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直肠癌黏膜下浸润癌与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理特征
2020-06-24蔡芸
蔡 芸
(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500)
当直肠癌粘膜下浸润癌病灶穿透粘膜肌层然后到达粘膜下层的时候,才可以确定为直肠浸润性腺癌,如果浸润的程度仅仅在粘膜肌层上层的固有层中,那么则表示为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但是,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存在着极大地区别,在早期的诊断过程中对于两种疾病进行有效地鉴别非常的重要。但是在手术前的病理活检期间,以往由于内取材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通常很难获得肿瘤穿透粘膜肌层的直接有效证据,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非常容易出现误诊操作[2]。本研究主要对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直肠癌粘膜下浸润癌两者的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所收治的90例直肠癌流行病变粘膜活检标本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均为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共4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5~81岁,平均为均(60.73±12.14)岁。观察组均为直肠癌粘膜下浸润癌共有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47~83岁、平均(61.41±10.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石蜡切片保存较为完整。(2)手术标准确诊的浸润性腺癌或是直肠浸润性腺癌。
1.3 排除标准
(1)合并放射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对于结果会造成影响的疾病。(2)病例资料信息保存不完整。
1.4 方法
1.4.1 研究方法
取出所有病例的活检标本,并制备HE染色片,并在此之后经过专业的医师阅片,然后统一确定意见。
1.4.2 观察指标
(1)粘膜肌的浸润情况。对于两组患者所有能够检出黏膜肌结构标本的占比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并对上述标本中详细的观察肿瘤是否穿过黏膜肌。(2)瘤性腺体结构特征。观察两组患者中瘤性腺体的病理性改变特征,主要包含腺体呈锐角形、腺性结构消失或是筛状结构等情况,同时还需要详细的统计腺体分枝出芽情况。(3)黏膜间质结构特征。把黏膜间质的病理性改变特征详细的统计出来,主要包含检出大淋巴管、厚壁血管、神经节、脂肪细胞团及神经干等标本占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 P P S 1 9.0 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使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异常腺体结构,包括锐角形腺体、筛状结构腺体以及腺性结构消失检出率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两组患者可见粘膜及标准中粘膜肌层的浸润程度对比[n(%)]
3 讨 论
直肠癌在我国已经十分的普遍常见,并且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疾病,而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结直肠癌进行了定义,并将其进行了区分,主要有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直肠浸润性腺癌两种,这一区分对于临床治疗直肠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其他胃肠道肿瘤存在的不同是其极少发生转移,所以,在临床治疗中主要是应用局部外科手术、内窥镜黏膜切除手术等方式来控制疾病的进展[3]。但是直肠浸润性癌具有十分高的风险性,需要对患者开展及时的根治性治疗。由于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以及直肠浸润性腺癌在病理特征上具有不同的差异性,所以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较容易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而直肠浸润性癌则容易出现轻视治疗的情况,从而导致转移。因此,有效地鉴别此病的类型对于临床治疗时,应用有效地治疗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标本腺体中,出现了大量的筛状结构,但是对照组中仅仅出现了12.5%。而形成筛状结构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直肠腺管上皮增生搭桥、腺体融合而成,并且这种结构与肿瘤细胞生长特征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提示基底膜不应该作为判断肿瘤细胞生长情况的唯一依据和标准,需要对于患者是否有筛状结构进行充分的考虑,来对患者是否具有浸润腺癌进行充分的判断。所以,如果出现此种结构,首先需要观察是否为浸润性腺癌。另外,观察组患者中还出现了少量的锐角形腺体、腺性结构消失的标本以及腺体弥漫生长等,锐角形腺体具有预示瘤性腺体已浸润间质的作用,并且还会致使间质逐渐发展为纤维化,而腺体弥漫生长则会提示肿瘤细胞在此时生长的话,已经不会受到基底膜存在的局限,这些都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正常腺体的标本中也有可能会出现腺体分支出芽,这是因为上皮细胞及基膜这两者之间同时增生所产生的结果,但是腺体如果反复分支出芽,将会融合,这种情况可能代表饿着生长已经完全的失去了限制,需要警惕出现浸润癌的情况[5]。
综上所述,病理活检虽然很难获得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的直接证据,但是,如果存在一些比较典型的特征的时候,皆可以间接证实浸润腺癌的存在,这可以帮助鉴别诊断直肠肿瘤,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