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魏桥”:共克时艰的中流砥柱

2020-06-27薛璇

中国有色金属 2020年10期
关键词:魏桥滨州疫情

本刊记者 薛璇|文

我们必将铭记这个不同寻常的2020:疫情之下,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快速反应、主动担责,以大行义举反哺社会;发展不停,一个充满新动能的“新魏桥”冉冉崛起。

庚子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华夏大地,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肩担起疫情防控重任,快速复工复产,一肩担起社会责任,捐资捐助,引领经济发展,在与全国人民共克时艰中贡献了“魏桥力量”,呈现了“魏桥速度”,彰显了“新魏桥”的时代作为。

织牢坚固防线

实话实说,当春节期间疫情开始肆虐之时,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波每天看着新闻,也是忧心忡忡。但是他清楚,每逢兵临城下,只有调度统一,沉着指挥,才能赢得战机。他更清楚,与干部职工同呼吸、与滨州大地共命运,才能彰显一位企业家的初心。

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张波在疫情期间检查生产现场

当天,魏桥创业集团迅速吹响同心抗疫的集结号,全集团上下闻令而动、严防死守,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

集团信息中心迅速开发了“疫情防控人员信息统计”模块,利用大数据全面收集员工信息,摸排38 万余人,构筑起了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为了解决职工出入及体温监控难题,信息中心又加班加点开发了二维码体温检测程序和职工手机端信息日报系统,与之前的疫情统计系统配合,实现了对职工身体信息的24 小时监控。

遍布滨州各市县区以及威海、境外各处的生产生活区,是魏桥创业集团疫情防控的主战场。1月31日,在全国疫情骤然升级的关键节点,集团成立了覆盖各区域的防控小组,4000 多名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广大职工全力投入到后勤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强化疫情防控宣传、严控外来人员、杜绝人员聚集、每日数次喷药消杀……经过层层发动、群防群治,确保了各生产生活基地38 万名职工及家属的身体健康和后勤保障。

2月10日,集团全面复工后,干部职工快速进入了“双肩挑”状态:一肩挑防控,一肩挑生产。全体干部职工已经形成了工作前的规定动作:佩戴口罩、测量体温、洗手消毒、逐个入厂、单桌用餐。

如今走入集团各处,只见工厂里人机协作马力十足,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云端会议讨论激烈,在滨州这片创业热土上,人员生产正忙,企业运转正酣。

集团生产区大门处,工作人员为进出人员测体温

集团物业人员进行消杀作业

关键时刻的“魏桥温度”

每当惊涛骇浪袭来,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每临关键时刻,总有一支力量让我们充满信心。

疫情爆发以来,作为中国本土的世界500 强企业,魏桥创业集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举全集团之力与社会各界凝聚成磅礴力量,坚决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的人民战争。

1月27日,魏桥创业集团捐款3000 万元,其中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1000 万元,向山东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向滨州慈善总会捐款1000 万元。1月28日,捐赠6 万只口罩。

2月6日,张波远赴欧洲,从德国采购回一批医用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价值20 万欧元的医疗物资,捐赠给邹平市中医院的一线医护人员。张波说:“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最需要防护。企业家要做政府的助手,关键时刻我们更应该体现出助手的作用,利用我们的资源和力量协助政府解决实际困难,为抗击疫情做出应有的贡献。”

3月2日,张波、张红霞、张艳红、赵素文、杨丛森等集团公司领导以党员身份带头捐款,再次为抗击疫情奉献爱心,集团4000 余名党员同日参加自愿捐款,全集团13 万名干部职工积极响应集团号召,不到10 天时间,向慈善组织捐款累计超过200 万元,再次为抗击疫情贡献了“魏桥”力量。

正当疫情进入吃紧阶段之时,口罩、防护服、隔离衣等防疫物资需求十万火急。魏桥创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红霞说:“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产防护用品的指示精神,我们推掉其他订单,不惜代价、不计损失,立刻转产防疫用品。”

兵贵神速,时间就是生命。快速采购设备物资!快速转产!快速捐赠!快速发运!

