试与教学”内容为例,对本书的整体框架结构及编写体例做详细说明。“生命观念中关键能力测试与教学”分为“能力测试”和“教学建议”两部分内容。“关键能力测试”分别从学业表现、与《课程标准》中重要概念、典型题例及其分析几个方面对生命观念中关键能力做出数据分析,提供教学参考。“教学建议”则分别就生命观念中两大关键能力——结构功能观、进化适应观,在《课程标准》中的主要内容及活动建议,以及如何培养结构功能观、进化适应观进行论述。
在“能力测试”中,每一典型题后设立【简要说明】、【试题分析】、【答题分析】、【教学建议】等栏目内容。【简要说明】交代试题考查《课程标准》十大主題内容、生命观念中关键能力以及关键能力学业表现的水平层次;【试题分析】简述试题命题思想,考查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正确答案选择理由等;【答题分析】是结合试题测试数据,进行的答题分析,如题例选用的是主观开放题,则根据学生答题水平不同,分别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学生的较高水平、中上水平、中下水平回答的答题截图,并逐一进行分析;【教学建议】主要是在上述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给出的可操作的建议。
三、 听见花开的声音——成书特色及选题意义
(一)成书特色
本书是在《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基础上,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为视角,通过对十多年来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并结合当下江苏省初中生物学学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旨在有效指导一线教师的生物学教学工作,以期全面提升江苏省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质量。
(二)选题意义
该选题的成功策划为国家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研制提供一些启发,为教师在课程层面理解生物学学科结构提供帮助,为教师们具体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从选题策划到成书过程既辛苦又满足,每每想到读者老师们研读此书时,当心中的疑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进行核心素养教育培养的测评?”渐渐清晰明朗起来,耳边仿佛听到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5-11.
[2]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6):60-62.
[3]蔡清田.核心素养与学校课程的连贯与统整[J].全球教育展望,2017(1):24-34.
[4]蔡清田.核心素养的学理基础与教育培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42-54.
[5]邵朝友,周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8):14-23.
作者简介:
黄翠香,江苏省南京市,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