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5G”: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路径研究

2020-06-27高绿路郭子萌邰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生体育产业融合

高绿路 郭子萌 邰峰

摘 要:针对当前“体育+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生单元缺失、关联程度较低、融合环境不佳等问题,运用共生理论,对“体育+5G”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等要素进行分析并构建其共生体系,提出建设共生单元、优化共生模式、营造共生环境三条路径,以促进“体育+5G”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体育+5G”;共生理论;共生机制;共生路径;体育产业

Abstract: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in the "sports + Internet" industry development such as lack of symbiotic units, low degree of association, and poor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elements in the "sports + 5G"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cluding symbiotic units, symbiotic environment and symbiotic mode and established the symbiotic system. Three paths were give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 5G" industry, i.e., constructing symbiotic units, optimizing symbiotic mode and creating symbiotic environment.

Key words: "Sports +5G"; symbiosis theory; symbiosis mechanism; symbiotic path; sports industry

1 共生理论与“体育+5G”的契合性

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为扩大产业规模,拓展产业空间,提高企业生命力、经营效率和竞争力等内容的一种发展模式[5]。而不同产业间融合发展需要彼此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催化,形成“共生”局面。如今,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个行业带来融合发展契机。因此,如何实现“体育+5G”产业的融合、共生发展成为关键。

1.1 产业融合发展与共生理论

“共生”指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必然按照某種模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调进化的共生关系[6]。共生概念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在1879年首次提出,后经范明特、保罗·布克纳等学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抽象说,共生是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7]。“共生理论”是关于不同物种的有机体之间的自然联系的理论,由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等人在“盖娅假说”的基础上提出。该理论认为生命并不像新达尔文主义所假定的那样,是消极被动地去“适应”物理化学环境,相反,生命主动地形成和改造它们的环境;生命有机体与新的生物群体融合的共生,是地球上所发生的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来源。在当代,透过生物共生现象,人们认识到共生是人类之间、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命运关系。共生三要素分别为: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8],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反映着共生系统的动态变化方向和规律。三要素中,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环境是重要外部条件。袁纯清1998年将共生关系引入经济学研究领域。此外,由共生理论引发的思想也逐渐被应用到哲学、管理学、社会学、金融学等领域。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快速发展深深影响着社会科学,同时,部分社会科学理论的不断融入也丰富和发展着共生理论。

1.2 产业融合发展与共生价值

共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现代社会思维方式,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并引入到社会科学的各学科中,在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领域中得到了相关应用并获得了长足的理论发展。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小到个人,大到企业,甚至是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可用共生理论进行研究。如,从共生理论的角度对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进行分析,提出了农村体育共生发展的对策:整合资源,健全机制,优化农村体育发展的共生环境;根据自身优势创造有利条件,构建农村体育发展的互惠共生模式;壮大基层体育管理组织,提高共生单元的关联度[9]。基于共生理论以及共生系统的理论架构,辩证分析了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的共生关系,提出了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对策:在共生单元方面,促进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能量生成与供给;在共生界面方面,建立完善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共生机制;在共生模式方面,建构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连续共生、互惠共生的最佳共生模式;在共生环境方面,培育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的正向性环境 [10]。将共生理论运用到体医融合生态系统中,通过共生理论解析,发掘其对于体育业与医疗服务业共生融合的理论意蕴,建议增强体育业与医疗服务业关联度,构建互惠依存模式;强化正向环境,保障界面畅通[11]。共生理论多次为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推动了“体育+”产业融合的快速发展。借鉴共生理论,将分析对象延展到“体育+5G”领域的两个主体中来。目前的体育与互联网的关系以共栖为主,两者相互依存的程度较低,因此,运用共生理论来研究“体育+5G”的共生体系、探究共生机制、寻找共生路径以促进两者互惠、合作、共进是十分必要的。

