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和县小麦灾害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
2020-06-24韩广彬
韩广彬
摘 要:小麦是太和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产过程中,常会发生各种灾害,若处理不当,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该文介绍了太和县小麦主要的病、虫、草、冻害等因素诊断及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麦田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灾害;诊断;防治;太和县
中图分类号 S4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1-0092-02
太和县是安徽省小麦生产大县之一,常年小麦播种面积在10万hm2左右。该地区小麦生育期正常年份为230d左右,由于生育期较长,小麦一生中发生的灾害也很多,如果防治不及时,无论哪种灾害,都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在生产中,农户往往怀疑农资经销商销售的种肥药是假冒或者是其质量问题,造成不必要的纠纷问题[1-2]。因此,迫切需要专业的农技人员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和诊断,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挽回农户的损失。
1 小麦灾害的调查与诊断
1.1 现场调查 一是调查时间、地点、面积及小麦品种的生育期等基本情况;二是调查发病的植株症状和田间分布情况,正常的小麦长势、长相和分布,相邻及相近类似小麦品种的长势与长相等。对所调查的要进行记录、拍照和绘制现场情况图等;三是调查当地当季作物种植以来天气、土壤及生产状况等;四是访问调查当事农民施药情况、栽培管理情况等;五是调查农户购买的种肥药情况,以及其他与异常症状可能相关的情况等[1]。
1.2 试验和质量检验 试验经当事方的确认后进行,试验条件尽量的符合当时状况,同时尽量避免发生其他类型药害和肥害,试验记录要做到全面、系统和准确。在确定对农资质量有疑问的时候,应取样送达具备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1.3 诊断分析 在现场调查、试验和质量检验结束后,及时查阅资料、咨询相关专家、会商分析小麦病情,以利正确实施调查和分析判断,为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2 小麦主要病虫害诊断及防治要点
2.1 小麦纹枯病 (1)诊断分析:近年来,该病害在当地发生较为普遍。麦苗发病初期,在叶鞘上产生淡黄白色小斑点,后呈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发展延及茎秆,发病后期基部茎节腐烂,病株枯死[2]。后期感病导致小麦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下降,甚至造成枯白穗和减产。(2)防治方法:可在小麦拔节初期施药防治,药液要喷施于小麦茎基部等发病部位。使用240g/L噻呋酰胺悬乳剂300mL/hm2对水450~600kg喷雾。重病田间隔7d再喷1次。施药要选择上午有露水时进行,使药液流入麦株基部,提高防治效果。
2.2 小麦锈病 (1)诊断分析:该病俗称黄疸病,有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近年来,3种锈病在太和县均有发生,以叶锈病为主[3]。3种锈病的症状可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鲜黄色,长椭圆形,排列成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夏孢子堆橘红色,圆形至长椭圆形,散乱分布;秆锈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以为害穗部,夏孢子堆较大,深褐色,长椭圆形,易开裂,散乱排列。3种锈病一般于4月中下旬始发,5月中下旬盛发。(2)防治方法:当条锈病病叶率2%~4%、叶锈病病叶率5%~10%、秆锈病病株率达1%~5%时应进行施药防治。如果有发病中心及时挑治围歼。三唑类农药对锈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900g/hm2,或20%三唑酮乳油750mL兑水450~600kg喷雾,重病田间隔7~10d再喷1次。
2.3 小麦赤霉病 (1)诊断分析:该病又称烂麦头、红麦头,为近年来当地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产量降低;二是病粒枯白、皱缩,质量变劣;三是病粒中含有多种真菌毒素,可引起多起人畜中毒,超过4%时不能食用。为害症状:主要为害穗部,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在小麦的扬花至灌浆期都能侵染并发生为害,尤其是扬花期侵染为害最重。凡抽穗扬花期遇3d以上连阴雨天气,病害将可能严重发生[4]。(2)防治方法: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在小麦抽穗初花期,选择渗透性、耐雨水冲发性和持效性较好的农药,可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乳剂600~900mL/hm2,或40%的戊唑咪鲜胺悬浮剂750kg/hm2兑水450~600kg喷雾防治。施药时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喷药后遇雨,则需雨后补施。
2.4 小麦蜘蛛 (1)诊断分析:麦蜘蛛主要发生在春秋季节,以成、若螨吸食麦叶汁液,被害以后麦叶出现黄白小点,后斑点成块,造成麦苗营养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麦苗枯黄而死[3]。麦蜘蛛有“四怕”,怕惊、怕风、怕光、怕高温。早晨9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活动较多,温度25℃以上大量死亡。(2)防治方法:2月下旬至4月中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每33.3cm单行虫量达200头以上,用1%甲维盐乳油300~450mL/hm2,或40%氧化乐果乳油750mL/hm2对水450kg喷雾防治。
2.5 小麦蚜虫 (1)诊断分析:麦蚜主要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生。苗期发生多集中在麦苗的叶背、叶鞘及心叶处,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生多集中在小麦植株的茎、叶和穗部剌吸为害并排泄蜜露,影响呼吸和光合作用。被害的地方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穗期受害后导致小麦灌浆不足和千粒重下降,進而造成小麦减产减收。(2)防治方法:当田间百株蚜量超过500头以上且天敌数量在利用不到指标时,一般用药剂有效成分吡蚜酮90g/hm2或吡虫啉60~75g/hm2,喷药防治,兼治麦田灰飞虱。
3 麦田除草剂药害诊断与预防措施
3.1 药害诊断 当地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麦田的除草剂药害现象,其原因主要有误用非麦田除草剂、误导宣传、技术不当、不良气候、蓄意破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