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下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2020-06-24卢志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6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线上教学疫情

卢志佳

【摘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加强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小学阶段,学校可以利用鲜活的生命教育资源、案例和素材融合学科课程,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关爱生命、关心社会、关怀自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疫情;生命教育;线上教学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疫情防控,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战役”。 这是一次全民战役,这也是一门全民课程。

2020年2月,教育部在官网上发布了《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在疫情防控期间指导孩子居家学习生活的指引》,此《指引》由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提出:加强生命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倡导家长在疫情期间从媒体上看到和经历过的抗疫经历,教育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尊重自然和热爱生命。提高学生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负责,做到关爱自己,关爱社会,关爱大自然。广东省教育厅也发出通知,“停课不停学”期间的教育要注重增强心理康健教育、生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疫情期间,各大新闻媒体也在积极呼吁全社会要充分利用好抗疫契机加强广大少年儿童的生命教育。

把生命教育作为“线上教育”期间的重要教育课程纳入线上学习课程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内容,是一种有关生命发展的教育,是认识生命、关爱生命、健全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探索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是通过优良的教育方式,根据自然生命的特点,按照人类成长的规律,以学生自身的特质为基础,关注生命、唤醒生命、启迪生命、发展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

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中认为,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和谐统一,由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人的发展是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素质、社会素质和自然素质的全面发展。

生命的自然因素,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自然属性,它主要涉及人的生存问题、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生命的社会因素,是人联系一定的心理基础和社会文化发展起来的社会系统的总和,它包括了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命的精神因素,是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精神体现,它涉及了人性与人格两个方面。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组成了人的生命全部。

因此,我们应当从生命本真的角度去认识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教育应该促进学生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课程应当包括三种:自然生命课程、社会生命课程和精神生命课程。

二、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应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全的生命意识、健康的生存方式和科学的生活观念,促进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共同成长,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最终完善健康人格,提升生命的价值,奠定生命幸福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基于这样的理念,疫情期间的生命教育应该有以下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自然、关爱社会、尊重他人的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

2.树立正确的生命发展观,能够不断地进行生命的自我感悟和质量提升,体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养成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3.增强学生欣赏和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珍惜生命的存在,期待生命的美好,保护生命,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逐步树立爱护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逐渐养成关爱自然生命的良好行为习惯。

5.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自强自信的性格,具有文明友善、意志坚强的优秀品质。

6.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宽广的生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不分人种、国家、地区,平等友好相处,同情帮助弱势群体。

三、生命教育的内容

(一)生命与自我关系的教育

认识生命的起源和生命个体的生长以及生命中的各种身心理现象; 认识生命的特性和发展规律;学会自我情绪的表达与控制;掌握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珍爱生命健康,学会保护自我,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掌握预防传染病的知识,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正确认识生存与死亡的辩证关系。增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总结个人防控方法;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给人类生活的影响。根据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话向家人介绍新冠状病毒肺炎。通过实践操作清楚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二)生命与他人关系的教育

熟悉开放的国际视野下与他人相处的法则;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共同性以及他人对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情弱小,积极面对人际冲突;树立宽容意识,学会与其他生命个体和谐公出,互相关心、合作发展、尊重彼此、善于交流;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存在差异性,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实践体验养成关心关怀家人的好行为。初步培养家庭责任意识。能够在关注自我、家庭的基础上,进而关注生活和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生命与社会关系的教育

了解不同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的个体生活方式;懂得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遵守所在群体、社会的制度、规范,陪养社会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了解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关心地球的生命危机,树立世界一体化的观念,实现全方位生命的意义。了解国家应急响应、突发重大公众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相关知识。通过对历史上重大事件的了解、分析、对比,感受一级应急响应措施的价值。根据问题查找、筛选信息,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展势态的严重性,感受启动一级响应的必要性。初步理解国家是如何践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国家的第一位”的思想,感受在面对重大疫情时党和国家的强大作用,增强对党和祖国的热爱,培养家国情怀。了解在这场全民战役中不同行业的社会分工。增强法制思维和守法意识。逐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越来越科学完善。初步学会在这种大事件中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对接触到的各种信息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四)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教育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的医疗权利,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被尊重爱护的权利;遵守保护地球的法则,建立众生皆平等的生命共同体,善待自然,爱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形成健康的消费方式,保護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生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实施途径