1.3 产业融合发展与共生诉求

1)当前体育与互联网产业融合程度较低。体育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关联程度取决于网络技术是否得以高效应用、融合发展的思维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政策导向是否积极、人才资源建设是否合理等因素。随着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经常化、广泛化、多样化和个性化,4G时代下,应用在体育领域的网络技术由于网速等因素的限制,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的需求。例如,在体育媒体领域中,网民有较大的体育赛事直播观看需求,但长期以来体育赛事资源的缺失及网络技术的限制使得很大部分网民没有得到满足且对于网络体育赛事直播的满意度较低。因此,当下的“体育+互联网”领域整体还有待开发,行业仍处在缓慢发展的阶段,完善的体育类互联网产品少,传统的体育人群到互联网体育用户的转换率仍有待提高。2)体育与网络技术缺乏融合环境。“体育+5G”融合环境是信息、技术、服务以及能量传输的载体和通道,体育产业创新化发展,使资源、服务等交换日渐频繁,为“体育+5G”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国家对体育产业政策的支持,点燃了体育产业整体产业化的进程,据国家体育总局预计,2025年我国体育人口将由2015年的4.0亿增长到5.0亿,体育行业GDP占比也将由2015年的0.7%上升至2.0%[12]。当今社会信息化、智能化逐渐遍布各领域,大众对体育产业的普遍需求表明,“体育+5G”将在“体育+互联网”的基础上带动体育产业进一步拓展、创新和升级,成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新增长点,所以优化体育与网络技术的融合环境至关重要。

2 “体育+5G”产业融合的共生体系建立

产业融合是指在时间上先后产生、结构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在同一个产业链中的相互渗透、作用、依存和发展的生长方式[13]。“体育+5G”产业融合发展是将体育类行业与信息业进行融合、共建,并且在共生单元、模式、环境基础上,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体育产业各个层面,从而推动体育产业的升级。

2.1 相互渗透的共生单元建立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14]。在体育和5G的共生系统中,可以从宏观上把体育与5G者两个共生主体看作是共生单元;从微观上把体育赛事直播、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化体育场馆等看作是体育与5G的共生单元,也可以把市场、技术、人才等看作是共生单元(图1),因其都是促进体育与5G融合发展的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

图1 体育与5G共生单元示意在实践中,以视频直播推动直销的趋势为例,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我在哪里可以购买”的问题将在2025年成为过去。目前,国外的Instagram和Snapchat允许视频直播平台发布到网站上的图片中包含电商平台的超链,这将有助于门票以及俱乐部、运动员相关商品的销售。通过5G网络,营销人员将能够把社交视频链接到产品和服务上,配合投票和直播互动等活动,观众将获得更深度的参与感,在线观看视频时间也会拉长。媒体和娱乐平台将以交互式直播或短视频形式提供优质内容,借助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订阅OTT及其他增值服务。这种趋势充分表明体育产业的赛事直播单元与5G间彼此需求,相互依存。

2.2 相互作用的共生模式建立

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共生单元之间作用的方式,也反映作用的强度[15]。共生模式之所以是三要素的关键,主要在于它不仅反映和确定共生单元之间复杂的生产和交换关系,而且反映和确定共生单元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贡献,同时它还反映共生关系对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的作用。任何完整的共生关系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也可以说是反映共生单元某种程度共生的具体结合。从行为方式上说,存在寄生关系、偏利共生关系和互惠共生关系(表1);从共生程度上讲存在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等多种情形(表2)。任何完整的共生关系都是行为方式和共生程度的具体结合,基于行为方式及组织程度的差异,构成12种不同的共生状态(表3)。

两个或多个共生单元,以某种关系相互依存,是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的基础物质条件。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某种社会现象、行动或某个地理区域都可充当共生單元。共生度表达的是共生单元间相互依存或关联的程度,在这基础上所产生的共生模式是共生关系的具体表现[16]。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M34)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单方依存、偏利依存在一定的社会动态发展中,可以向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转化。从系统演化的角度看,一体化互惠共生强调体育与5G的共生单元在协同合作以及彼此间激励的过程中确保处于互相依赖和共赢的状态,主要特征是共生单元之间分工明确清晰、共生界面确保资源分配的相对平均以保障共生单元具有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体育与5G构成一个共生系统,以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融合发展,共生环境是整个共生系统运作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的外在条件综合,物质资源、法规政策、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等都可以成为共生环境的构成要素,在各种要素之中,积极要素激励共生单元的共生发展,消极要素阻碍共生系统的演进。

2.3 相互依存的共生环境建立

共生环境是共生单元之间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通道,是一体化互惠依存关系稳定发展的平台,正向环境促进共生形态良性运行,反向环境则阻碍其共生发展[17]。体育与5G融合发展的共生环境,是社会、政策、技术、人才等市场融合环境的总和(图2)。