1月27日,魏桥创业集团向慈善组织捐款3000万元

张红霞捐款

滨州铝协向滨州市慈善总会捐款100万

2月6日,张波从德国采购价值20万欧元的医疗物资,捐赠给邹平市一线医护人员

集团旗下向尚服饰紧急转产防护服

集团旗下的向尚服饰公司1月27日紧急复工,27 名党员干部放弃休假,全部下沉一线,28日就紧急生产6 万只防护口罩,捐赠防疫一线,成为滨州市最早转产口罩和防护服的服装生产企业。

当时各地物流中断、原材料短缺、人员出差采购受限、员工春节假期未完,向尚服饰按照集团的紧急部署,快速注册成立山东安好医疗防护用品公司,想方设法紧急采购生产设备,昼夜不停改建无菌车间,快马加鞭培训人员,精心组织员工开足马力生产,在短时间内已达到了日产口罩5 万只、防护服1000多件(套)的产能。自转产以来,他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在抗击疫情中再一次展示了“魏桥速度”。

受疫情影响,全国各地企业裁员、降薪现象严重,而魏桥创业集团不仅做出承诺,坚决不因为疫情让一位员工失业,而且于3月11日下发通知,从4月起,在职职工每月人均增加工资100元,仅此一项每个月集团增加千万元的支出。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阴霾很快就会过去,阳光会更加灿烂。而那一笔笔无私捐款、一场场爱心馈赠、一句句铮铮话语,成为抗“疫”期间的感动瞬间,彰显着大企业集团的大作为、大担当。

爱无山海之隔

同住地球村,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都是紧密相连,在疫情面前,大爱互助显得更为紧迫突出。

2014年,当埃博拉疫情在几内亚肆虐时,外国投资者纷纷暂停项目、撤离员工,但以魏桥创业集团关联企业中国宏桥为核心的赢联盟勇敢逆行,进入几内亚,为几内亚人民捐赠了两座医疗站和物资。

时隔6年,有一幕场景何其相似。4月18日凌晨5 时18 分,一架波音飞机从广州天河机场起飞,满载着赢联盟无偿捐赠的医疗物资,飞向万里之遥的几内亚。这些物资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医用手套以及药品仪器,加上在途海运和现场筹办的各类物资,赢联盟捐赠给几内亚物资总价值超过200 万美元。

4月18日,赢联盟捐助几内亚防疫物资的包机起航

通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向意大利捐赠8万个医用口罩

救疫如救火。时值各大航空公司航班停飞,中资企业包机逆行、向国外捐赠医疗物资闻所未闻,工作难度相当巨大。通过工作小组锲而不舍地努力联系,并付出数十万美元的运费之后,终于达成了包机协议。解决了运输难题,接下来就是采购物资。时间紧、物资缺、采购人员医疗专业知识不足,工作小组领受任务之后,大家分头行动,查询咨询厂家、认证清关,最终按时完成了庞杂的采购任务。

当地时间4月18日下午3 时30 分,货运包机经过18 个小时的长途飞行,降落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几内亚国家电视台等重要媒体纷纷到场报道。经过4 个小时的卸货作业,这些捐赠物资被装上13 台卡车,分批运至仓库,整理分装后交付给首都科纳克里、博凯和卡姆萨等城市医院和受赠单位。消息在几内亚民众和当地华人圈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家纷纷在赢联盟官网上留言表达感谢之情。

在地球的另一端,印尼疫情告急,全国34 个省级行政区均告沦陷。魏桥创业集团位于印尼的宏发韦立氧化铝公司立即组织捐款捐物,截至发稿时,共向印尼海洋统筹部、西加省政府、军队等捐款36.5 亿印尼盾;向西加省医院、县医院捐赠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用防护设备;向周边社区1000 户居民捐助价值3 亿印尼盾的卫生防疫和生活物资。中国驻印尼大使肖千说,中国、印尼共同抗疫的感人故事,再次展现了两国守望相助的历史传统,深化了两国人民患难与共的珍贵情谊。

3月19日,魏桥创业集团通过在建中的魏桥德国分公司向公司注册地、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消防局赠送口罩等防疫物资。3月20日,又通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向意大利捐赠8 万只医用口罩。意大利驻华大使方澜意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感谢中国的朋友,在意方处在艰难时刻给予的宝贵支持和援助。”

