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实效课堂
2020-06-24邱翠连
邱翠连
【摘要】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教师通过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构建实效课堂。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诵读、听写、预习、品读,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习得语文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积累;品悟;运用;实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
教无定法,但教学却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优化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构建实效课堂。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提炼出“品读悟用”阅读教学模式:课前诵读,积累词句——复习听写,同桌互改——导入新课,检查预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研读文本,品味词句——回归文本,拓展延伸——巩固训练,内化知识。下面就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为例,谈谈如何优化阅读教学模式,构建实效课堂。
一、课前诵读,积累词句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每节课落实课前两分钟诵读,落实语言的积累。立足学生实际去开展,由班干部组织,以诵读“古诗”“名言名句”“成语”为主。
预备铃一响,班干部马上组织同学们安静下来,带领同学们读读记记有关描写四季的成语:春暖花开、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绿树成荫、挥汗如雨、骄阳似火、秋高气爽、稻谷飘香、冰天雪地、冬日暖阳、鹅毛大雪。
别小看这两分钟,日复一日,长年累月,学生积少成多,形成内化。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增长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让他们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而且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就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普遍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复习听写,同桌互改
“学而时习之”可达“温故而知新”的功效。选取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黎明、红晕、漆黑、愈发、闲逸、未免、心旷神怡、夜幕降临、漆黑漆黑、翩翩飞舞、急急匆匆、比翼而飞”让学生进行复习听写,既检测了学生对学习生字的效果,扫清朗读的障碍,也为学习课文及朗读指导作好铺垫。充分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听写,既检查了学生的书写,也及时纠正错别字。还通过同桌互改,互助互学,共同进步。
三、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生命、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学习责任由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根据学情,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学习生字词,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可提示几个问题,让学生预习: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说说。2.按什么顺序写的?3.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这样一来,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还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内容。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要有“大语文观”,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感知。同时根据自读提示,找到课文中关键词句,有助于学生抓住重要的文本信息,更简单直接地把握课文脉络和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有目的地展开自主学习探究:
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2.请用“○”圈出每个季节描写的景物,用“——”画出动态描写的词句。
3.想象四季美丽的画面,体会四季之美。
老師提出两个问题,紧扣课后练习而提出,提炼得相当精准:第一个问题,关注的是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描写的四季之景,感知作者笔下四季之动态美。第二个问题,想象四季美丽的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既是对重点景物的定位,学习作者的写法,同时也把课堂和课后练习有机融合。
五、研读文本,品味词句
此环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老师在引导学生汇报学习所得时,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品、练,以读为主,注重语文知识的理解、积累和运用,读中理解感悟,从而使语文要素和人文素养同步落实。
(一)小组交流
请在小组内交流四季美丽的画面,读读有关语句,体会四季之美。
(二)汇报展示
1.分享也是一种快乐!谁来汇报分享你圈出的每个季节描写的景物?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物?(一生汇报:我最喜欢秋天黄昏的归鸦。另一生汇报:我最喜欢秋天黄昏的大雁)
3.你在这个季节画出动态描写的词句有 。
(三)品悟朗读
1.根据学生汇报,感悟秋美。
品读句子: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kē)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1)请你来读读这个句子。
(2)比较句子。
①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②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kē)里飞去。
A.齐读句子,你认为哪个句子好?为什么?(我认为第二句好,因为第二句采用了动态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夜幕即将降临,乌鸦急于归巢的情景)
B.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体会到什么?(出示黄昏落日、点点归鸦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巢里飞去”。
(3)师:归鸦急着回去干嘛?师:年幼的, (生:急着回去见爸妈);师:年长的, (生:急着把找到的昆虫给孩子吃)。
(4)师:我体会到常人眼中的乌鸦并不美,在作者笔下却成为美的象征,因为作者描写的“点点归鸦”像有一样充满感情,急急匆匆地归巢的情景十分动人、美好。
(5)请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然后再请一生读、男女读。
(6)能用诗句描绘此时的画面吗?