(一)与学科课程融合

小学阶段每一门学科中都有一些学习内容能够与生命教育有机融合,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都有生命教育的意义、价值。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生命教育探索,把这次疫情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现象、热点和问题与学科特点结合起来,课程的育人功能如果得到充分发挥,就能够起到良好的生命教育效果。以部分学科为例:

1.语文学科:语文学科通过让学生把疫情期间一些经典文章、生动案例、典型人物事迹结合起来开展生命精神教育,使学生的收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提升。围绕抗疫主题运用书信、演讲稿、辩论稿、诗歌等文体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有理有据发表观点;

2.数学:培养学生运用学科中有关统计的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各种与疫情相关的数据。统计国内外与疫情相关的新闻报道的地区、问题、主题、时间、次数。统计历史上发布的国际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统计国内捐款、捐物与投入的医务工作者等信息。统计各国物资援助数据、计算不同国家物资的运输成本、运输时间等;人类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传染病的相关数据等。根据每天家人体温测量的结果,设计“每日体温记录表”,并记录。计算家庭一周需要的生活物资的数量。

3.科学、体育、健康教育学科可以把病毒知识、简单的医学知识结合起来,开展自然生命教育,借助图文学会科学的消毒方法,佩戴口罩的方式以及科学洗手的步骤。初步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传播人群等。通过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合理作息提高免疫力,通过调节心理,适当娱乐心理保持健康愉悦。

4.道德与法治可以把疫情对社会大众生活、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起来开展社会生命教育,如学习国内外各级部门颁发的法律和法规。了解全民抗疫中各政府部门制定的举措,并自觉遵守执行。各省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措施与效果。

5.艺术:根据科学的洗手步骤,创编洗手歌谣。绘制图画、制作慰问卡、宣传海报,学习抗疫歌曲歌颂抗疫英雄。

(二)与家庭教育融合

疫情期间,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生居家学习的必要条件,家长通过了解生命教育含义和内容之后,可以结合疫情中的相关材料有针对性地从认识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三个方面进行生命教育的引导。教师和学生主要是在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育学习,家长是教师的重要教育合作者,教师的教育要通过家长的协助、监督得以落实。同时,家长可以凭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事件的分析判断进行教师教育的补充,所以,有了家长的参与,线上教育才能有效开展。

通过讲解母亲孕育孩子十月怀胎的艰辛、生产的痛苦和抚育的不易来教育孩子认识生命来之不易,应当好好珍惜;营造更加温馨、和谐和爱的家庭氛围,增进孩子兄弟姐妹间亲情、加强孩子家庭情感培养,为孩子健康的社会情感奠基。开展必要的家务劳动实践服务,加强劳动精神和生活技能培养。开展家风、家训、家规教育,讲解家族、家庭和长辈的创业、工作和生活故事,增进学生对家族、家庭认识,强化学生家庭责任和感恩精神。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参与者,实施者和引导者,不能仅仅成为教师在线教学的监督者、学生的管理者。发挥好家庭作用,促进家校共育,这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策略。

(三)与互联网融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学生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教育方式突破了空间、时间的制约,知识获取的渠道更加灵活与多样化,从而改变了以往的教师面对面口头传授知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线上学习期间,利用互联网以及线上学习平台进行教学,成了主流的教学方式。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录制教学视频、视频直播、在线答疑等方式进行生命教育相关课程知识的讲授,学生利用网络,通过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完成生命课程学习,通过“钉钉”“腾讯”等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进行的学习的反馈。另一方面,结合相关德育课程,围绕生命安全教育、爱国教育和相关的节日主题,开展好网络主题班会,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力量。开展好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网络班会课,是班主任在线教育的重要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很多鲜活的生命教育资源、案例和素材,这些资源就在老师和学生的身边。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线上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突破了距离界限。教学过程可以由学生自主确定主题开展网络学习、资源素材收集、信息处理,再通过网络主题班会课进行讨论和交流汇报。

总之,抓住疫情期间的教育契机,利用当今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生命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始终,关爱生命、关心社会、关怀自然,珍惜生命的存在,创造生命的价值,感悟人生的精彩,追求人生的意义,拥有美好的人生。

[本文系佛山市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命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SDGH2017029)]

参考文献:

[1]石书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线上教学疫情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