同心同向的铝业共同体

万众一心,心手相牵,就没有翻不过的山。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疫情肆虐之时,魏桥创业集团给了滨州社会各界以最沉着的底气,成为滨州抗击疫情、稳定经济的定盘星。一位前来企业检查工作的领导说:“魏桥的职工回来了,魏桥的机器开动了,滨州的产业链就基本稳定了。”

魏桥创业集团是山东省铝业协会、滨州市铝行业协会的会长单位,在他们的感染带动下,滨州铝协副会长单位、山东创新金属捐款捐物450 万元,山东三星集团捐款捐物400 余万元,滨州渤海活塞、山东立中轻合金捐款100 万元……山东铝协会员企业累计捐款捐物总价值超5000 万元。

2月1日,滨州铝协会长张波在征求理事会同意后,安排秘书处从办公经费中列支100 万元,捐赠给滨州市慈善总会,同时捐赠1 万只口罩。

3月13日,山东铝协和滨州铝协联合发出通知,免收所有会员单位2020年度应缴会费,共计约100 万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为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重庆魏桥金融保理公司主动为企业提供优惠金融服务,通过电子化审核、线上确权、在线融资等各项举措为客户提供便利,金保贝云平台和保理业务实现全天候24 小时线上运营,累计在线融资及续作近10 亿元,帮助中小企业在抗击疫情中渡过难关。

滨州各涉铝企业在疫情中同舟共济,互信互帮,一个高度负责、主动担当、同甘共苦、共克时艰的铝业共同体形象展现在齐鲁大地。

“新魏桥”新动能

为国创业、为民造福,这是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原董事长张士平一生秉持的家国情怀。在新一届集团领导班子身上,不变的是一脉相承的前辈遗风,但又赋予了“新魏桥”的时代发展印迹。

3月5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来到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区督导调研

告别过去几十年间拼规模、拼体量的模式,如今,“新魏桥”正朝着价值链高端迈进,由“创业魏桥”向“科技魏桥”“创新魏桥”加速演变。张波说,企业是否强大,不是靠排名和盈利能力,而是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中外百年企业均是如此。对张波来说,这种模式之变,既是他对铝行业现状的把脉与深思,更是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

3月28日,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魏桥轻量化基地内,塔吊林立,打桩机、挖掘机等大型设备正在紧张施工。魏桥创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平义介绍,园区占地680 亩,未占用新增土地,而是拆除旗下两家小机组发电厂后的原有土地,这是魏桥创业集团“腾笼换鸟”、向高、精、深铝产业延伸的典型呈现,也是向“滨州打造世界级高端铝产业基地”愿景目标交上的又一份答卷。

正在建设中的魏桥轻量化基地

2019年12月18日,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开工

2019年,魏桥创业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100 亿元产业基金,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共建魏桥国科研究院,支撑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发展,布局魏桥国科滨州研究院、渤海科技大学(筹)和成果转化产业园三大板块,共同形成了“产-学-研-金-服-用”的完整体系。

基于滨州产业基础和中科院相关院所特长,魏桥国科研究院将建设智能制造及大数据研究中心、金属材料研究中心、纺织材料研究中心等七大专业研究中心,力争用10年时间达到国际一流研究中心水准,常驻滨州的科研人员超过400 人。

与此对应的是,定位于国内一流应用型特色大学的渤海科技大学,将设置智能制造、金属材料等八个学院,在校学生规模最高可达10000 人,为滨州乃至山东的产业升级引进和培养工科类管理及技术人才。

3月5日,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来到魏桥国科(滨州)科技园建设现场督导调研,对项目建设和未来规划给予充分肯定。

在滨州这片铝工业沃土上,梧桐树吸引了凤凰来栖。依托魏桥创业集团的龙头引领,滨州市加大对铝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呈现出“群星璀璨”“万马奔腾”的良好产业生态。

邹平市长山镇,万通金属科技公司产销正旺,该公司主要生产高档幕墙板装饰材料和铝箔坯料,正是源于魏桥创业集团承诺的稳定铝液供应和电汽能源的优惠价格,原本位于华南的这家企业花开滨州。