生:叶尽归鸦栖未得,带垂惊燕飘还起。
生: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生:夕阳鸦背敛残红,万点飞归傍帝宫。
生:肃肃归乌带夕阳,萧条寒色上垂杨。
(7)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成群结队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成群结队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也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
生:我从“比翼而飞”体会到作者形象地写出了大雁迎着暮色,伴着夕阳,相互陪伴着飞翔的动人画面。
师:“成群结队”写出了大雁的 (多),“比翼而飞” 写出了大雁的 (结伴而行、团结友爱),“比翼而飞”还可以用哪个词来表达?(比翼齐飞、比翼双飞)
(8)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出示夕阳西沉的图片,并播放风声、虫鸣)
生:我看到了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听到风声、虫鸣的画面,是动态的描写。
师:作者简单几笔,表现了秋天黄昏的动态美。表达出作者对秋天黄昏的喜爱之情。请你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
2.师总结:秋天的黄昏,(下转第35版)(上接第34版)写了两个时段,一是夕阳斜照西山时,光线尚明,写了急急匆匆的归鸦和比翼而飞的大雁,突出了视觉之美;二是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风声、虫鸣突显各种声音之美。
3.师生对读:
师:秋天最美是——
生:黄昏。
师: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
生: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师:夕阳斜照西山时,叫人感动的是——
生: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而飞。
师: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叫人心旷神怡的是——
生:那风声、虫鸣。
4.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三段的?(读文段,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动态描写的词句去品味,通过朗读体会季节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引导学生感悟秋美时,老师以丰厚的语文功底,读、品、练自然融合,积累成语、诗句,换词、造句的训练扎实有效。
(四)学法迁移
1.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春夏冬美。
请同学们按学习第三段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一、二、四段,出示学习提纲:
(1)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从这些景物的动态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在旁边写上简单的批注。
(2)和同桌反复朗读文段,读出你的感受。
2.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汇报展示
品悟春美
1.学生汇报动态描写的句子。
2.黎明的天空,色彩有哪些变化?是怎样变化的?(一点儿一点儿、微微、泛、染、飘)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天慢慢变亮)
3.从哪些词看出这是动态描写?(泛、染、飘)
4.指导朗读:“泛、染、飘”这三个动词给人一种动态美,加上“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等叠词,向我们娓娓道来,天空景色的变化,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朝霞图。既是那么宁静,又是那样美丽。一起把这美丽的画面读出来。
感悟夏美
1.学生汇报看到的画面。
2.体现动态描写词语有 。
①能说说“翩翩飞舞”的近义词吗?(翩翩起舞、载歌载舞、手舞足蹈、轻歌曼舞)
②从“翩翩飞舞”这个词看出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去写?请你也用“翩翩飞舞”说一个拟人句。
③从“翩翩飞舞”你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这个词写出了萤火虫的美,也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喜爱。
3.师小结:这段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把夏夜迷人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个人、小组、全班配乐读,感悟夏美。
分享冬美
交流分享冬天景物的美,通過动静和色彩对比感受火与雪动静结合,尽显一种和谐之美。
合作交流汇报环节落实了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借助图片、做动作、结合生活实践、联系上下文、换近义词、句子对比、想象画面等方式引导学生品词品句,让学生在读、品、练的语文实践中体验语文学习的有趣,同时让语言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他们的语汇越来越丰富,为他们往后的语文学习作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六、回归文本,拓展延伸
1.春的柔和,夏的迷人,秋的温暖、冬的和谐,构成了美好的世界。(借助板书小结)课文分别介绍了春天的______、夏天的______、秋天的_______、冬天的________不同的美。
这四季的景色,都美如画,作者之所以能感受这些美,是因为她内心有爱,爱_________、爱_______、爱______。老师根据学生说出的感受,适时板书“爱生活、爱自然、爱生命”。
2.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次回味四季之美。(播放音乐,自己读)
3.你喜欢哪个季节,就背诵哪个季节。(播放音乐,同桌互背)
整体回读全文,化零为整。整节课以读为主线,形式多样。自读、个别读、小组展示读、男女生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交替轮换,把读层层引向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让“四时景物皆成趣”的画面呈现在眼前。通过熟读、背诵形成语言积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七、巩固训练,内化知识
“授之以渔”才能“坐收渔翁之利”达到“双赢”的目的。课堂要经过迁移性的运用练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逐步实现内化,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仿写文段
1.作者把四季的美写得如此动人,如此丝丝入扣,是因为作者抓住动态景物与静态景物进行描写,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具有极强的画面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使用。
2.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话,试着仿写。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教师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宽了学习的空间和领域,把教材作为范例,更多更精彩的语文知识,我们可以在课外去寻找和学习。
(二)推荐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也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使我们变得有修养。 学了这篇优美的散文,老师向学生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春》、汪曾祺的《夏天》、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教师根据每一单元的主题阅读,每篇课文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推荐,有效地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学生每天都自觉带课外书回来看,一到三年级学生拥有自己的读物至少20册,四到六年级学生拥有自己的读物至少40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去应用模式。教师角色要实现根本性转变,由课程复制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课堂教学传播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点拨者。通过诵读、听写、预习、品读、练习,在自主探学、生生互学、师生共学下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实现实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