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林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及成效分析

2020-06-24陈春阳

绿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减贫作用机理

摘要:指出了经济林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为解决资源富饶和经济发展滞后的矛盾,提高贫困地区的收入水平及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阐述了经济林产业的减贫成效,分别包括:贫困发生率的下降以及精神面貌的改善。对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为其它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林产业实现脱贫摘帽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济林产业;减贫;作用机理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4-9944(2020)2-0232-02

1 引言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 5%下降至2018年底的1.7%,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这一显著成果得益于我国坚持开发式扶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当前是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关键阶段,也是开展扶贫工作最为艰巨的阶段。我国将近90%的林业资源分布在我国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灾害多发的山区,山区也是我国贫困人口聚集的主要地方,我国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半数以上分布在我国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山区。现阶段,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帮助林区贫困人口脱贫成为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国务院发布的《關于“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发展农林产业减贫措施,发展集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林业产业,结合气候、土壤、环境等因素,发展适合当地的林下产业及特色林果业。因此,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对林区贫困人口的减少以及实现我国2020全面脱贫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发展林业产业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在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防止反贫困现象的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国内学者对我国的林业扶贫相关理论进行详细的研究,大致分为林业扶贫的相关模式、林业扶贫的路径及林业扶贫所取得的成效几个方面的研究;在林业扶贫的模式上包括林业生态扶贫模式[2]、林业产业扶贫模式[3]、林业科技扶贫模式[4]、林业工程扶贫模式[5]。目前,国内有关林业扶贫的路径具体包括: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及政府的政策引导、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发展特色林产业、培养林业人才[6-8]。我国通过林业扶贫也取得许多显著的成就,它帮助贫困地区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9,10]。通过对上述研究总结发现,我国当前关于林业扶贫的研究大多以林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经济林做为我国的五大林种之一,是集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为一体的林种,对农户脱贫致富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中关于经济林减贫的研究甚少,大多都是以个体为例的实地研究,在经济林减贫方面并没有一个成熟全面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因此,本文选择经济林资源较为丰富的赣州市为研究对象,在对赣州经济林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了经济林产业对赣州地区的减贫效果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经济林建设的建议,以期为其它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林产业实现脱贫摘帽提供借鉴。

2 研究区域概况

赣州是江西省的重点林区,也是我国南方18个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达76. 4%,其中经济林资源较为丰富。赣州主要的经济林林种包括:油茶、茶叶、柑橘、脐橙、南酸枣、梨、桃、核桃等,其中赣南油茶、赣南脐橙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赣州也被列为全国油茶种植示范市,脐橙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当前位列全国第一。赣州目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江西省贫困县最多的市,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3 经济林产业减贫的作用机理

3.1 解决资源富饶和经济发展滞后的矛盾

经济增长是地区建设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的前提条件。一些贫困地区的贫困,可以称之为“富饶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对自身拥有的丰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充分利用甚至不知如何加以利用。同时,采用不合理、有限的发展模式也会破坏现有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增长。然而,赣州利用其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经济林产业,很好的解决了资源富饶和经济发展滞后的矛盾。依托贫困地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不断发展经济林产业,从而构筑贫困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我国对森林资源高度重视,对保护森林资源也提出许多要求,谋求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贫困山区减贫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使得赣州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成为了可能。赣州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推动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地区经济增长的步伐,使得赣州贫困地区能够早日脱贫致富。

3.2 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就业是解决地区人口贫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在赣州贫困地区,第二、三产业稀少,产业结构单一,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除此之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普遍较低,剩余劳动力在向外输出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本地就业成为解决大多农村人口贫困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赣州的经济林产业从过去单一的种植业发展成为集生产种植、仓储物流、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随着经济林经营收入的提高,给了农村青壮年更多的发展机会,外出务工已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留村创业成为一种趋势。因此,经济林产业的发展在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加快赣州贫困地区的脱贫步伐。

3.3 提高贫困地区的收入水平

贫困地区的收入水平往往非常低,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经济林在生产过程中,具有不砍树、见效快、效益高和产业化前景好等优势特征,它可以快速有效的帮助林农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赣州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农民的增收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依靠其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经济林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同时国家对林业重点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和实施一些优惠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更好的机遇。经济林产业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了农业的稳产和高产,间接地提高了农民收入[11]。