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主导的超高精细光刻胶项目原本计划在外省落地转化,魏桥创业集团知悉后,决定承担项目生产车间、实验研发综合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出资6000 万元作为股权投资,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研发科教平台,解除了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项目最终落户滨州。

2019年,魏桥创业集团与苏州奥杰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轻量化全铝车身总成项目,吸引200多名研发设计人员来邹平创新创业。

中国最大的再生铝企业新格集团于2019年在邹平建设了30 万吨/年的再生铝项目。魏桥创业集团同样诚意满满,将部分闲置厂房及配套设施以低廉价格供给新格集团使用。

这就是张波提出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正如魏桥创业集团的合作伙伴、山东创新集团董事长崔立新所言:“只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生态越来越完整,行业竞争力才会越来越强;也只有立身于强大的产业集群中,企业才能越来越好。”

据山东省铝业协会统计,2019年滨州原铝就地转化为中高端铝制品的比例为35%,同比提升10.3%。2019年,滨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利用3年时间将原铝就地转化率达到80%,如今,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转战云南 助力全面小康

在滨州,魏桥创业集团直接、间接带动了50 万农民的就业脱贫,如今,他们甲衣未解,再跨征鞍,又给砚山小城带来致富希望。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2019年4月30日刚刚退出贫困县序列。在喀斯特地貌的山峦之间,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铺展开来。魏桥创业集团旗下的云南宏泰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12月18日破土动工,2020年2月10日已全面复工。

为降低能耗,魏桥创业集团拆除了滨州区域内的20 套小型燃煤机组,向水电资源富足的云南省转移了203 万吨电解铝产能,同时,在滨州布局200 万吨再生铝生产项目,仅此一项,煤炭消耗压减约1000 万吨,为滨州腾出了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

云南绿色铝产业园项目是云南省重点工程,全部投产后年营销收入约280亿元,利税34 亿元,可直接解决就业人员约7000 余人。

3月15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文山州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督促检查脱贫攻坚工作。陈豪对项目复工率100%、建设有序推进给予充分肯定,要求继续科学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投产。

2020年正月,正处疫情期间,云南宏泰通过网络招聘了近600 名云南籍新员工。3月11日14 时,魏桥创业集团申请开辟的云南文山到济南机场的直航包机平稳落下,首批135 名云南籍员工乘坐包机抵达,经过“专车-专机-专车”转运,最终抵达魏桥创业集团铝业原料分厂培训学习。本期学员540 人,连续4 天分乘4 个航班陆续抵鲁。

云南籍员工姜红顺由于自身文化低,没有一技之长,之前常年外出打散工,再加上父亲患有慢性病,家庭经济拮据,被当地纳入贫困户。2020年,姜红顺报名应聘了砚山魏桥项目,坐包机到山东培训。他激动地说:“我感觉像做梦一样,从来没想过能免费坐飞机去培训。将来回到砚山,工资不低,还可以照顾我的老父亲。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赚些钱,尽快成家。”

孟夏时节,草木葳蕤,鸟语花香。我们见证了魏桥创业集团在疫情中的众志成城和大行义举,也看到了在新旧动能转换上的大手笔、大步伐。此时,不禁想起了《创业好家风》里的那段歌词:“为国创业的信念,潮头勇立;为民造福的理想,根植大地;实业报国好家风,我们奋起接力……”我们必须记住那些闪光的人。打开魏桥创业集团的公众号,在留言区随处可见公众对老一代创业者的深切怀念,对新一代创业者的良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3月15日,云南省委书记陈豪在云南绿色铝创新产业园检查督导

魏桥创业集团申请开辟云南文山至济南机场的直航包机,首批135名云南籍员工乘坐包机抵达

大,就有大的样子。疫情之下,魏桥创业集团凸显了一家跨国大企的责任担当,诠释了为国创业、为民造福的精神传承。当每一家企业不负国家和社会重托,实现稳健经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引领产业前行方向,承担应尽社会责任,全社会就能孕育出阔步向前的雄浑步伐和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魏桥滨州疫情
战疫情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飞阅滨州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魏桥“被做空”事件始末
张士平逼出来的魏桥
胆小鬼捉臭虫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