图2 体育与5G的共生环境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动力提供了保障,同时也鼓励体育产业与互联网融合,为“体育+”新业态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即为两者的发展提供了正向共生环境。以智能穿戴产业为例:宏观上,我国经济发展实力持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增长,这些为智能穿戴产品的开发与制造提供优越的经济社会环境。微观上,消费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智能化、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的提高,成为智能穿戴产品开发与制造的源动力。正向的宏观与微观共生环境,为体育产业下属的各类别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提供发展空间,进而为体育与5G的融合共生奠定基础。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体育是群居性、社会交往性的活动,如果只是依托5G进行虚拟网上活动,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正面的身体对抗,可能使体育自身的发展走向异化,所以为促进“体育+5G”更好地融合共生,要十分重视并营造正向共生环境。

3 “体育+5G”产业融合共生机制探究

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一般可分为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3类[18]。当前,体育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必然选择。共生机制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方式,在共生机制的作用下,共生单元间以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融合发展,以实现互利共赢[19]。为了促进共生单元的良性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互惠共生,对“体育+5G”的价值共识机制、融合创新机制、资源共享机制进行探讨。

3.1 产业渗透融合机制

《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中指出“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推进网络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融合创新”。“体育+5G”的产业渗透融合,主要是指5G信息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与渗透,并形成新型体育业态产业的一种融合。价值共识是指不同主体对价值(主要指公共价值)达成基本或根本一致的看法,即对价值形成基本或根本一致的观点和态度[20]。体育与5G技术之间所形成的良性价值共识会对其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对体育与5G产业融合起推动作用,同时它也是“体育+5G”共生的前提条件。而一方面,价值共识机制有利于提高对“体育+5G”融合共生的认识。要想体育与5G产业能够共生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5G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和体育产业的多元功能,探求促进体育消费的多元路径,把体育、5G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的思想上升到一个高度,从产业创新、质量提升、消费促进的不同阶段,紧紧围绕体育领域向智能化发展的需求,认识整个共生过程。充分认识网络技术部门推动体育领域创新发展职责,强化促进体育产业转型以及体育消费促进意识。破除仅仅依靠体育部门开展体育工作的狭隘思维,以价值共识为基础,启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整合体育各方与5G的共生资源,形成“体育+5G”融合共生的合力。为此,需要提升体育工作的战略定位,明确多元主体职责的边界与优化策略,以统一目标下的目标分解与联动,构建便于沟通与操作的促进体育智能化的新平台。另一方面,价值共识机制有利于强化体育与5G的联动性。体育、5G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不仅是其价值共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两者联动的实现路径。不同主体因其价值共识选择行动方向,而行动结果进一步印证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机制的运行,关键在于用制度来保障主体参与的责任和权利,保证其不遗余力地参与到共生系统之中,使之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当前,我国保障主体参与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各项方针政策从国家战略高度鼓励主体间的融合发展,智能硬件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大数据运用将构建全新的产业链运营、生态化发展的思路,也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开发前景。

3.2 产业交叉融合机制

融合创新是将各种创新要素通过创造性的融合,使各创新要素之间互补匹配,从而使创新系统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飞跃,形成独特的、不可超越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在一体化互惠共生融合模式下,体育和5G产业融合是对“体育+互联网”的进一步创新,5G技术的融入会助力“智慧体育”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新增长点。在融合模式与创新机制的作用下,5G技术作为产业创新元素,将会获取更大的动力与体育产业进行融合。以未来智慧场馆的建造为例:在传统场馆基础之上,5G技术的融入将会建立起一个更加独立、完整的“互联网+智慧+健康”的运动生态圈。5G时代下的智慧场馆将是这样的景象:当用户进入场馆,馆内移动端或智能手环会通过记录用户的身体基础数据形成个人健身档案,结合健康检测一体机,为用户生成详细的体质健康监测报告。场馆内的360°智能区域识别摄像头则能采集用户在运动场所内的运动轨迹、运动频率、运动习惯、运动效果等健身相关数据,记录用户运动全过程,并依据大数据针对用户的运动习惯与运动行为提供专业的运动处方,从而指导用户开展有效的全民健身行为。

