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要靠政府,不能只靠政府
2020-06-24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越发感受到身体的重要、健身的重要、免疫力的重要,显然疫情之后人们对健身场所的量和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各级政府部门在规划、引领、协调、监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全民健身的普适性、多层次、大体量,又要求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把分散的热情聚起来 从国外经验来看,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培养青少年运动习惯、凝聚大众健身热情是一种通行的做法。
疫情期间,参照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科学健身18法”,上海市体育局联合尚体健康科技、乐刻运动等社会机构,为上海市民编排了一套简单易学、科学有效的居家运动指南——“我爱我家健康屋”系列视频,短时间就吸引上百万人观看。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积极发挥枢纽功能,及时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场馆停业通知和后续工作安排,积极将青少年体育培训转到线上,为各会员单位的“小会员”做好服务。
把空閑的场馆用起来 长期以来,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高效利用始终是个难题。记者调研发现,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能够拓展大型场馆服务功能,让空闲的场馆热闹起来。
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占地面积60公顷,是目前苏州体量最大的现代化体育场馆。随着一批体育俱乐部、培训机构的入驻,庞大的场馆群聚拢了人气,焕发了活力。奥体中心的棒球训练场是爱美高棒球俱乐部的专业培训场地。俱乐部目前创建了6支校队和8支俱乐部代表队,现有小球员600余名。体育场外的训练场,是苏超足球俱乐部承办苏州青少年足球俱乐部联赛的主场地……
记者在天津西青区李宁运动中心调研时发现,企业入驻西青区体育馆后,充分利用场馆毗邻学校的特点,通过和昂立教育携手合作,打造了学生放学后的“文体兼修”运营模式。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进行体育锻炼,还能接受文化课辅导服务。
把长期的难题解开来 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还成为解决瓶颈掣肘难题的“润滑剂”。
为了把更多的健身场地建到人流密集、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上海市体育局大力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的“楼顶工程”,鼓励社会力量在商场、楼宇屋顶建设体育设施,得到了洛合体育等一批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积极响应。如今,市内的中环百联、大悦城、环球港、红星美凯龙真北店等商圈的屋顶上都建成了体育设施。大量商场、写字楼的地下室也变身为健身房、游泳池。
一直以来,由于受困于安全等问题,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推行过程始终进展缓慢。但在上海普陀区,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社会力量,让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变得更加智能和便利。据介绍,截至2019年底,全区66所公办中小学,有61所日间开放,60所日夜开放,一年有300多万人次进学校健身。(摘自《新华每日电讯》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