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020-06-24曾丹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兴趣融合信息技术

曾丹琪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巧妙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地融合,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达到课堂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兴趣;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年龄较小的孩子在认知新事物时往往对于直观明了的事物容易掌握,对于抽象的事物不易掌握。然而,数学这一学科中存在着较多抽象的概念,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可以通过熟记或背诵掌握,而是需要学生发挥其数学思维及想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应该将抽象的数学内容巧妙变得更加直观明了,且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进行相融合,给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同时也使得课堂效率不断提高。

当今,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学课堂上大多数都利用了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许多功能,例如,多媒体课件、动画、图形的变换、声音的转变等功能,将其巧妙地与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使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也促使教师自身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更加重视利用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来提升课堂的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认知领域,还可以实现教师资源的充分共享。突破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认知水平上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活泼好动,无法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数学这一学科相对其他科目,学生学习起来较难,同时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注意力。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很难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巧妙地融合,不仅可以传授教学知识,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课件动画的展示、图形的变换、声音切换等功能,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使数学课堂更加灵动,从而激发学生课堂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因此,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巧妙地融合,使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内容能够变得更加清晰、生动有趣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数学课堂上的重难点,同时帮助学生解难释疑。例如,在讲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当这只蝴蝶缓缓“飞”入教室屏幕时(如图1示),很快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学生课堂兴趣高涨时可顺势提出问题:“蝴蝶的翅膀在摆动时左右两边翅膀的形状和大小是怎么样的呢?”学生结合蝴蝶的两只翅膀在摆动时不断出现重合的情形下,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很快可以理解掌握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在数学课堂中想要将数学知识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融合,除了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示,也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微视频,或者是具有趣味性、生动形象的图片,或生动有趣的音乐进行衬托,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千克、克、吨》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生动有趣的绘本故事《妖精豆豆去购物》,在这个绘本故事中,介绍了妖精豆豆拿着小豆子去购物的故事,每个小豆子的质量是一克,豆子可以换购相同质量的物品。在故事中,妖精豆豆拿了50克的小豆子换了一个雞蛋,得出鸡蛋的重量是50克……绘本故事的微视频生动有趣且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播放这个视频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将本节课的数学知识引入其中,并向学生发出提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是称量比较轻的物体时,我们用什么来作单位?”……由于此数学绘本故事巧妙地将重量单位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融合在一起,学生不仅充满兴趣,也较好地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熟记。整节课中,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兴趣盎然,纷纷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更加牢记本节课的知识点。由此可见,教师适宜地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合,不仅使课堂氛围活跃且学习氛围浓厚。

二、适宜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众所周知,数学这一学科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考验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且数学这一学科不同于语文、英语等学科通过熟记或背诵即可掌握其知识点,更加要求学生具备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新性及数学发散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发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一趋势下,更加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拓学生的视野,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学生得以掌握数学知识中新的数学学习思维。

例如,在学生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其中一课《旋转和平移》时,这一课时较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数学发散思维,如果教师在上课时直接询问学生图形移动了多少个方格,或直接向学生说明方法,如此学生可能一时知道其中的方法,但对其中的原理及课时的重难点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只是被动地学习,这样的课堂模式收效着实不佳。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几何画板等软件),为学生制作一个画面,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有一辆玩具车在网格纸上进行水平行驶,为了得出玩具车行驶(平移)的格子数量,我们在玩具车上做了一些参照点,在玩具车的车头做了一个标记(红色的点),在玩具车的车尾也做了一个标记(绿色的点)(如图2示)。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将小车进行平移,并引导学生观看红点、绿点的移动,数一数点移动的格子数,从而让学生清晰地掌握本节课重难点。

在講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一课时,我采用了动画、强调的方法来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判断角,感受角的大小。在学生学习《认识角》这一课时,我适当将教学的内容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融合,并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在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时,我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将其中一个角的两条边进行延长,使得角的两边变长之后与原角进行对比,发现两个角的边可以进行重合,让学生清楚掌握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短无关。接着,我再利用多媒体中的旋转功能,将角的其中一边绕着顶点进行旋转,学生很快通过动画的演示,发现角的大小发生了改变,从而快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角的大小是与角的张开有关,与其两边的长短无关。因此,利用多媒体的展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图形的形状、大小及其位置关系。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直接讲解数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知识的话是不可取的,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数学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真正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如果能在数学课堂中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想融合,同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紧联系,不仅能够在课堂中较快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使学生经过学习过程后得以顺利掌握较难的数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并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结合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统计表,将一个月每一天的天气、某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单或者某个商场买卖商品的情况作为统计对象,让学生自主选择统计的方式,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excel表格,利用表格中统计数据的功能,在学生面前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快并准确地计算出数据,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摒弃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学习转换成学生自主学习,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巧妙融合,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得以突破课堂上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晓义.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0):80-81.

[2]梁玉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07):136.

猜你喜欢

兴趣融合信息技术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