3.3 产业重组融合机制

当前,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通过产业内部与外部结构的不断整合、重组,带动其子行业或新行业的产生发展。“体育+5G”产业的整合与重组,拓展和改善了原有“体育+互联网”产业资源与环境,为新业态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资源与环境是共生单元体系的保障。当前,体育+互联网共生单元的资源较为分散,只有进行资源的有效重组,才能够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使其产生聚变效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促进体“体育+5G”共生顺利演进。体育产业为5G网络提供展现价值的平台,体育赛事直播、智能体育场馆建设、智能体育产品制造与销售、科学健身等都是5G网络实现体育产业全覆盖的资源,而5G对于智能化技术的支持也同时推动体育产业的创新与发展。5G所带来最明面和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网络数据上传下载速度的提升,5G网络将为物联网提供最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且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久的将来,体育赛事直播平台将有能力提供更具有吸引力和创新力的视频体验以聚集更多观众,体育产业营销人员能够把社交视频链接到产品和服务上,以此推动直销。在资源共享机制下,体育产业与5G互利共赢,进一步以体育产业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4 “体育+5G”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5G技术的成功研发,一方面拓展了“互联网+”产业发展空间,为产业融合发展开辟路径,另一方面为体育赛事直播、体育智能穿戴、体育大数据服务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如今,5G技术以其低延时、高清晰、快速度等特性成为万物互联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为一切智能科技产业提供平台。因此,如何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断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开辟路径,促进体育产业不断持续、创新发展是重点。

4.1 完善产业共生单元建设

“体育+5G”的共生是基于体育产业和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因此,共生单元的完善与建设是共生共同体的首要任务。1)完善体育产业共生单元。用品制造、技能培训、健身休闲、传媒服务等体育产业要素,作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关键力量,能够为5G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以展现其价值。然而,在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当下,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等多种力量,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环境,共同致力于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完善共生单元。2)建设互联网络共生单元。5G所能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科学健身、智能穿戴、“沉浸式”直播、线上指导等。5G为“体育+互联网”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加快信息的传送速度,能够提高智能化水平,促进体育产业發展的创新性和连续性。4G共生单元要素尚不完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画质不清晰、信号不稳定、画面出现卡顿、用户间的互动少;智能穿戴的功能较为单一,缺乏数据的整合与建议分析;缺乏线上培训平台,人才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VR技术由于数据传播速度跟不上大脑和眼睛的反应时间给人带来眩晕感,使其热度下降。对于网络共生单元的建设能够增加信息的传输量,打破原有的终端限制,提供更稳定的信号,带来传统体育的智能化升级,为智能体育的真正普及奠定基础。

4.2 优化产业互惠共生模式

共生理论强调,虽然共生模式具有多样性,但最理想的是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这不仅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共生关系,而且对共生主体的作用和影响是连续性的[10]。要使“体育+5G”能够更好地融合共生,就必须通过增强两者的关联度来优化共生模式。1)强化融合发展理念。理念具有认识、指导、激励和文化价值,思想认识或观念看法对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强化体育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理念能够产生强大的融合能动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体育产业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现实可能;5G时代的到来,能够破除当前“体育+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限制,提高体育产业智能化程度,实现体育与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在互联网、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体育与每个人的健身、健康密切关联,需要大量的智能装备、智能软件以及智能管理平台来服务每个人的生活,只有强化融合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对于“体育+5G”产业融合的创新,使二者紧密联系。2)制定融合发展目标。目标使行动更具有方向性,想要加强体育与5G的共生关联就必须明确两者共同努力的方向,即制定发展目标以促动两者共同发力。当前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虚拟技术开发、整合大数据资源、发展移动终端、体育场馆智能化、开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互联网技术手段的应用,向着体育产业科学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前进。互联网模式的传播提高了市场信息的传输效率,网络技术变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互联网通过快速反馈及直接沟通的方式,将丰富的内容传达到客户端,良好的传播效果极大降低了营销成本,产品销售通道的缩短,进一步降低了企业库存的压力和成本。互联网本身已经成为覆盖全球的大市场,5G的到来将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技术,体育企业应把握时机,与互联网密切关联,实现线上线下商业模式转型。体育产业和互联网的紧密联系,使两者之间的关联效应与优势十分突出,体育企业若能增强与5G的关联性并且运用合适的互联网的思维和工具,将会推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体育产品制造业中,智能穿戴设备不但要同时具有创新和实用两个特性,还要能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不需要刻意关注就能够发挥它的功能。不久的将来,人们对于运动工具的要求会更加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所以智能穿戴设备须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情况进行设计,以此来进行融合创新发展。要在体育产业中体育赛事直播、体育场馆建设、运动健身等多个领域,选择网络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机和方式,以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体现于体育与5G融合发展的整个过程,提高两者的关联度。