4 经济林产业减贫的成效

4.1 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的降低

发展经济林产业能够有效帮助贫困地区减少贫困人口,緩解贫困现象。如图1所示,赣州市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发生率自2011年以来呈现出直线下降趋势。截至2017年年底,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会昌县、寻乌县和兴国县的贫困发生率分别为4. 16%、2.58%、6.25%、5.37%、3.38%、3.35%、4. 71%,其中安远县、会昌县、寻乌县减贫效果最为显著,7年累计减贫分别为21. 56%、21. 68%、22. 46%,贫困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取得这一显著成果的背后得益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4.2 贫困地区精神面貌得以改善

发展经济林产业能够改善贫困地区的精神面貌。贫困主要体现在能力上的贫困与观念上的贫困,贫困是因为贫困人口无法跨越物质条件制约的思想观念及客观物质条件的限制,中国的贫困地区大多位于山区,虽然看上去森林资源丰富,但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不能与现代化发展同步,与外界联系较少。依旧采取传统相对滞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经济林产业能够打破贫困人口传统的价值观念,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交通工具、互联网推动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把经济林产业与森林风光结合起来实施捆绑包装再销现代化市场,将传统的小农向市场化小农转化。通过这些手段,贫困人口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技能以及精神风貌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经济林产业的发展能够帮助赣州贫困地区减轻贫困现状,其背后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打破贫困一人口 资源之间的恶性循环,实现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发展;经济林产业减贫成效主要体现在赣州贫困地区的贫困发生率大幅度的下降、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贫困地区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5.2 建议

5.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品牌宣传

不断优化赣州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加强经济林种植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关注经济林产业的减贫进程,政府在对经济林产业链延伸时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加强对地区特色经济林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张品牌知名度,吸引全国各地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关注,扩宽销售渠道的同时还能够获得外界的投资,不断把经济林产业做强做大。

5.2.2 加强产业联动效应

推动经济林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借助经济林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联动效应提高当地产业的投资增速。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努力提升当地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改善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条件。

5.2.3 持续性带动地区投资增速

加强对这些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提升贫困人口的精神面貌,使贫困人口有能力从事任何行业或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自力更生;同时,经济林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林业产业结构,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前提下可以持续的带动地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所以要注重经济林产业与当地林业资源承载力的协调有序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焦玉海,杨洁,保护生态与精准脱贫的双赢之策——林业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综述[J].经济林研究,2017,35(2):2,233.

[2]张 莉,夏梦丽.林业生态扶贫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8,31(4):8-12.

[3]高 晶,支 玲.精准扶贫及林业产业扶贫研究现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1):12~16.

[4]傅朝阳,黄鹤羽.关于林业科技扶贫的若干思考[Jl.软科学,1997(3):55-58.

[5]刘璨,刘浩,李周,等,林业重点工程对农民收入与消除贫困影响文献回顾[J].林业经济,2012(9):71-78.

[6]宁攸凉,谢和生,赵 荣,中国林业扶贫攻坚政策支持难点、成因及对策[J].林业经济,2015,37(6):3-6.

[7]侯一蕾,温亚利,金 曼,林业生态建设对山区减贫的影响研究——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4):43-50.

[8]吴秀萍,关震,朱宗武,等,林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1(2):47-57.

[9]刘攀,张英.基于统计的贵州林业扶贫攻坚成效分析J].林业经济,2017,39(5):93-96.

[10]韩文洪.林业产业化建设与山区脱贫——云南省镇雄县杉树乡林业扶贫案例[J].绿色中国,2005(4):58~60.

[11]王鑫.武陵山片区县城经济发展差异与极化比较研究[Jl.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42-147.

基金项目: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编号:YC2019 - S191)

作者简介:陈春阳(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发展。

猜你喜欢

减贫作用机理
报告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媒体关注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研究综述与展望
甲状腺内注射奥曲肽治疗Graves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扶贫,我们在行动
益生菌在畜禽生产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中国的减贫成绩单
义利之辨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作用机理
湖北省恩施州减贫问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