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护理对改善社区慢性癌痛患者睡眠质量的研究

2020-06-2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癌痛障碍护士

闵 静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1)

慢性持续性癌痛的折磨有可能造成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不足导致病人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容易遭受外界病菌侵袭,进一步恶化病情,形成恶性循环[1]。既往针对癌症病人,主要采取化疗等治疗措施,往往容易忽略针对疼痛的治疗及护理,缺乏系统的疼痛管理方法,导致病人出院后日常生活中仍伴随着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故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是缓解慢性癌痛病人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我院对此进行研究,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案

1.1 基线资料

纳入46例社区慢性癌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2015年01月~2018年01月在我院开展研究。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1、2组(n=23),两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2:11、13:10,年龄分别为48~76岁、47~75岁,均值分别为(62.15±5.34)岁、(61.32±5.29)岁,以上基线资料(P>0.05)。

1.2 方案

研究1组给予病人常规疼痛护理。研究2组在病人出院后开展长达3个月的社区疼痛管理:(1)成立社区疼痛管理小组,出院前1 d由责任护士建立慢性癌痛病人档案,转交至社区疼痛管理护士(简称社区护士),社区护士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疼痛管理方案。(2)出院1周,社区护士在征得病人同意后,进行家庭随访并开展癌性疼痛及镇痛知识小课堂,运用通俗易懂的言语耐心讲解疼痛自我处理的技巧(如渐进式放松训练),发放技巧指导手册,叮嘱病人每天练习;纠正病人日常生活中错误的用药观念,指导其评估疼痛的方法并进行疼痛的记录(内容包括疼痛程度、持续时间、部位、是否服药控制、服用药物的剂量、种类及服药时间等);告知病人需要适当运动及摄取均衡的营养。(3)实施每月4次的电话随访,详细询问病人疼痛管理的实行情况并进行记录,针对病人提出的疼痛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与处理。

1.3 数据处理

2 结 果

干预后研究2 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安眠药物、睡眠障碍、总分及日间功能评分均优于研究1组;研究1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及睡眠障碍评分相较于干预前更差(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PSQI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干预前PSQI评分比较(±s,分)

注:组内干预前相比,*P<0.05;与研究1组相比,#P<0.05

?

3 讨 论

连续护理(又称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行动设计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如从医院到家庭)及同一健康照护场所(如医院的不同科室)受到不同水平的协作性与连续性的照护[3]。由于部分癌症病人对于治疗存在较为消极、悲观的态度,长期睡眠障碍容易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甚至自暴自弃的情况,严重者直接拒绝配合治疗,故及时采取连续护理尤为必要。

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2 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安眠药物、睡眠障碍、总分及日间功能评分均优于研究1组(P<0.05),原因可能为研究2组通过积极进行健康指导、教会病人掌握处理疼痛的技巧、能够有效减轻病人癌性疼痛,促进其安稳入睡,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升;通过开展关于癌痛及镇痛知识小课堂与及时纠正病人错误用药行为,显著提高其对癌性疼痛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有利于病人掌握正确止痛的方式,有助于其战胜疼痛及癌症的信心的树立。此外,研究1组干预后睡眠质量及睡眠障碍评分相较于干预前更差(P<0.05),表示病人睡眠质量存在恶化现象,充分说明采连续护理实施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连续护理的运用,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癌痛病人的睡眠质量,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猜你喜欢

癌痛障碍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不同的护理合作模式在癌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