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劳务外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0-06-27王庆臣
王庆臣
摘 要 近几年,劳务外包业务在我国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替代企业临时用工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假外包、真派遣”、发包方商业秘密泄露等问题。本文基于上述劳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点,作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 劳务外包 风险责任 对策
劳务外包业务在我国兴起较晚,但近几年来却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不少企业替代性用工的首选。主要原因是随着2014年国家《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受到了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及10%的用工比例上限约束,已不能满足部分企业临时用工的需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劳务外包作为一种有效的临时用工替代方式,逐渐被我国企业认可并迅速流行起来。
一、劳务外包业务的概念
劳务外包,也可称为业务外包、服务外包等,是指企业(发包方)将自身的非核心业务或职能通过订立业务外包合同的形式,将其转移给外部具有专业化分工优势的运营公司(承包方),并与承包方形成合同关系的行为,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
二、劳务外包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假外包、真派遣”现象突出
在国家《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限制性要求下,有些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企业为了维持合作和用工现状,私下达成共识,由劳务派遣公司作为劳务外包业务的承包方,形式上为劳务外包,但从业务运作、人员管理模式等方面还是原先劳务派遣的方式,从实质上没有发生变化,形成“假外包、真派遣”的局面。该类劳务外包一旦被劳动行政部门认定为劳务派遣的形式,用工企业将接受违反劳务派遣相关规定的处罚,且用工企业需对劳务外包员工的损害承担连带责任,无形中加重了用工企业的法律风险。
(二)企业资源配置出现问题,核心业务外包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少企业在自身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因贪图一时小利或是回避困难问题或因工期所迫,将核心业务进行劳务外包,短时期看好像是解决了问题、捡了个便宜,长远看却是得不偿失,容易丧失对核心业务的把控,并造成自身的技术实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更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影响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劳务外包业务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在劳务外包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发包方)通常只对业务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检查,业务的具体工作细节由承包方落地实施。如果双方未建立流畅的沟通机制,则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一方面可能造成承包方偏离外包业务的发展方向,进而影响发包方的整体业务发展;另一方面,承包方也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减少对外包业务的投入或者偷工减料,降低劳务外包业务质量,损害发包方的产品形象,破坏发包方的品牌形象,进而对发包方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泄露的问题
承包方在开展劳务外包业务的过程中,难免会获取或者接触到发包方的知识产权信息和商业秘密。如果管控不当或者缺乏制约机制,就会存在承包方泄露发包方商业秘密或者侵害发包方的知识产权的行为,给发包方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五)潛在法律责任风险问题
由于我国在劳务外包方面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条款和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在劳务外包企业的主体资质、许可制度、双方责任分配等方面缺乏具体的规定,在这些方面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给发包企业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责任。例如,承包方企业管理不规范,存在不按时发放工资、拖欠社保等侵害劳务外包员工利益的行为。这些行为一旦出现劳动争议,发包方往往因为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承担不必要的连带责任。
三、劳务外包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用工企业放弃侥幸心理,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合法地进行劳动用工
鉴于在劳务外包的实际操作中,“假外包、真派遣”的现象对用工企业来说存在巨大的风险隐患,那么用工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及企业负责人一定要放弃侥幸心理,在符合国家劳动用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合理、合法地进行劳动用工。因受劳务派遣“三性”和10%的用工比例限制而不得不开展劳务外包业务的,需明确外包合同内容的主要内容,即合同标的应为“服务或产品”,合同费用结算方式为“服务费”,同时对各自的权利、义务及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且在劳务外包过程中切忌对劳务外包劳动者进行直接管理。通过上述方式,规避“假外包、真派遣”的问题,解决用工企业的风险隐患。
(二)合理配置企业资源,避免核心业务外包现象出现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主营业务分类和战略发展规划,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明确企业发展原则,科学界定核心业务的名录并动态调整,坚决制止核心业务外包的现象出现,以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做好督导检查工作,掌握劳务外包业务的第一手信息
发包方一定要建立督导检查制度,依照劳务外包合同的约定,对发包方的业务活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违规处罚,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同时要掌握发包方相关外包员工的薪酬发放、社保缴纳、安全教育、劳动保护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情况,督促发包方落实国家政策,避免承担潜在的法律风险责任。
(四)建立保密约束机制,防止商业秘密泄露
发包方一方面要在日常的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制度建设和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员工保守商业秘密的意识,并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予以强化,从源头上遏制商业秘密外泄;另一方面要通过劳务外包合同的相关条款,限制约束承包方的行为,一旦发生承包方泄露发包方商业秘密或侵犯发包方知识产权的行为,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追究承包方的责任。
(五)审慎选择承包方,有效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发包方应建立招投标制度,完善劳务外包业务的整个流程环节,做好潜在承包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工作,通过招投标选择资质信誉好、规模实力大、服务质量优、管控能力强,且具有经营资格证书的法人单位作为承包方,并在劳务外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从而有效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作者单位为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镇煌.论我国企业劳务外包的法律风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2-48.
[2] 简永斌.浅谈劳务外包存在的问题及规范管理[J].现代企业,2020(1):38-39.
[3] 张凤婷.企业劳务外包的若干问题[J].中国律师,2014(10):77-79.
[4] 李冲.劳务外包风险防范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8(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