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2020-06-24吴良成王新涛
夏 伟,吴良成,王新涛
(新疆军区总医院北京路医疗区,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6)
哮喘(asthma),也可称为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共同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同时会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进而导致出现胸闷气喘、咳嗽等反复发作的临床症状,一般会于凌晨和夜间发生,过敏体质者更容易患病。哮喘的病因较多,一般由于变应原引起,经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生理因素、职业因素等影响进一步促发。哮喘由轻到重,轻者一般会出现胸部紧迫感,持续数分钟会消失,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若长期哮喘且未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情况,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重症哮喘的治疗一定要尽量控制患者症状,调节肺功能,预防哮喘或呼吸衰竭引起死亡[1],本次研究将基于此分析急诊抢救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7年8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1例,1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0.01f3.45)岁;实验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5例,10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48.56f3.65)岁。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医务人员要对患者通过盐酸氨溴索及甲泼尼龙进行平喘和其他吸氧、补液、平衡电解质等基础临床治疗[1]。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急诊抢救,先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开始时呼吸频率定在15~20次/min,吸气压力为6 mmH2O,抢救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吸气压力上调为12~15 mmH2O,氧气浓度设置为35%~45%,根据患者病情程度,设定辅助呼吸时间,病情稳定,通气治疗时间为6 h/d,病情严重,通气治疗时间为24 h/d[2]。
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以上。
1.3 评价指标
对比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等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病情好转;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病情有好转迹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均无好转甚至有加重迹象。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s)、(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改善情况
参照组治疗后心率(133.48f11.08)次/min,呼吸频率(30.45f3.08)次/min,实验组治疗后心率(110.28f10.29)次/min,呼吸频率(25.31f2.78)次/min,实验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哮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气喘、咳嗽等症状,多发于凌晨和夜间,伴有广泛的气流阻塞。哮喘发病急且病情进展快,病程较长,严重者会引起呼吸衰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哮喘可通过自行或治疗等方式逆转改善病情[3],本文也基于此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
随着环境的改变及人民生活方式的调整,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已经不能给予患者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能帮助改善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4],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使用急诊抢救措施,应用机械通气设备辅助患者呼吸,治疗有效率94.29%明显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P<0.05),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其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排除治疗,哮喘在前期是可以通过预防避免发作或病情加重的,包括远离过敏因素,避免接触非特异性理化因子如烟、尘、植物油等,避免感冒或微生物感染,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过大,做好职业性因素或气候性因素的防护工作,都能一定程度预防哮喘发作或加重病情至重症哮喘或呼吸衰竭。
综上所述,将急诊抢救应用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率、呼吸等指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建议推广。