4.3 营造产业依存共生环境

“体育+5G”共生的正向环境包括完善的政策以及资源配置优化的市场,而反向环境包括封闭的意识以及培养技能单一的人才。加强正向环境,克服反向环境,将会对“体育+5G”的共生环境产生激励作用,为一体化互惠共生模式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1)营造完善的政策环境。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体育工作的开展提出,深入推进教育、文化、体育等改革,充分释放社会领域巨大发展潜力;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等途径。随着网络技术及的进一步升级,政府在对体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外,还需在相关政策上对体育产业与5G的融合发展给予优惠和支持。通过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强化“体育+5G”政策导向,有利于明确参与主体的责任和权利,对“体育+5G”的战略规划、重点项目及关键目标赋予保障。2)营造先进的技术环境。“体育+互联网”是指基于创新2.0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和新业态,将互联网创新成果融入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体育产业的产业链、市场业态和商业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和变革,改变了体育产业的演化模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了体育产业的创新能力、生产力和竞争力,更加广泛地形成了以“互联网+”为设施和工具的体育产业发展新形态。用一句话概括:通过“互联网+”方法,解放生产力,促进传统体育产业的全面更新,使体育产业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互联网+实体、+智能穿戴、+健身娱乐、+赛事播放等都是互联网+与体育产业的互动形式。3)营造高端的人才环境。学校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的人才需求特点,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适应“体育+互联网”的新动态、新趋势。体育院校应把“互联网技术”融入人才培养思路,将体育、互联网知识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提高体育人才“智能化”意识,强化“体育+互联网”的实际操作技能,密切关注体育领域与网络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网络技术院校应增强“科技带动发展”理念,通过开设体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特色专业,构建包含体育赛事直播平台运营与管理、线上体育品牌建设、智能穿戴研发、VR技术升级等模块的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以解决所面临或即将面临的实际问题。企业培训过程中,体育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应根据融合发展视域下复合型人才培养定期开展员工培训,要求员工学习“体育+互联网”融合的相关知识,掌握有助于两者融合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员工对两者融合的适应能力。

5 结语

本研究是借助共生理论功能、价值与模式,以“体育+互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为逻辑起点,依托5G时代背景,探寻未来一定时期内“体育+5G”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制与路径。时下,5G技术的逐步推广、覆盖和全应用,必将带动大批新型产业的诞生与发展,成为助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互联网+”产业提升、居民消费激发的关键要素。特别是在“体育+互联网”产业发展中,5G技术的应用可以为体育智能科技、体育赛事直播、体育信息传媒、大数据整理和体育场馆智能化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其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然而,当前我国“体育+互联网”产业发展依然存在关联程度较低、融合环境较差、技术支撑不足等现状问题,成为困扰两者结合发展的桎梏和瓶颈点。因此,本文研究是借助共生理论为“体育+5G”的融合共生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通过“体育+5G”产业融合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需求,构建“体育+5G”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通过建立价值共识机制、融合创新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梳理“体育+5G”融合共生的运作方式;通过建设共生单元、优化共生模式、营造共生环境为“体育+5G”产业融合发展开辟路径,实现两者间的互惠共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宇峰.“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产业生态解析与建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34-39.

[2]颜小燕.“互联网+”促进体育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及其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7,38(6):67-72.

[3]夏元庆.融合与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的体育产业生态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3):68-72.

[4]钟华梅.“互联网+”背景下体育产品消费模式变革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5):13-18.

[5]杨强.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与重构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15,35(7): 3-17.

[6]马榕婕,葛新斌.共生理论视域下教育集团学校间的关系形态及其实现路径 [J].郑州师范教育,2019,22(9):25-28.

[7]孙锋.“一带一路”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融合路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39(2):64-67.

[8]谢经良,孙晋海,曹莉.大数据时代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4):59-63.

[9]梁然,黄大志,潘宏波.共生理论视角下农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9,40(1):52.

[10]高健.共生理论视角下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4):76-81.

[11]冯振伟,王先亮.基于共生理论的体育业与医疗服务业融合共生路径构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5):1-7.

[12]刘春华.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0,36(1):1-8.

[13]苏敷志,邰峰.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9,10(10):105-110.

[14]王雪梅.共生理论视阈下的生态治理方式研究[J].理论刊, 2018(3):159-165.

[15]花建.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16(4):26-35.

[16]张华榕,刘明辉,彭利方.“互联网+”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5):16-19.

[17]袁純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5.

[18]杨玲丽.共生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J].社会科学论坛,2010(16):149-157.

[19]温兴琦.基于共生理论的创新系统结构层次与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6,36(14):1-5.

[20]郭燕来.意识形态领导权与政治伦理[J].前沿,2013,33(5):20-24.

猜你喜欢

共生体育产业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刚柔并济
体育产业之篮球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破次元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融椅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